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植根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植根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江泽民同志又指出,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此,持续不懈地提高教学质量,无可置疑地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处于教育第一线的基层学校领导,务必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

植根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这段重要论述,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人的发展相统一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从经济发展与人自身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相互联系这一角度,深刻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既着眼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又深谋远虑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既提出了教育战线跨世纪的宏大任务,又指明了实现这一任务的指导方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江泽民同志又指出,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可见教学质量在整个教育领域中所占有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作为在教育第一线承担实际责任的基层学校负责人,必须遵循十五大报告的精神,勇于探索,锐意进取,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而进行切实而又不懈的努力。

一、明确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基本目的,还要贯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人格品质、身心健康的培养与引导。教学又是学校中占用时间比例最大,内容最为丰富,安排最为落实,行动最有条理的一项工作。因而教学质量又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重视,家长与社会最为关注的方面。

教学质量之所以成为人们和社会最为关注的瞩目点,是因为教学体现了如下的基本价值:

1.教学的认识价值

所谓教学的认识价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方法去获得人类积淀下来的历史经验、认识成果,并将这些认识成果内化为主体的认识图式,逐步形成认识事物的能力,从而在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去进行新的探索。

2.教学的发展价值

所谓教学的发展价值就是教学对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价值观认为:教学工作这个客体,既有其内在价值又有其外在价值。教学的内在价值是说明教学对教育领域内部的意义、作用和功能,即教学在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的方面的功能。教学的外在价值则是指教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价值。二者的关系是:教学的人的发展价值是社会发展价值的前提。离开了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便无从实现,因而教学中应注意人的发展。我们认为整个教学价值理论的研究重点也应放在“如何发展人”这一点上。

3.教学的智力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发展系统价值中,教学的智力价值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学的目的在于把前人凝聚在知识上的智力因素发掘出来,成为发展智力的营养。在教学过程中务必重视如何能使学生的智力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4.教学的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价值

所谓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价值,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和技能,更培养其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掌握独立学习的本领方面的价值,这是实现其他教学价值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方法是较多重视教师的“教法”,而对学生的“学法”方面的训练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育科学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在教学实践中也重视不够,学生学习的“方法”的获得往往靠学生自己摸索,缺乏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当今时代知识增长迅速,学生在校即使学的知识再多,也不可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才能受用终身,因而教会学生学习应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5.教学的发展学生思想品格的价值

这是实现其他价值的保证。早在19世纪赫尔巴特就提出过“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在后来的许多教学论著作中也都阐述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学校课程政治课、公民课、法律课,在这些课程中,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社会规范的教育,同时其他课程中也含有对学生思想品格教育的功能。如语文课教学中,其课文本身已能表现出作者爱憎的倾向性,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使学生对真、善、美和假、恶、丑有了更清晰的评价,这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情感、兴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然,人们的一般认识和实践活动也有着这一因素,但它不具备教学活动所具有的教育性价值的典型性。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格教育是教师的自觉行为,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完善的个性和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学具有发展学生思想品格方面的价值也是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基于教学具有上述的价值,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对教育系统工程至关重要。因此,持续不懈地提高教学质量,无可置疑地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毫不夸张地说,教学质量就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处于教育第一线的基层学校领导,务必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

二、理清提高教学质量的外部关系

为了能够切实有效地使教学质量得以持续不断地提高,除了明确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之外,还须理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系统内部其他条件的关系,以求互相促进,协同发展。

1.提高教学质量与提高德育水平的关系

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并不具有排他性,前者须由学生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提供保证。

我们学校的德育目标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法纪观念、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品质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品德认识、实践、修养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成为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本素质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并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服务的好公民。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法纪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

(2)为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打好基础;

(3)为学生形成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认识、品德实践和品德修养能力;

(5)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上述5个方面构成的德育目标,如从结构系统因素上进行分析,它又包括品德内容、形式、能力等方面或维度,每一方面或维度又包括若干层次水平上的若干要素,如品德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品德心理形式包括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品德能力包括品德认识、实践、修养能力等。

尽管德育和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相对独立的两个领域,但是许多品德因素对教学质量乃至教学的成败都具有很大的制约性。如品德心理形式和品德能力板块中的各项要素,无一不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整个教学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坚信,切实有效地提高德育水平,不但不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而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极大的助力。

2.提高教学质量与课程教材改革的关系

随着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实施,我们在单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走向整体改革的新路,并把改变划一的、单一的课程结构作为突破口,在高中建立由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组成的课程结构,努力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三个板块”之间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共同组成“育人”的载体。只要真正领会课程教材改革方案的精神实质,坚持“三个板块”的课程结构,杜绝牺牲其他教育而一味追求分数的不良倾向,那么建立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教学质量,就一定会得到稳定而持续的提高。

3.提高教学质量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

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素质水平的高低,因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一是要尽快提高各类师资的学历层次,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之能更好地满足岗位教学需要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二是要重塑教师形象,要从政治、业务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把这支象征着纯洁、高尚的队伍培养建设成具有高度奉献精神和责任感的净土卫士和人之师表;三是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学科知识、更新教学方法和扩大知识视野提供多渠道的进修机会,包括上级教育部门提供的培训机会和学校的自培基地的培训;四是要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发扬“团队精神”,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以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能力和学科整体的教学水平,从而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

4.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教学科研的关系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中课堂教学所占的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渠道。学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好教学工作,广大教师更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课堂教学的策略。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教学科研,又以教学科研的成果来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进入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落到实处。

我们强调按教学规律办事,长期以来不准随意加课,假期不搞全班性的补课,反对题海战术,而是重视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三尺讲台、45分钟时间,对教师来说这有限的空间、时间却是大有可为的。我们强调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研讨,更强调教师个人的刻苦钻研,不仅要领会大纲、吃透教材,更要备课备人,根据学生的实际研究学法、改进教法。

重点中学在素质教育中要发挥实验性、示范性,高一层、先一步的作用,必须重视开展教科研工作。我校长期坚持开展“四个一”的活动,即教师每年要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读一本有关专业书籍,上一堂研究课,写一篇论文或总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取决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学提出一定的质量要求。而对教学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的判断就是教学评价。换言之,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运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予以认定的过程。教学评价的实质是从结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给以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活动朝预定的目标发展。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它要求必须经常对教学实际情况及其变化进行评价,以验证其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科学而合理的教学评价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促进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定期对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能够揭示哪些做法符合规律,哪些做法违背规律,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这有利于调整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过程科学化。

(2)有利于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

当前,学校教学正处于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教学评价能使师生双方及时了解自己工作学习的结果,并引导其主动进行自我评价,起到强化动机,及时发现问题,改革教学工作的作用。

(3)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的根本要求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进行全面检查,并予以价值上的判断。教学评价不完全在于区分学生学业成绩的等级差别,更侧重于测评每个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因此除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外,还要评价其思想感情、意志能力、性格特点、行为习惯、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情况。这样,有利于统一社会、家庭、学校和师生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克服目前存在的只重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价值观念,更好地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要明确其意义之外,还须理清与之紧密相关的众多外部关系。各类关系一旦得以理顺,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能取得水到渠成之功了。

三、构建提高教学质量的操作体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构建了“自主发展教育”的教学操作体系。从教学上讲,“自主发展”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与培养,使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精神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通过“自主发展教育”的教学过程,能使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为此学校经统筹安排开设以拓宽型为主兼有深化型的各种选修课、活动课,形成一批相对稳定,具有本校特色的选修和活动课程,为出人才、出教材、出教师、出成果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一操作体系由如下的板块构成:

1.“自主发展教育”的教学阶段

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与培养获得的。从我们的认识与实践来看,这种意识能力训练和培养具有从低到高的3个层次的发展阶段:

(1)学习的自主适应阶段

学生入学以后,在控江中学规范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愿意并比较自觉地按教师的指导与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体现出学习行为的规范化。因此,教师和班主任,在起始年级必须对全体学生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主要环节上进行严格的常规训练。同时,还要由学生群体组织(年级学生分会、分团委)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及时反馈,予以表扬和批评。实践证明,通过这一阶段的培养训练,学生基本上都能较快地进入自觉而又规范的学习状态。

(2)学习的初步自主阶段

在教师指导下,努力做到“五会”:即“会听、会读、会问、会理、会悟”。

此阶段学生由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走向独立的自学。实践结果是,有的学生养成了自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养成了做读书卡片的习惯,有的学生在初中就能学完高中的部分课程并参加高中的竞赛,有的学生因时、因事,或因参赛活动,虽然较长时间不上课,仍能独立学完课程,参加考试,成绩优秀,有的学生还能把自己课外学习的心得整理为讲稿,对同学开设讲座。这都体现了学生对教学参与的自觉性。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参与发展到自觉参与。

(3)学习的基本自主阶段

学生以自身的学习策略为对象进行思考与探求,教师指点、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状况的反馈中,在与周围同学的比较中,在向优秀人才成长轨迹的学习中,分析自己,认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安排,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力求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学习状态,形成具有自我评价意义上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体现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此阶段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指导学生自我改进,承认个体差异,推动个人学习特色的形成及特长学科的发展。

在3个层次中适应性学习需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基础。这时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所认识研究的对象是知识和技能。在自觉参与和独立自学的层次中,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自我教育者,所认识研究的对象仍是知识与技能。在走向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层次中,学生不仅既是受教育者又是自我教育者,而且还以其自身作为认识和研究的对象。

2.“自主发展教育”的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自主发展教育”的教学目标,我们以“自学能力培养系统”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1)系统的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达到“会听、会读、会问、会理、会悟”的“五会”水平。

(2)系统的操作环节:

①习惯养成: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并要重视培养预习、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能够进行自我质量分析等良好习惯。

②方法指导:在超越了狭隘的应试教学模式之后,还须指导学生从较高的层次上学习运用“比较学习法”(同一时期的中外历史比较,同题材文章的主题、结构的异同比较等),“系统学习法”(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作了全面系统的学习,在高中阶段已取得高级程序员资格),“专题学习法”(学生就某一感兴趣的专题在广泛读书的基础上,自行搜集资料撰写专题论文和专题讲座的讲稿),“迁移渗透学习法”(有的学生把计算机流程框图迁移到作文结构的训练中去)和“综合创造学习法”(有的学生结合力学原理和钳工技能,发明了“铁锚式膨胀螺栓”,获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二等奖)等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水平。

③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尽可能提高思维的密度,使学生形成形式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知识整理的方式形成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④环境创设:在教学中,采取免修、跳级、弹性作业、分层教学、创造教育、多元活动等改革措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较为宽松民主的环境。

3.“自主发展教育”的教学实践

在实施“自学能力”培养系统的同时结合如下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1)继续办好“七年一贯制”的整体改革实验班,通过对“七年一贯,五二分段”的整体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操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及时总结,探索优化课程结构的规律。从1992年9月开始,我们在七年一贯制试点班开设了“创造思维训练课”,对活跃思想,训练思维,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抓住课程教材全面改革的契机,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彻底将办学机制从应试教育转化为全面素质教育,认真研究、探索新教材教法和学法,缩短新老教材的过渡衔接过程。各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探索,初步总结一些局部经验。

(3)学校凭借中国创造学会理事单位和创造教育实验基地的有利条件,在全校各年级各学科倡导创造教育,讲求创造意识,营造创造氛围,提供创造条件,研讨创造技法,褒扬创造成果,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造意识。我们十分重视课外活动中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头脑OM”以全国第一名赴美参赛,计算机的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小创造、小发明屡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

(4)为使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学校经统筹安排开设以拓宽型为主兼有深化型的各种选修课、活动课,形成一批相对稳定,有控江中学特色的有质量的选修课、活动课。如中三试点班的课文阅读活动,采取了开放式自主阅读方式:学生自制读书卡片,自撰读书报告,自定课题,自编讲义,多次举办了极有活力的学生讲座。并且自主办报,人人动手,每天有一期学生自行编辑出版的报纸。

(5)在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的前提下,连续几年在会考、高考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