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的概念及特点,新闻概念的定义有哪些

新闻的概念及特点,新闻概念的定义有哪些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是整个新闻写作的逻辑起点。新闻工作的最大特点是用事实说话。以上三个方面是构成新闻定义的基本内容,缺一则不能构成新闻。这一消息很快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小记者报》和《北京教育报·小学生专刊》等多家新闻媒体上见报。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我国学校新闻教育的发端。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里包含了三层意思。

“新近发生”,是说新闻发生的时间,一般来讲,新闻越新越好。

“事实”是整个新闻写作的逻辑起点。新闻工作的最大特点是用事实说话。事实是客观的,不能杜撰。这里的“事实”,是指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报道”,指选用恰当的新闻体裁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进行传播。

以上三个方面是构成新闻定义的基本内容,缺一则不能构成新闻。作为一名小记者,因为受到年龄和校园环境的限制,所以,报道的内容常常是发生在校园内的新闻,是大多数同学都关心的新闻,也有人管这样的新闻叫做校园新闻。

曾经北京某小学的小记者就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的问题专门采访了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爷爷。这一消息很快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小记者报》和《北京教育报·小学生专刊》等多家新闻媒体上见报。这条消息是新近发生的,是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事;这条消息是事实,不是虚构的事情;而且,以新闻形式报道了出去。所以,符合新闻的条件,是一条新闻,而且是一条好新闻。

2.新闻的几种写作体裁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发生后,要选择恰当的新闻体裁加以报道。那么新闻体裁有哪些呢?如何选择这些新闻体裁呢?这些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里详细地介绍,在这里只简单地告诉大家,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来信来电、特写、综述、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和新闻的写作特点

我们知道了新闻的定义和几种写作体裁,还要了解一条新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及其写作特点。简单概括起来,新闻的要素就是五个W和一个H。即“什么时候”(when)、“哪里”(where)、“谁”(who)、“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

新闻写作的特点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真、新、奇、短、精、深。

真——指新闻的真实性,这点是最重要的。有的同学写作文总爱虚构一些情节,或是模仿别人的文章“照葫芦画瓢”。如果说在写作文时还勉强允许的话,而在新闻中则是大忌,是绝对不允许的,新闻要求绝对真实。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新——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刚发生的新鲜事;二是指老事情新角度,由这个角度所揭示出来的新内容。新闻最主要的是捕捉新的信息、新的线索,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天都发生新事物。尤其是学校,每天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地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观察生活、搜集新闻线索中要出新,找出新的角度。从校园内司空见惯的活动中,找准新角度,不仅可以出新闻,而且能出好新闻。

奇——指特殊。这和“新”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求“异”,找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我们报道一般的学校新闻比较多了,让人也有看惯听腻的感受。那么,能不能报道一下特殊的学校,像盲童学校、弱智学校、聋哑学校的学生们是怎样生活、学习的;他们的想法和学习成绩;他们的老师为他们所作出的奉献;他们的幸福与苦恼等。因为被报道的对象本身具有特殊性,所以,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当然,也就引起编辑的关注,采用率肯定比一般学校的要高。像采访帐篷小学、马背小学、船上小学,都有其特殊的一面,都可以写出好的新闻。另外,我们常从报纸上见到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特大的马蜂窝、××地区今年下了一场特大冰雹、××地区有一名学生才十几岁体重达到二百多千克等等报道,比较容易吸引读者,都体现了新闻应具有的新奇特点。但在这里需要提醒小记者的是,同学们不能把新闻搞偏,为了发稿而到处猎奇,甚至走上不奇不可以写新闻的岔道。那是错误的,那样就偏离了新闻报道的主体。

短——指文章的篇幅要短。虽然我们常讲写文章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是个基本的要求,也是各家新闻报刊经常倡导、时时提醒的。不仅我们中小学生的报刊上文章要短,就是给成年人看的大报,也提倡写短新闻。有的报刊还搞短新闻大赛,设置一句话新闻、百字新闻专栏等,目的就是要扩大媒体信息量。但是必须强调的是,短并不等于空,不能为短而短,而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这一新闻时,不要求全,面面俱到,要求抓住主要特点,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精——指文章语言精练。不讲废话,用不着叙述的地方不用叙述,用不着解释的地方不要解释,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不说两句话,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的就少用句子。一篇文章完成后,仍要反复推敲,能节省一两个字,就要坚决圈掉;或者,写好后拿给朋友或家里人看看,看还能否减去几个字。这样经过几遍推敲、修改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文章进步了一大块。

深——指稿件所揭示的问题要有深度。一条新闻报道的深浅度和它的价值大小,就看记者通过信息反映事物的本质程度如何。比如,近一时期各新闻媒体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都做了详尽的报道,有的用了整版篇幅,有的还配上了多幅照片,但这并不等于有深度。有的文章虽然很短,但却能启发人们去深思,甚至把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与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和民族的前程联系起来,这样的新闻就有了深度。所以,我们的小记者在学习写作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在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写出一些能引起人们关注的有一定深度的好新闻。

三、中国报纸业发展的历史

作为一名小记者,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应该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1.中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

邸报是封建宫廷发布的政府机关报。最近,在伦敦发现的敦煌邸报,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报纸,也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它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

邸报的主要内容是:

(1)皇帝的诏书、命令和皇帝的起居言行;

(2)封建王朝的法令、公报;

(3)皇室的动态;

(4)关于封建政府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等方面的消息;

(5)各级臣僚的奏章及皇帝的批语。

邸报只在封建统治机构内部发行。

2.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第一个中文报刊

19世纪初,随着外国的入侵,外国人陆续在中国创办了中文版报纸。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中文的近代文化报纸是《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于1815年8月5日创刊。在外国人主办的中文日报中,《申报》(1872~1949)和《新闻报》(1872~1949)出版的时期最长,影响最大。两报均创刊于上海。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报刊以及相关人物

解放日报》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份革命的报纸。该报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1947年3月27日停刊。毛泽东主席经常亲自指导《解放日报》的工作,并撰写和修改重要的社论、新闻等。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自己的机关报。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1947年2月28日被迫停刊。周恩来曾任《新华日报》董事长。

邵飘萍(1884~1926)于19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创立新闻学研究会,当时他任《京报》社长,主持并讲授新闻学。该讲稿是我国的第一部新闻学著作。这是我国学校新闻教育的发端。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抗日战争时期,邹韬奋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运用报刊这一武器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亡的主张。他先后创刊和主编的报刊有《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生活星期刊》等,在流亡国外的两年中,还陆续写了37万字的海外通讯《萍踪寄语》。

范长江(1909~1970)是我国的名记者之一。1935年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去西北采访,烈军属的大量旅行通讯被汇编为《中国的西北角》通讯集,首次公开报道红军长征的一些真实情况。西安事变后,他又深入延安采访,写了著名的《陕北之行》。后任新华社华中分社和《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解放后,历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

4.全国少年儿童报刊的发展概况

1966年以前,全国只有少年儿童报纸三四种,刊物十余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和少先队活动的蓬勃开展,少年儿童报刊迅速增加,不仅“十年动乱”期间被迫停刊的报刊先后复刊,而且新创办了二百多种。更令人欣喜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少年儿童自己办报的新形势,学校校园小报更是层出不穷,为千千万万的小记者的成长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