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好爸爸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孩子越小越愿意倾诉,爸爸更应充满耐心与兴趣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因为这是代际沟通的黄金时期。这是一位深深懂得爱的好爸爸。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和激励,给孩子创设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其次,爸爸必须认真倾听孩子说话,为平等对话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等孩子倾吐心声、情绪较平稳后,以柔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商讨解决之道。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爸爸们常常由于工作忙碌,而无法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成长。现代家长不应该只是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而是应该抽出更多时间,去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更为亲近。

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最佳听众、最想说话的人便是爸爸和妈妈,每天哪怕是1小时、半小时,甚至是10分钟都好。爸爸妈妈都应该学习当孩子的听众,倾听孩子心中的想法,如此一来,便能真正看到孩子的优缺点,然后再针对其缺点加以引导,而对其优点则予以鼓励,以求进一步启发他们的多元智能。

倾听也是一种爱。

有的时候,对孩子要听话听音。其实成年人的偏见是很多的,总是觉得孩子没有什么思维,孩子很简单,孩子很幼稚,孩子不懂事,其实未必。没有倾听就难以发现。有的时候,孩子表达的只言片语都是真实的、可贵的信息。我们要学会翻译,学会继续去问。比如说,孩子透露了一点真实的信息后,你可以温柔地拥抱着孩子,问他:是吗?怎么回事啊?让孩子用平静的心情把事实断断续续地说出来,这个时候你才能得到重要的信息,才能做出恰当的判断。所以说,倾听是一种爱,倾听的艺术就是教育的艺术。

好爸爸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爸爸的角色往往是个主动的角色。有些爸爸有时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一见到孩子,特别是碰到孩子发生什么问题的时候,爸爸就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话特别多。在爸爸看来,孩子要多说,多批评,才会有进步。其实,这样的看法与做法是不明智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可能太急于表达,却忽略了孩子的反应。孩子可能根本没有听懂你的话,或者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你的教训完全没有发挥作用,反而还可能因此恶化了你们的亲子关系。

孩子越小越愿意倾诉,爸爸更应充满耐心与兴趣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因为这是代际沟通的黄金时期。为什么会有许多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他们交流,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孩子在小的时候,倾诉的意愿没有得到家长完全的重视,因而渐渐地孩子也就不愿意交流了。如果能从孩子小时候坚持下来,即便孩子大了,也会习惯于与家长交流的。

1.要学会倾听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其爸爸谈话。爸爸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他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是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爸爸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爸爸听后笑了。

第二天一早,爸爸跟儿子一起去了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他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爸爸!”

这是一位深深懂得爱的好爸爸。爱孩子,没有粗暴的责问、无情的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和激励,给孩子创设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试想,如果这位爸爸听了老师的话后,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是怎样呢?我想,那颗热爱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反思我们的家长,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家长,但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家长。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批评和教育孩子,却忽略了倾听孩子心里的声音。常有家长这样抱怨:“真不知道我家孩子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总是不肯好好听我说话。”对此,我们不禁反问:“作为家长,你有没有听过孩子说话?”

2.要放下架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培养的过程也是培养者和被培养者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为实现平等对话,爸爸必须放下架子,主动接触孩子。其次,爸爸必须认真倾听孩子说话,为平等对话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在倾听中要树立这样的信念: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只有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孩子才能更加信任家长,达到和家长以心换心、以长为友的程度。

不少孩子有这样的看法:“每当我和爸爸的意见不一致时,他都以势压人,不让我说话,有时批评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家长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调查问题的来龙去脉,而是一味地大发脾气,严格地说,这种做法是违背教育宗旨的。

其实,父母和子女发生矛盾在所难免。作为长者,我们应该让孩子把意见申述完,要耐心地倾听。如果不等孩子讲完话,家长就主观臆断地下结论,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其中,孩子的逆反心理将会表现得十分强烈。每个人都盼望别人尊重自己,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所说的话才会发生效应。何况在许多争论中,孩子往往是站在真理一边的。

3.要摒弃偏见

在一个家庭聚会上,一位客人测试主人的孩子说:“假如你驾驶飞机载着乘客在空中飞行,突然发现飞机有问题,出现故障,没油了,你怎么办?”

这小孩直截了当地说:“我就赶快跳伞,让他们在飞机上等着我,我要第一个跳伞!”

许多客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有的客人还笑得东倒西歪的,就觉得孩子真鬼头,一发生故障他第一个跳伞,先想到自己跳伞逃生。

而这时,孩子爸爸接着问道:“然后呢?”

这个小孩说:“我去取汽油,然后回来救他们。”

听到这句话,那些大笑的客人们止住了笑声。他们没想到在孩子单纯、幼稚的举动当中,包含着一颗博爱的心。

我感觉到这位爸爸有一个十分可贵的地方,就是他愿意继续倾听孩子的讲话,最终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我们有的时候会因为我们对孩子的偏见,认为孩子没有多少想法,或者认为孩子自私,或者认为孩子空想,而误解甚至冤屈了孩子。其实孩子也是人,孩子也有一个丰富的心灵,我们要特别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

著名的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经常听不懂大人的话,孩子懂道理是看会的,不是听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体谅孩子的这种难处、这种特点,你对他了解得越多,体谅得越多,你的教育就越有良好的效果。

也许孩子的行为确实有不对之处,但也不要急于批评和纠正。倾听之后,试着去接纳孩子,如“我了解……”“我体会到……”。别担心孩子会误解你的意思,因为点头不表示赞同,接纳也不表示违反自己的立场。等孩子倾吐心声、情绪较平稳后,以柔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商讨解决之道。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得到父母的重视,现实生活中每个家长都无比重视自己的孩子,可为什么孩子体会不到呢?为什么仍然有很多孩子总是埋怨着自己的家长不理解自己、不爱搭理自己呢?很多情况下都是父母做得不到位,不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总把孩子当小孩子而不去重视他内心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就更加地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鸿沟就越来越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