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感受”建立课堂秩序

用“感受”建立课堂秩序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理解教师的感受,从而避免大面积、长时间的说教,不仅有助于快速建立课堂秩序,节省课堂纪律的维护时间,而且能促进教师与孩子之间的默契,从而使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当然,感受的理解更多应该是相互的,在利用“感受”建立课堂秩序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单方面要求学生理解教师,否则,便极易掉入变相“控制、逼迫”的陷阱。

智趣语文路 用“感受”建立课堂秩序

独生子女泛滥的这一代,“以自我为中心”在孩子身上成灾的现象早已显现。具体到课堂上,不善倾听他人意见,不愿接受他人的提醒,甚至对老师的喜怒表情、语言无动于衷者都在逐年增多。不顾他人感受,只关注自我兴趣,从学习思维品质的角度看,势必影响孩子学习的效率,而如果上升到情商的角度看,这也会对孩子的交往与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正如上文所指,改变无动于衷或不良行为的第一步,可以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课堂上,老师理解学生的感受才能有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反过来,学生也应该学会理解教师的感受,这样才能建立秩序,使学习更高效。我讨厌为了个别学生,停下来大段大段地讲道理,不光是被批评的学生不一定能听进去多少,而且让那么多不应得到批评的学生陪着浪费时间,也是一种不公平。于是,每接一届新生,我都会努力在课堂上与孩子达成一种默契,即用我的感受去提醒学生。

就像今天,以小楷和小进的纠纷为引子,我跟孩子玩起了表情游戏。我说:“刚才,小楷和小进认为自己受了委屈,都很不高兴,甚至很生气。高兴或不高兴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表情。”说着,在黑板上画了两种表情。

“仔细看这两种表情,他们好像在告诉你什么?”

从能说“高兴”、“不高兴”,到“笑的好像在说,今天妈妈给我买了喜欢的玩具呢!”“哭的好像在说,我不小心把玩具弄破了。”等,孩子们的回答逐渐丰富起来,对于透过表情理解感受这一点,其实对一年级孩子而言已不算难题,只是现实中很少有人在他们的意识中用类似这样的方式进行扩大、强化,也较少引导他们“以理解他人感受”为前提学习处事的方式。

看画上的表情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让孩子读懂我的感受,于是我接着说:“其实,上课的时候,老师也会有很多表情,你能猜猜我的表情好像在说什么吗?”

我摆出一个笑眯眯的表情,并不时竖起大拇指。孩子立刻明白了:“茹老师好像在说,你真能干!”

我再做了一个失望的表情,孩子们基本能明白:“茹老师好像有点伤心。”“茹老师好像有点难过。”

我又做了一个愤怒的表情。这回跳跳居然说话了,他笑着大喊:“很愤怒。”

“跳跳,茹老师什么时候会很愤怒呢?”

“跳跳不听话的时候。”

可爱的家伙,他并不是不懂他人的感受,只是他从来都好像无暇顾及周围的人和事。

“跳跳说得多好啊!老师的表情会说话呢!这样子(笑着鼓励)是在表扬你们呢!这样子(失望可惜)是在说:可惜说错了,你再想想。这样子(生气愤怒)是在提醒你:你要注意改正了!如果大家能看懂老师的表情,不用老师停下来批评,我们就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呢!省下时间可以用来干什么?”

“讲故事!”我听到了开心而又自信的回答,这些日子来,我一直强调只要提前完成学习任务,省下的时间就跟大家分享好听的故事。确实,故事的吸引力是巨大的,“省下时间”看来已成了大家都愿意去努力实现的目标。

一节课,我不断在孩子中强化着用表情说话的意识,虽然孩子们时有忽视,但不要紧,我与他们相处的时日还长着呢!下一步,我打算如同以往那样,再强调用耳朵“听”感受的意识,比如以轻柔的语调来表示鼓励和夸奖,以突然间加大嗓门之类表示提醒与批评等等,此外,短时间的沉默等也是高效的提醒方式之一。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理解教师的感受,从而避免大面积、长时间的说教,不仅有助于快速建立课堂秩序,节省课堂纪律的维护时间,而且能促进教师与孩子之间的默契,从而使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当然,感受的理解更多应该是相互的,在利用“感受”建立课堂秩序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单方面要求学生理解教师,否则,便极易掉入变相“控制、逼迫”的陷阱。相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也只有理解学生的感受才是课堂高效真正的源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