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位李老师的专业发展之路是执著的、理性的。李老师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检验真理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职初教师就是通过这个过程达到成熟教师境界的。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课程改革是一种变革中的教育文化,在这种变革的教育文化中,教师是一种关键性的存在,所以,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该把教师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把教师对这种文化的价值认同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把教师在这种文化的价值认同中的自我发展放在一个重要位置。”[1]教师自我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最高境界,其核心当然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专业理念发展,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态度、专业品质等专业价值观的逐步形成;专业知识发展,包括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教学方法论知识等的持续增长;专业能力发展,包括学科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课程实施与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的全面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比如读书务本、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课题研究等等。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始终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检验真理,通过实践积累智慧,通过实践发展真理。

一、通过实践检验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上岗前,都经过了专业培训,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这只是为他们成为合格教师提供了可能。怎样认识和检验这些真理,并把这些“真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中介就是实践。

有一位李老师,1989年刚大学毕业时,听了深圳名师马老师的一节美术课。马老师巧妙地引入“我的同学”的课题后,随即布置同学们画自己印象最深的同学。“同学们又进入嘈杂喧闹中……像生意兴隆的市场。”在最后几分钟,马老师让同学们在教室墙面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自己则坐在中间一起欣赏。部分同学讲述自己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完后还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公开课在热闹纷杂声中结束。“课能这样吵吗?老师能这样无所作为吗?我们在教科书里学到的课堂的几个环节到哪儿去了?”李老师带着这些问题在评课时“将”了马老师一军。马老师淡淡一笑:“只是尝试尝试!”15年后,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照新课标的理念,这位也已是区名师的李老师喟然长叹“课堂要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现在看来马老师当时的教学尝试与创新是成功的”[2]

一个刚毕业的老师,带着崇高的教育理想走进课堂,他是充满好奇的,也是充满激情的。15年来,他可能检验了他所掌握的一个又一个的经典理论,但他同时没有忘记检验马老师15年前的“课堂尝试”。这位李老师的专业发展之路是执著的、理性的。李老师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检验真理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职初教师就是通过这个过程达到成熟教师境界的。

二、通过实践积累智慧

通过实践积累智慧,应该是自觉的,而不是自发的;应该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都能从教科书里寻找到现成的答案,很多都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解决问题,形成和积累教育智慧。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只在于你读了多少书,不只在于你取得了高一级的学历,也不只在于你发表了多少论文、得到了多少荣誉,而更在于你通过实践获得了多少教育智慧。

有一位区教研员李老师,到一所小学去帮助柳婷老师备课。讨论交流后的两天,柳老师拿出了教学设计。这份用传统眼光看来很不错的设计,却让李老师“急得皱起眉头”,因为它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卷土重来”后,窗外已是万家灯火。如期而至的试教却让这位教研员“如坐针毡”。因为教师关注的仍然是走完理想的教案,而不是关注现实的学生。“像你这样,最多只能上出二、三等级的课来。”评课的时候,李老师断然来了“大实话”。看到在座校长愣住的神态,参评教师复杂的表情,李老师马上意识到“我错了”:因为“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同时也要求教研员转变观念。教研员和老师是平等的,教研员要由导师变学友”。虽然没有马上认错,但李老师却用行动进行了补救,她耐心地再次与柳老师分析症结:“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会这样做……”柳老师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因此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与体验”不能理解时,李老师又亲自借班上课,给柳婷很大启发。后来的展示课非常成功,最精彩的是指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这一环节。课堂中有一个细节让李老师印象非常深刻:一个学生要求读课文中最不起眼的一句旁白。柳老师会答应吗?“这就要看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分量了,我为柳婷捏了一把汗。”结果柳老师不仅同意了她的请求,而且还鼓励了她。这可是不久前柳婷最薄弱、最失败的地方呀。“我为这节课的成功高兴,更为柳婷的进步高兴。”李老师挥笔写下了“深刻的检讨”与柳老师共勉,那就是萧伯纳的名言“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3]

李老师的这段经历,与其说是教育故事,不如说是心灵的真诚告白,更是教师通过实践形成与积累教育智慧的生动写照。柳婷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自发转变为自觉,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再把动力转化为能力。柳老师专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以不断地实践为前提条件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实践,再完美的教学设计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再聪明好学的人也只能停滞不前。

教研员李老师同样在实践中积累着自己的教育智慧。“教研员与老师不是导师是学友”难道不是通过实践得以深化的吗?“我是你的一个旅伴”难道不是通过实践得以升华的吗?“心在慢慢往下沉”,“长长舒了一口气”,“焦虑在啃噬我的心”,“只觉得血在往脸上涌”这些难忘的感受和体验难道不是通过实践获取的吗?

事实上,李老师和柳老师从一开始就知道她们在做什么,她们最需要什么,只不过,连她们自己都没有想到,成功离她们这么近。因为人们一味在书中寻找答案的时候,盲目地从录像中学名师做课的时候,她们却在用心地不断实践。

三、通过实践发展真理

“2003年上海市教科院和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合作,提出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的‘行动教育’范式。这种革新范式是以理论应用与实践智慧的学习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方式,它关注小组学习,强调集体智慧;关注主体悟性,强调‘学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关注技术平台,以课例为载体,十分重视采用现场观察、录像带分析、案例研究,甚至视频案例等技术,作为教师学习与研究的工具。”[4]“行动教育”归根结底是引导教师把专业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教育智慧,在智慧的增长中发展新的教育理论。“行动教育”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行动”即实践,通过实践,职初教师成长为经验型教师,通过实践,完成从经验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蜕变。

黄爱华老师通过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将“知识课堂”变为“智慧课堂”,完成了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涅槃;陈金才通过课改前后的课堂实践、交流和研究,鲜明提出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真正将教书的过程变成育人的过程”的课程价值观;穆罕莉老师集一生的赏识教育经验,高喊着“要把孩子捧上天,让他们不敢往下跳”;韩世国老师大力倡导“生态课堂”,他构建的理想课堂是和谐的,平衡的,动态的,充满灵气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教育理论同样如此。有些理论,对此时、此地、此种对象而言是正确的,但对彼时、彼地、彼种对象而言又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审视真理,培养发展真理的勇气;二要不断实践,提高发展真理的水平。

2007年4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