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侵犯孩子的隐私权

侵犯孩子的隐私权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久以来,“孩子的隐私权”似乎与“爸妈的教养权”有所冲突,虽然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第十六条表示,“儿童有隐私权和要求通信保密的权利”;但实际上,孩子并不能真的拥有隐私权。其实,在进入剑拔弩张的青春期前,隐私权其实伴随着亲子的快乐回忆,许多爸妈应该也会记得,孩子爱说小秘密的甜蜜回忆吧!随着年龄的发展,孩子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慢慢会希望有“我”的一切感觉、掌控感越来越强,想要有自己的隐私权。

29 侵犯孩子的隐私权

随着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小琪和爸妈聊天的话题,都放在学习和考试成绩上面,爸妈心想“为了将来好,现在辛苦一点,熬一下就过去了”。但是,情况越来越不妙,以前放了学后,像个广播电台讲个不停的小琪,现在放学以后,什么话都不说,问三句答半句,爸妈担心小琪的心情和学校生活,但却无从了解,难道要偷偷上小琪的博客吗?

长久以来,“孩子的隐私权”似乎与“爸妈的教养权”有所冲突,虽然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第十六条表示,“儿童有隐私权和要求通信保密的权利”;但实际上,孩子并不能真的拥有隐私权。根据2000年“台湾社会对儿童人权认知程度”民调报告,儿童隐私权项目得分只有20.36分,有高达75.1%的成人同意“大人有权检查孩子的书包及书信”。

2004年粤港澳的儿童论坛中,许多儿童代表要求大人要尊重儿童的隐私权,调查还发现,许多孩子甚至准备两本日记本,一本用来“备查”,一本才是真的日记。

2009年《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这个保护法将孩子的手机短信和博客的内容,都列入孩子的隐私权,引发隐私权与教育权的舆论大战,有些专家认为这样的保护法,是“盲从”西方做法,让爸妈无法监视“尚未成型”的孩子。

为什么两岸三地的人,都这么爱“监督”孩子的成长呢?这或许源自于东方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孩子是有待“塑造”的黏土,是为日后成为大人的准备时期,因此,我们为孩子准备好理想的模子,为了确保孩子可以成形,只好时时监督,确认孩子是否往正确的方向“塑造”。这样的塑造概念,也往往成为亲子冲突的最大根源。

不可告人,不等于有问题

其实,在进入剑拔弩张的青春期前,隐私权其实伴随着亲子的快乐回忆,许多爸妈应该也会记得,孩子爱说小秘密的甜蜜回忆吧!小小人儿总会有些小秘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秘密,只跟“和我一国”的人说,通过拥有秘密、分享秘密,或“不可以告诉别人”,小孩练习区别人我界线、享受着自我存在与主动掌控信息的快乐!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成长任务,就是成为独立个体,为争取生命自主权,自然不会像小孩,那样地依赖父母。如果家中的大孩子,还是乖乖地什么都听爸妈的,整天黏在爸妈身边,不愿意往外体验与探索,爸妈反而才要担心呢!

友缘基金会詹纯玲老师就常提醒家有青少年的爸妈,要学着接受与体谅,每个人心里有一块不想和别人说的事情,包括孩子也是一样的。

随着年龄的发展,孩子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慢慢会希望有“我”的一切感觉、掌控感越来越强,想要有自己的隐私权。这只是在学习自我主张的过程中,想要拥有“我”的感觉,不见得他一定做了不可告人的事。

爸妈千万别抱持着:“如果我问他,他不回答我,一定有问题”的心态,孩子越是不说,爸妈就越是想要挖掘孩子的秘密,造成谍对谍大作战,亲子间当然也毫无信任度可言。

建立亲子信任感,就不必再当侦探

与其等到孩子青春期后,再来当侦探侦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手机信息或博客消息,倒不如从小建立起亲子的信任感,让孩子觉得爸妈和自己是一国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愿意和爸妈商量与讨论。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建立这样的信任感,不管孩子跟你说任何事时,你都很快地帮他作决定或斥责他,孩子就没有这样的信任感,等孩子长大后你就更没有办法了解状况。

怎么让孩子“敢讲”呢?詹老师认为,根本之道就在于“平时亲子沟通的过程中,爸妈要让孩子感受到很多事是可以商量的。”

当孩子因为违反规则,在学校被处罚,回家后跟爸妈说,可能想要诉求安慰,或是自我告解,结果爸妈又把他骂一顿、或是再把他处罚一次,孩子当然就会选择不讲;或是孩子说他“交了一个女朋友”,结果爸妈说:“你现在还小,要专心念书。”话匣子一开,就被打断,除了让孩子有不被尊重的感觉,孩子也会觉得喜欢异性,是非常罪过的事,以后就不再告诉爸妈。这时候,爸妈就掌握不了孩子,才会有当侦探的需要。

爸妈的教育方式,如果没办法鼓励孩子表达真实的想法,说出真实的感受,去面对自己的矛盾,学着作选择,只要求孩子不要犯错,照爸妈说的去做的时候,这样缺乏信任感的亲子关系,常常会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失去向爸妈求救的勇气和机会。

“很多孩子闯祸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跟我爸妈说’。”看过太多这种个案的人本教育基金会副执行长谢淑美曾难过地说:“照理说,那时全天下最有可能支持他的,应该是他的爸妈!当全天下的人都不谅解他的时候,唯一想尽办法要保护他的,应该是爸爸妈妈啊!”

为了不让孩子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只想着“别让爸妈知道”,甚至变成别人要挟孩子的手段:“乖乖照着我说的话去做,我就不跟你爸妈说”,爸爸妈妈一定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用心建立亲子沟通的渠道,让孩子相信“爸妈跟我是一国的!”

为亲子存折存入丰厚资产

我很喜欢一个“亲子存折”的比喻:在孩子小的时候,亲子互动的温暖与快乐回忆都是存款,等到孩子步入青春期以后,亲子间的争执就是支出,爸妈趁着孩子小的时候,好好和孩子相处,多存一点快乐的回忆,才不会等到将来“入不敷出”。

更好的是,即使孩子到了青春期,还是有“存款”机会。研究显示,即使进入看重同龄人意见的青春期,孩子仍然重视爸妈的意见与看法,并不如同许多大人所认为的“翅膀硬了,就不听爸妈的话了”。

知名的文化评论家龙应台,为了“挣取”孩子的友谊,以家书方式和孩子沟通,因为她相信“亲子之间虽然有爱,但是像朋友般的喜欢,要靠努力而来”。通过和儿子安德烈互通家书,3年36封家书,让龙应台放下“自己心中的小安安”,认识一个独立成熟的新朋友安德烈,也让亲子之间重新成为可以沟通的朋友。

即使每天见面,亲子教育专家游干桂还特地向女儿要e-mail,写信给女儿。事隔多年以后,女儿还念念不地忘回忆着:“当时在看那一封信时,真不知道有多感动。”

如果爸妈觉得自己“实在笔拙”,没办法写出感动孩子的信,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拜现代科技之赐,许多孩子都会有自己专属的博客,在博客记录自己的生活与心情点滴,这是爸妈了解孩子最快速便捷的办法了。虽然《亲子天下》的调查显示,有一半的孩子不愿意让爸妈知道自己的MSN账号和博客网址,爸妈还是可以诚恳地拜托孩子,将博客网址告诉你。在网络上,别忘了放下爸妈的“说教身份”,单纯地当孩子的网友就好,倾听孩子的心声。

有兴趣的话,不妨也建立自己的博客,遇到困难的时候,请教家中的孩子,让孩子也通过博客建立和内容的分享,了解自己的爸妈“身而为人”的那一面,相信这也是亲子互动一个全新的接口与转机。

爸妈的疑惑

孩子小的时候和我很亲密,可是,上初中后和我之间的交流就越来越少了。就算有时间聊天,也都是聊学校的考试。该怎么做才能找回我们之间的亲密感呢?

随着孩子迈入青少年阶段,亲子间的距离也会感觉比较远,加上学习压力,让话题“受限”于成绩,孩子自然越来越没心情聊天。建议你,通过以下的方式来和孩子相处:

扩展亲子话题

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开始面对人生的新考验,不论是在人生方向的决定、人际关系的相处等方面的话题,都很值得和孩子聊聊。

安排有品质的亲子时光

在忙碌的生活压力下,应该安排“亲子质量时间”,通过实际行动,平衡孩子学习的压力,也感受到爸妈无言的爱意。

当孩子的网友

博客是了解孩子的好渠道。慎重地向孩子要网址,成为孩子的网友,有余力也可建立博客,让亲子有机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彼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