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抬起头来,仰视父母

抬起头来,仰视父母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增强对父母的信任感,孩子在幼儿时代对父母是没有什么秘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加上中学阶段与外界交往的日益增多,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并且轻易不愿向人吐露。这种情感上的闭锁性促使一些同学向父母关闭起心灵的窗户,担心说出内心的“秘密”会遭到父母的误

第一讲 抬起头来,仰视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的方法

本节概要

★用了解法洞悉自己的位置

★用谅解法处理父母的“善意”过失

★用求同存异法处理与父母的分歧

★用关心体贴法处理父母间的矛盾

儿童少年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代”,是走向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前奏,为了迈好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步,使自己今后更好地自立于社会,应该学会与父母正确相处,懂得与父母相处的艺术,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气氛。

方法(1)了解法

了解自己家庭的类型

要学会正确与父母相处,就要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庭,因为不同的家庭的类型对你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你与父母关系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如果按照家庭的自然结构划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核心家庭

指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一般说这种家庭关系比较简单,容易出现的是父母过分溺爱孩子,这种情况在大城市尤其严重。父母是双职工,有稳定的收入,经济条件不会太差,父母二人共同关心一个或两个孩子,往往会出现“爱过头”的现象,容易养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思想。

◆扩大家庭

指除父母与孩子之外还有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或者叔叔、伯伯、姑姑、阿姨在一起生活。

老舍著的《四世同堂》祁大爷一家就属于这种家庭类型。几代人同住一起,比起核心家庭来关系要复杂得多,无论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孩子与家庭成员的相处都有一定的难度,对孩子来说这种家庭类型的利弊都是十分明显的,近些年,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这种家庭结构越来越少。

◆缺损家庭

这种家庭类型是相对于完全家庭而言的,父母、子女三者齐全的家庭是完全家庭。如果父母离婚,孩子跟着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或者父母中有一人去世,孩子由父母中的一方带着生活都属缺损家庭。

生活在缺损家庭的孩子较之生活在完美家庭的孩子有不少不利因素,如家庭收入减少,得不到父母双方全面的关心爱护,在心灵上也受到某种伤害。当然并不是所有生活在缺损家庭中的孩子就一定得不到幸福,由于父母缺一而父(或母)与子女相依为命,始终保持良好家庭关系的事例并不少见,由于家庭条件不利而促使子女奋发有为的典型更是到处都有。

想象空间

你的家庭属于哪一类?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家庭,只要你已经生活在其中,就不好重新选择了。我们既不必为生活在美满幸福的完全家庭而沾沾自喜,也不必为生活在缺损家庭或反常家庭而自卑,我们应学会正确认识不同类型的利弊,自觉地去调适与父母的相互关系。

了解自己父母的特点

天下的家庭各不相同,世间的父母也各有各的特点,这里我们不可能为每一个同学逐一描绘各自父母的形象,但如果就其父母教育子女的态度还是可以做些分类的。

◆严厉型

这种类型的父母关心子女的前途胜过其他一切。为此他们对子女严格要求,事无巨细,干预指点,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苟言笑,态度严厉。

父母对子女要求严格,对人生观尚未定型、易受外界影响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尽管有的父母表面看来不通人情,但一般来说内心深处对你是充满真挚的爱的。如果对于父母的严厉不理解,稍受管教就寸步不让地“顶牛”,会使家庭天天处于紧张状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体谅父母的苦衷,理解他们严格要求的本意,对于严厉过分的地方善意地提出意见。

◆溺爱型

对子女一味地溺爱,放弃了作为父母的教育责任,对孩子的要求不做具体分析一味满足,甚至在孩子犯了错误时也千方百计为其辩护,这种类型父母的突出特点是只关心孩子的生活,不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不够关心,多数情况下是迁就屈从孩子。

◆放任型

对子女放任自流,很少管教,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全凭孩子自由发展。他们放松对子女各方面的教育,学习很少过问,生活较少关心,孩子品德上出现的不良萌芽也常常被忽视,子女犹如一棵自生自长的小树,长直了还是长歪了他们都不必操心。一旦孩子在成长中真的出了偏差,父母又苦于没有好的办法,实施打骂体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凡是喜欢打骂孩子的父母,不完全是严厉型的,放任型的家长也不少。

◆指导型

对子女严格而不苛求、关心而不溺爱、放手而不放任,他们对子女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都予以关心;又注意教育方法,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与子女的关系上,平等相待,既注意让孩子独立自主的活动,又不放松对他们的指导教育,一般说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父母类型。

想象空间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父母?

对于父母类型的分析,只能是针对父母与子女关系中的主要倾向而言的,事实上各种家庭的父母也不会绝对地只显示一种特征,往往是各种类型的特点互相交叉兼有。

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

要与父母正确相处,就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在与父母相处的关系中,大体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顺从型

遇到问题从不自作主张,一切都听从父母的,很少违抗父母之命,明明父母的意见主张不合自己的意也未必正确,但还是违心照父母意见办,这种绝对听话的孩子,很少与父母发生矛盾,但就孩子个人成长而言不一定有利,往往依赖性强,离不开父母的指导帮助,生活自理自主能力差,缺少必要的锻炼和考验,性格怯懦,胆小怕事。

◆亲密型

与父母的关系融洽自然,感情亲密深厚,一般说这类同学大多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一旦与父母交往中出现矛盾也善于灵活处理,但应该注意的是:对父母过于随便,不拘小节,就会失去对父母应有的尊重和礼貌。

◆疏远型

这种类型的同学在现代孩子中并不少见,他们不太看重与父母感情上的联系,不注意与父母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不注意向父母倾诉,对家中发生的事情,几乎持一种局外人的冷漠态度。成长中的孩子持这种态度很不利于自己的进步。因此,培养和发展与父母的正常关系,对这些同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独立型

在众多类型的同学中,要数独立型的同学最能反映青少年固有的心理特点,对人对事有主见,既听从父母的教诲,又不对父母的意见盲从。一方面他们遇到问题敢于独立处理、独立负责、独立做主,渴望自己的意见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对于父母的过多干涉,则由于反感而更加坚持自己的意见,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

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而言,往往具有几种类型的共同特点,只是某种类型的特点在你身上表现得突出而已,作为孩子要学会与父母正确相处就应能融合各种类型同学的长处和优点,注意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适当角色。

方法(2)谅解法

父母私翻了你的日记或信件怎么办

心里话

爸妈,给我一点自己的空间,好吗?

◆孩子应如何处理:作为子女要体谅父母的用心是善良的。他们的初衷并不是要揭你的老底,给你点颜色看,也不是为了惩罚你。更要相信父母不会用信中的内容取笑你,不会轻率地将信中内容外传使你难堪。

对父母的不正确做法要耐心地做工作,要让父母信任你,消除对你的担心,恳切地希望他们不要随便翻阅日记、信件。

增强对父母的信任感,孩子在幼儿时代对父母是没有什么秘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加上中学阶段与外界交往的日益增多,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并且轻易不愿向人吐露。这种情感上的闭锁性促使一些同学向父母关闭起心灵的窗户,担心说出内心的“秘密”会遭到父母的误解。

这种不信任感首先会使自己在感情上逐渐疏远父母,产生距离,另外由于对父母的不信任,可能使自己在本来需要父母及时帮助的关键时刻,失去父母的正确指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与父母及时交流思想是生活中避免失误的保证。如果你能坚持这样做,父母也就不会用你不高兴的方式了解你了。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秘密,处在青春期的男女孩子,心中的秘密尤其丰富。珍藏心中的秘密,是青年人珍视自我,保护自我的一种表现,也是青年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孩子毕竟还年轻,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在对生活充满自信的同时,为什么不主动得到最亲近的生身父母的帮助呢?如果你能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父母也就不会采用你不高兴的方式“了解”你了。

在私翻日记、信件的事情发生后千万不要发脾气、耍态度,不问青红皂白扣上大帽子“私拆信件违法”、“偷看日记可耻”。这样做非但无济于事,还极可能激化矛盾,即使你是有道理的,也得饶人处且饶人。

小建议

为什么不与父母分享你的秘密呢?

当父母错怪你时怎么办

如果这种事发生在你身上,千万要沉住气,要能克制自己,避免因过分强烈的反应而加深彼此之间的误会,我们的具体建议是:

△耐心听完指责:对父母的责怪、训斥要耐心听完,以便弄清他们是在什么事情、什么问题上对你产生了误解。

△适当进行解释:如果确实因父母把问题搞错了,那么就可适当做些解释工作,只要事情本身比较简单,父母情绪又比较平稳,误会马上就会消除。

△暂时保持沉默:许多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清楚的,一般事发时父母的情绪又比较激动,你越解释,他们可能越发火,与其如此,不如静下心来不说话,虽然这样做有默认过错的危险,但对缓和紧张气氛,减少对父母有伤感情的刺激,从而对真正解决问题是有好处的。

△设法悄然退出:沉默不语不容易,争辩解释又会激化矛盾,在进退两难时,不如设法暂时离开父母,独自到一边去。当你听不到那些刺激性的语言,心情就会慢慢平静,父母找不到数落的对象,怒气也会慢慢消失。

受到父母的打骂怎么办

◆了解父母体罚孩子的原因

一是受我国旧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影响较深,对“棒下出孝子”的不正确说法深信不疑。父母自己从小就挨长辈的打骂,当自己做了父母后也习惯于用这种方法教育子女。

二是心理上的原因,如恨铁不成钢。父母并非遇事就打骂孩子,当他们使用棍棒时,多半是出于无奈。你的不争气、不努力,辜负了父母的希望,由怨恨导致打骂,来宣泄不满唤起你的觉悟,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苦于无法。有些做父母的平时很少研究孩子的思想、心理发展特点,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事到临头,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中,拿体罚当“救兵”。当然打骂子女常常是在父母性情激怒的情况下发生的,开始父母还能耐心地做你的工作,可是慢慢地越说越生气,待情绪激怒到极点,就忍不住动了手。作子女的应了解家长情绪变化的渐进过程。

心里话

爸妈,大棒不是万能的。

◆应如何对待父母的打骂

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如果父母的打骂完全是因为我们个人的原因,那么应该向父母主动承认错误,表示今后改过的决心,不应过多计较父母的态度,只有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以后不犯类似的错误,才能避免父母的再次打骂。一个真正懂事、孝敬父母的青年是不会斤斤计较自己的父母的,他们更多看到的应该是自己的过错和给父母带来的伤害,体谅父母不正确做法中的合情合理成分,看到隐藏在打骂背后的父母的一片苦心。

如果挨打主要是由于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性情粗暴或者不了解情况,这是可以而且必须做解释工作的,但应该在他们情绪暴怒之前,或者在事情已发生、父母心情平稳后,否则只能是火上浇油。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挨了打,都不能赌气,产生对立情绪、故意在行动上干出违背父母意愿的事。这样做不但会使父母更伤心,矛盾更激化,更重要的是会因为我们不听从父母的忠告,犯更大的错误。

对父母的打骂心里不满,表面上却装得无所谓,为了免受皮肉之苦以消极的态度应付父母,回家报喜不报忧,能瞒就瞒,能骗就骗,这样做的结果是在你避免挨打的同时,也失去了一次父母帮助你的机会,长此下去后果是很难想象的。

方法(3)求同存异法

与父母产生隔阂时怎么办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便强烈渴望摆脱父母的监护,成为在人格上与父母完全平等的独立人,这种心理断乳是第二次诞生,是比前一次更为彻底的解放。在这个特殊时期产生隔阂是难免的。

◆孩子应如何处理?

一是接纳他们的意见: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想法是否有道理,是否比我们的高明。如果造成隔阂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对问题考虑不周,就应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见解,接受父母的意见,即对他们的合理想法给予肯定。

二是融合两种意见:有时父母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出现分歧,并不都表现为一方的绝对正确或错误,而是各有所长,要父母全部放弃自己的主张不合理,让你完全接纳父母的意见也不妥当。于是可以采取融合的方法来解决,共取其长,共舍之短。最终组合成一个更为合理、更为完美的意见。

三是并存两种意见:当一方自以为是,一方不以为非,一方固执己见,一方不肯相让,真的出现双方意见难以融合时,就不妨采用“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办法。关键是不要强行干涉父母的意志,只要我们能与父母长期共处在一种互相尊重、谅解的友好气氛中,最终是不难建立起感情交融的桥梁的,这座桥梁的基石是理解。

要求遭到拒绝时怎么办

你的要求遭到父母的拒绝,常常会感到失望,若仔细分析往往事出有因。

◆孩子应如何处理

你生活在一个家庭中又未长大成人,无独立的经济来源,各种要求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指导才能得以实现,要想使自己合理的要求得到最佳程度的满足应注意做到:

要求一定要合理,所提要求应顺应父母原有的心理水平,至少不能突破他们所能承受的压力的限度,特别是涉及到用钱方面,更要十分注意考虑家庭经济的实际支付能力。

提要求要看时机,合理的要求因为不合时宜也会遭到拒绝,所以要注意父母的情绪,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日子,还要看地点场合,一般来说在客人面前不宜向父母提要求。

提要求要掌握好表达技巧,提要求要陈述一定的理由,如何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十分重要。在正式提出某个要求前,要把前因后果理清楚,理由想充分,还要善于抓重点。为了摸清父母的意图,有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试探,同时还须注意说话的口气,创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然后再慢慢提出要求。

还应提醒的是,你的要求遭到拒绝不一定是坏事,乞求父母对自己的任何要求都一概满足这是不现实的,更何况你的要求未必合乎道理,同时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对你们的成长也有害无益。

与父母发生“顶牛”怎么办

与父母发生“顶牛”在多数情况下并非是为了什么原则性的大事,往往就是因为一句话说得不投机,或者在某个问题上彼此看法不同,相持不下。

“顶牛”现象的出现是令人不愉快的,它既给父母带来痛苦,又给自己增加烦恼,甚至给家庭带来始料未及的严重后果,有的同学并不是存心与父母过不去,有时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为什么会把事情搞僵。

◆孩子应如何处理

一旦发生“顶牛”,要善于缓和矛盾,迅速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尽早打破僵局。“顶牛”无论给你还是父母都会带来不愉快,当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时,还会为顶撞父母振振有词,还会以“胜利者”自居。绝不愿主动与父母说话,而你的粗暴无理实际已深深刺伤了父母的心,子女理应敬重父母,即使父母真有不对的地方,也不应采取这种办法解决,作为小辈在冲撞了父母之后,应立即向父母赔礼道歉,恳求他们的原谅。只要你真心诚意地向父母说几句表示歉意的话,他们会很快转忧为喜谅解你的,千万不要觉得认错有失面子,硬顶着不说话,从尊重父母出发,不管你在“顶牛”中负有几分实际责任,都应先开第一腔,主动打破僵局,首先迈出和解的第一步,这才是理智的正确办法。

如果觉得用语言讲和有困难,也不妨写封信给他们。

要防止感情用事。“顶牛”发生时,双方都不太冷静,难免出言不逊,甚至矛盾冲突激化致使父母打了你。在这种情况下切忌感情用事。如:别人来劝架,你对劝说人大发脾气,弄得人家下不了台。父母原谅了你,主动与你说话,你却装模作样,对父母爱理不理,觉得受了天大委屈,到处找刺,找机会发泄不满,甚至图一时痛快,乱使性子,离家出走。

要从根本上避免与父母“顶牛”还得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程度,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4)关心体贴法

父母吵架时怎么办

世间最美满的家庭也难免存在矛盾,天下最亲密的父母也难免发生摩擦,遇到父母闹矛盾,甚至公开吵架时怎么办?

◆错误的态度

冷眼旁观:父母闹别扭,大声争吵,孩子却把自己置于局外人的地位,对父母的争吵毫不过问,熟视无睹,自称“小孩不管大人的事”。

跟着大吵大闹:不分青红皂白把父母双方都责怪一通,简单地各打50大板,两人吵变成三人吵。

偏袒一方:有意或无意地站在父亲或母亲一边,指责对方,使父母与子女的三角关系更加趋于复杂化。

◆孩子应如何处理

遇到父母不和,最重要的是当好中间人,在任何家庭中,父、母、子女三者的关系总是最亲密的。在父母的争执中,子女就处在一种特殊的地位,具有其他家庭成员无法替代的优势,有利于做好双方工作。

想象空间

你该怎么办?

子女是父母关心的中心,子女在父母面前,始终处于被爱护,被关心的地位。有些夫妻即使感情破裂,闹到要离婚的地步,但他们对孩子的爱依然难以割断,所以当父母争吵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既然你处在父母之爱的中心,就绝不可以意气用事。无原则为一方讲话,指责另一方,而要“一碗水端平”,实现等距离“外交”,不做火上浇油的蠢事。

子女是父母感情的纽带,子女是父母相爱的结晶,同时又是联系彼此感情的纽带,亲子之爱可以使父母双方感情更加深厚,也可以弥合双方之间暂时出现的感情裂痕。

父母吵架后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其一,双方僵持,谁也不肯让步,这时最需要的是子女的安慰,你应立即做好劝说工作,很容易使双方形成和解。其二,吵架后,双方都感到后悔,但出于自尊,都羞于主动启口和好,做子女的应创造各种机会,为双方搭桥,暗中巧妙周旋,是不难让双亲言归于好的。其三,一方想和好,另一方却怒气未消,子女要及时将一方急于和好的心情进行传递。一般情况下,疼爱孩子的父母往往经不住孩子的感化,几经劝说,就能和好如初。

无论面对哪种情况,对子女来说,都要十分耐心,不能操之过急,还要讲究方法,聪明机灵。

父母生病时怎么办

如果父母一方生病、住院,就会打破过去长期形成的正常的家庭生活秩序,会使你感到心慌意乱、手足无措,不知父母的病严重到什么程度,为他们担心。从来不做的家务活要亲自动手,有时还会影响睡眠,妨碍读书学习,如果不能合理地安排处理,时间长了会产生厌烦情绪,一旦流露出来肯定会伤害父母。

此时此刻,做子女的要十分理解父母的心情,给父母以更多的体贴和关心。

◆生病后父母的心理特点

求助心理:生病后尤其是得了重病的人特别渴望子女亲人能为自己提供种种方便,从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满足。

矛盾心理:生病中的父母虽然特别希望得到子女的照顾、体贴,但善良的父母看到子女被自己所拖累,内心深处就会感到极大的不安和痛苦。

◆孩子应如何处理

要主动关心、体贴父母的病痛,在讲话的态度、语调、方式上都要比平时更为亲切和蔼,尽可能在精神上消除父母的痛苦和不安。

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尽孝心,也让父母感到放心,作为孩子完全有这种能力。

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娱乐、家务等各项活动,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搞好学习,要使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一旦真因为家务影响了个人的学习,也不要因成绩一时下降或受到老师不明情况的批评而迁怒于父母,这样会很伤父母的心。

当父母因病痛而情绪不佳时,要格外小心谨慎,切不要为了父母的某些不恰当的话或不恰当的举动就与他们争执起来,要理解病人的烦躁心情,要能忍让。

当父母因病需要长期照顾时,更须事事处处表现出耐心,用自己对父母的孝敬消除“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旧观念,给父母以最大的安慰。

你至少可以知道

父母私翻了你的日记或信件怎么办。

消除与父母隔阂的办法。

父母吵架后应做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