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分数来评量孩子

用分数来评量孩子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统计数字,过去10年全岛补习班的数量成长超过5倍,补习班的招生年龄也逐年下降,从针对升学的初中生,下移到小学生,甚至学龄前的孩子,也早早被送到补习班去。从这个全世界最大规模、最有权威性的学生测验结果来看,这种“第4名”现象,显现台湾孩子的“成绩好,但是自信不足”,这将会影响孩子未来探索世界的动力,使孩子欠缺持续学习的能力。

24 用分数来评量孩子

教养情境

每次考试前,美美都很紧张,一边准备考试的同时,一边担心万一考不好,爸爸妈妈又会生气。结果,她越是紧张越是容易出错,常常错在最简单的题目上。爸爸妈妈看了考卷就生气:“怎么这么简单的题目,还会写错?”、“为什么这么粗心?”美美真希望这世界上没有“考试”这件事,这样她的爸妈就不会变成喷火龙。

一个放学后常见的场景,妈妈问孩子:“你数学考多少分呢?”孩子说:“考85分。”妈妈说:“怎么考那么差?”孩子回答:“可是,我语文考100分喔!”妈妈说:“那一定是题目出得太容易了。”打从孩子进了学校,便开始了无休无止的考试,考试的成绩往往掌控家庭气氛——考得好就是合家欢乐,考得不好就进入低气压,等待另一个好分数来吹散。

为了追求更高的考试成绩,爸妈不惜花大笔金钱,将孩子送到特长班、补习班去,“用力”将孩子的成绩提起来。根据统计数字,过去10年全岛补习班的数量成长超过5倍,补习班的招生年龄也逐年下降,从针对升学的初中生,下移到小学生,甚至学龄前的孩子,也早早被送到补习班去。

而这些补习班与特长班,也的确使出全身解数,设法在“成绩”上安家长的心,努力出考题、作业给孩子,甚至常会在学校的月考中,听到孩子不经意地说:“这跟特长班出的考卷一样呢!”

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将孩子的成绩拉拔起来,孩子真的比较有能力吗?据《商业周刊》的报道,OECD(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2006年的PISA(学科与相关能力测验)中,台湾学生的数学分数是全球第1名,科学分数全球第4名,但自我评价却是倒数第4名。

从这个全世界最大规模、最有权威性的学生测验结果来看,这种“第4名”现象,显现台湾孩子的“成绩好,但是自信不足”,这将会影响孩子未来探索世界的动力,使孩子欠缺持续学习的能力。

高分数,不代表未来的竞争力

“孩子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后,必定会走进学校,进行各种有系统的课程学习,学校又总是和考试密不可分,有考试就会有优劣、胜负……一个受到这种刺激而学习的孩子,容易失去学习和求知本身的乐趣,他很少去发现知识,相反的,他会不断地去满足标准答案……”

上面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描述“分数”和“失去学习乐趣”的因果关系,是英国知名教育家史宾塞于100多年前所写下的,如今读起来还是相当符合现代学校教育的病征呢!虽然过了100多年,全世界孩子的学习还是“受困”于分数至上的迷信。

史宾塞提出的解方是:“我建议所有的父母,不要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尽管它是一个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和同样宝贵的好奇心。”

对爸妈来说,不要太看重孩子的分数,可说是难度相当高的功课。连长庚儿童医院儿童心智科主任吴佑佑医师,也很难放下这样的焦虑:“要说我自己不会焦虑,那不是真话。但孩子已经尽力了,你就要接受它,这是大人的功课。孩子本来就不是一个100分的孩子,那怎么办呢?难道要否定孩子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吗?孩子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绝对不是用他考了多少分来决定的。”

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爸妈应该要练习“看到孩子的能力”,替孩子设下合理的目标,而不是每个孩子都要达到100分。有的孩子可能只能到达70分,但爸妈应该“帮助孩子去看到,哪一部分是他可以做的,哪一部分他可能努力一点就做得到,而哪一部分是他怎么努力也做不到的。”

每一个大人,不论爸妈还是老师,都应该帮忙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孩子的学习力。

找出超越分数的竞争力

“改变不大的学校教育,追不上世界改变的脚步”,是全世界教育改革的根本认知,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才能培育出下一个时代的优秀人才?这是一个还没有标准答案的疑问。

领导哈佛大学教育改变小组的华格纳教授(TonyWagner),在他的著作中《全球成就鸿沟》中提出,“当学校教育所教的、考的,跟21世纪职场域产生巨大的断裂,如何改变,牵动着每个孩子未来的成就与命运。”

华格纳教授提出年轻人21世纪必备的7大新生存技能,并率“教育改变领导小组”,过去9年在全美8大州、3000所学校撒下变革的种子,希望通过教育人员再教育,填平成就鸿沟。通过改变学校教育,拉近与未来职作的鸿沟,或许是一个未来成功的契机。

该如何替孩子找出超越分数的竞争力呢?华格纳教授提出的“未来职场需要的7大能力”是:批判思考与解决问题;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灵活与适应力;主动进取和创业家精神;口语和文字沟通能力;评估和分析数据能力;好奇心与想象力。

身为爸妈的我们,虽然无从改变学校教育的考试制度,却可以不要随之起舞“太过看重”分数,将焦点放在“真正的竞争力”上,比方好奇心、想象力、思考力、表达力……而这些能力,其实通过“亲子共读”就能帮助孩子培养出来的!

阅读是学习力的起点

热爱阅读的孩子,像是坐拥丰厚知识宝库的管理者。

阅读力,是一种转化解析的能力,从前的人将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让后人可以从中快速获得这些知识,也正是阅读,让人类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完善。

一个善于阅读的孩子,将会成为自主学习的高手,在这个信息普及的时代,随时随地可以上网搜寻相关知识,满足自己的疑惑,或是进一步思考和分析诠释而成为自己独特的见解。

阅读力也是想像力的温室,能补足学校教育的不足——“只重视事实的灌输与记忆,不注重横向的连接与思考”。

比方说,孩子可能在学校背了一大堆战争的年代和输赢,但是一点也不了解战争当时的时空环境和背景,通过相关历史故事的阅读,让书中的古人“活过来”替孩子讲故事,就能让孩子更能记取历史事件背后,古人的情感与抉择。

通过阅读,提升孩子的思考力,也能提升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表达沟通力。阅读让孩子“见多识广”,不会只困在自己的小牛角尖里,通过引人入胜的文字,孩子有机会“观看”不同人、事、物的心路历程,进而觉察自己与他人的情绪,更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展开亲子共读的美好旅程

既然阅读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爸妈应该怎么养成孩子的阅读力呢?与其说“培养”孩子的阅读力,倒不如大手牵小手,一起展开阅读的美好旅程,不论是亲子共读,或是亲和子各看各的书,都会成为孩子未来回味不已的美好回忆。以下是爸妈可以遵循的几个重点:

从小培养阅读习惯

根据英国Book Start协会的看法,从孩子6个月开始,就可以开始亲子共读,研究也显示,有早期阅读经验的孩子,语言能力和逻辑思考力比较好。从小开始阅读,就能“先发制人”,在孩子接触其他更刺激的声光娱乐前,抢先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以孩子为本位

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提供适龄适性的书籍,比方说提供小孩和生活经验有关的书本,可以帮助孩子连结生活经验,获得对世界更全面的了解;依着孩子的兴趣,为孩子选书,比方说当孩子看过《海底总动员》绘本后,提供孩子相关的百科全书,让他从中满足好奇心,并能搜寻更多知识。

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帮助孩子感受到爸妈对阅读的重视,也能诱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环境包括“人、时、地”三项,其中“人”指的是爱看书的爸妈,常常手不释卷的爸妈,最能让孩子体会到阅读时油然而生的快乐,进而追随爸妈的脚步;“时”指的是阅读的时间,将阅读安排在家庭的作息中,不论是每晚睡前的共读时间,或是周末假日时到书店或图书馆阅读丰富的藏书,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累积阅读的美好回忆;“地”是指家庭的居家摆设,比方孩子专属的阅读角落、小书柜、上学后让孩子有专属的书房,都能让孩子更自在、不受限地和书本“交朋友”。

爸妈的疑惑

孩子以前都考满分,最近考试成绩却都不太理想,因为担心,所以我常以严厉的口吻来叮咛孩子,下次要更用功,或是忍不住责骂孩子粗心……这么做,孩子的成绩却依然不见好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当孩子成绩考得不理想,最难过的应该是孩子本人,所以爸妈不要在这时打落水狗,这么做,只会加深孩子的心理负担。

应该要抱持“考试其实是一种评量,评量孩子有没有听懂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如果孩子真的是因为不会而写错,就要趁机帮孩子弄懂,并提醒孩子说:“下次你上课听不懂,要先问老师,或者回家问爸妈,不要等考试出来才发现,成绩一定会改善很多!”

孩子难免会因为看错题目、粗心、或一时笔误写错答案,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千万不要因为粗心而责骂孩子,否则孩子下次说不定因为更紧张而更粗心。

当爸妈用“满分”来要求孩子,未达目的就责备孩子,只会造成孩子不必要的紧张,甚至破坏孩子的学习动机,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力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记住,学习的本身才是重点,而不是考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