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存性教育不可少

生存性教育不可少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逛完书店已经5点多了,小花来到公共汽车站等车。哪想到,车里的人是一伙人贩子,他们不顾小花的拼命反抗,把车开出了城区。后来,小花回到加油站,一打听,才知道此地已属另一个县,而小花家在百公里之外。小花借电话打了110报警,民警到来之后,将其安全送回了家。

生存性教育不可少

智慧树

分清善与恶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面对危险时必备的求生本能或自我保护技能。作为生存教育的一个主题,它是当今社会乃至全球都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孩子适应社会、健康成长必修的一堂课程,也是现代人所具备的素质之一。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应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肩负着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责任。他们采取的保护措施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我国法律在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方面虽然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不同方面的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这些保护有时会出现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使少年儿童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小花是河北某地的小学生,对于一年前的那次经历,她至今还历历在目。那天下午,学校难得提早放学,小花看看时间才3点半,就决定去闹市区的书店逛逛。逛完书店已经5点多了,小花来到公共汽车站等车。

过了一会儿,一辆面包车开过来,司机问小花某某小区怎么走,小花详细地为司机指了路,司机又说,“如果方便,能不能帮我们带带路?”小花想,某某小区就在自己家附近,帮他们带路,自己也能搭车回家,省得挤公交车了,于是点点头上了车。哪想到,车里的人是一伙人贩子,他们不顾小花的拼命反抗,把车开出了城区。

大概走了两三个小时,车开到一个加油站加油,小花趁一个绑匪去买东西时,挣脱束缚跳下车,借着夜色逃向山坳。几个绑匪找了半天没找到,悻悻离去。后来,小花回到加油站,一打听,才知道此地已属另一个县,而小花家在百公里之外。小花借电话打了110报警,民警到来之后,将其安全送回了家。

对陌生人的求助,孩子一定要保持警惕,熟悉道路的就指给人家,不知道的就不要理睬,更不要上车为他人带路。对陌生人的某些“帮忙”行为,孩子也要留个心眼。

提高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需要社会和家长共同努力和配合,教给孩子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孩子更冷静地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保护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学习掌握自我保护知识,有助于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人生的路很漫长,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学会自我保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学习掌握自我保护知识,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还有助于增强其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藏经阁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能够顺利成长,家长应该自孩子幼年起即加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1.安全意识第一重要

意识是行动之前的观念,安全意识是增加保护能力的前提之需。孩子年幼无知,没有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能玩、什么东西不能玩。对于某些事情他们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如:地上有一个小水坑,他们不绕道走,偏往水坑里走,把鞋子、袜子弄湿了,还觉得特别开心。出现诸如此类的情况,有的家长就给孩子订下了清规戒律,不许做这做那,并不给孩子做进一步的解释,孩子不知道不许做的理由,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他们出于好奇或逆反心理,会继续做一些危险尝试。所以,家长若要真正说服孩子,就应该常向孩子进行一些安全意识教育,这是第一重要的事情。通过看电视、听故事以及让孩子亲眼所见由于不注意安全而导致灾难的事例,丰富孩子的社会经验,进而向他们提出一些安全规则,讲清原因。如: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不乱闯红灯;父母不在家,不轻易开门让陌生人进门;排队回家时不跟陌生人回家,不带小刀等危险物品上学……通过这些教育使孩子明白做危险事情的后果,理解家长的限制是对自己的爱护,同时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

2.自理是孩子生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不只是在学知识,也是在增长技能,学会自理当然也是在适应当今急剧变化的社会。家庭结构和孩子的养育方式随时而变,所以家长应注意让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处处为孩子扫除障碍,只会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可以让孩子学习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吃饭时会自己动手剔骨头。家长还应多创设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拿不到玩具时,家长不要急于帮他们把玩具拿到手,而应引导孩子先自己想办法拿;若经过努力还拿不到时,再有礼貌地请别人帮忙。逐渐使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建立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3.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体弱、内向的孩子活动时常会碰撞受伤;而平时比较好动、顽皮、身体健壮的孩子却难以碰伤。究其原因,还是体质的问题。健康的体魄是孩子面对困难的有效保障。体弱的孩子平时不爱活动,遇到危险时反应慢,灵活性差,动作不协调,容易受到伤害;而那些顽皮、健壮的孩子由于好动、灵活,遇到危险时反应快,能采取自救方法,因而受伤害就小。可见增强孩子的体能是提高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平时,家长应率先垂范,带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春天可以带孩子去野营;冬天又可带孩子跑步、打球和跳绳。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加安排合理、动静交替、强度和密度协调搭配的体育活动,以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发展他们灵活、机敏、协调的动作,从而有效地避免意外伤害。

4.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是孩子自我保护的重要法宝

家长不可能永远跟随孩子的左右,要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是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这些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1)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如:知道随季节和早晚增减衣服;(2)对突如其来事件的灵活处理。孩子有时候知道要注意安全,但不一定有能力去处理一些较危险的事情,这就需要成人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如:玩耍时不小心擦破皮,应马上请求他人的帮助;在商店和父母走散了,可找商店的叔叔、阿姨或警察帮忙等。总之,家长应人为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孩子想出各种自救方法,使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变能力。当灾难发生时,孩子就会自发地利用平时所学,成功摆脱困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