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管理中的几点创新

班级管理中的几点创新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高一班学生心语录”为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创造了一个机会,为师生交流搭建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平台。“学生心语录”由值日班长记录,值日班长由全体学生轮流担任,一人一天,负责记录班里学生的出勤、班内发生的事情,对班主任和课任老师上课的想法以及对班级管理的建议,并负责点评。一年来,从心语录上我得到了大量的学生信息和班级管理的建设性建议。传达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要求是班主任基本的工作职责之一。

班级管理中的几点创新

魏红海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课程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对学校的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学校管理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管理单位——班级管理也应该随之发生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取决于班级管理的具体执行者——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行为的创新。下面,笔者就把这几年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新的做法写出来和各位同人交流。或许已经有人做了,或者正在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大家之间的交流。

一、师生交流方式和途径上的创新

师生交流是体现师生平等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班主任有效管理学生的重要前提。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平时采用的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高一(2)班学生心语录”为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创造了一个机会,为师生交流搭建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平台。

“学生心语录”由值日班长记录,值日班长由全体学生轮流担任,一人一天,负责记录班里学生的出勤、班内发生的事情,对班主任和课任老师上课的想法以及对班级管理的建议,并负责点评。记录本就放在讲桌上,方便学生和老师翻阅,翻阅者可在上面写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和教师面对面交流时,他的有些观点和想法会被隐藏起来,但在记录本上他们会随心地写下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任科老师也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基本没时间和学生交流,而在我们的心语录上留下了他们很珍贵的建议和想法。一年来,从心语录上我得到了大量的学生信息和班级管理的建设性建议。如:我们班对迟到的学生采用罚打扫卫生一周的措施,一直实施了一个学期,我一直以为效果不错,但从一个值日班长的记录中得知,有些同学宁可被罚着打扫卫生也不去上操,这就说明这个措施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所以我就及时地对这个措施进行了调整。那个同学也因为我接受他的建议而倍受鼓舞。所以,“心语录”既方便了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及科任老师之间的交流,又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

(二)作业评语也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途径。

除了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外,批阅作业是教师和学生最直接的交流了,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批阅作业仅仅是教师和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互动,其实,批阅作业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有时,以学生作业为媒介,不需要过多的语言,用一两句话对学生进行心理等其他一些非智力因素的点评,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当然,作业本上的点评以鼓励为主,亦可以是问答式的对话,学生当面不会跟老师的讲的话,会在作业本上一一地告诉我们,因为他认为我们在关注着他。

(三)“谈话课”的开设进一步增强了班主任的亲和力。

由于在班会课上我们要宣讲一些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处理班级日常事务、进行主题班会等,我们不可能达到一对一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目的,所以,我在每周三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专门开设了“谈话课”,班主任和学生围成一圈坐在一起随意地交谈,这时,谈话的内容没有什么限制,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可以随心地发表他们的观点和看法,不需要担心什么,因为,这时,我们是并列地坐在一起的朋友,不是平时总高高在上的老师。谈话的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学习中的,还是生活中的问题,师生共同商量解决。当然也可以邀请任科老师参加。这既方便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又给了学生增进相互了解和互相帮助的机会。

(四)亲自参与学生活动,也是达到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

多少年来,我们总认为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会影响到学生,他们可能会放不开来,会有所顾忌,或许如此吧。但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亲近老师和被老师关注的渴望心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不但可以凝聚学生的团结精神,还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增加班主任的亲和力,从而达到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目的。

(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上网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的确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也采取了多种严管的措施,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周末、假期,学校的管理就鞭长莫及了,家长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怎么办?听说我们班的学生集体建立了一个QQ群,每到周末和假期就相约聊个不休,我就让班长用假名假年龄偷偷地把我也给加了进去,到周末和假期一有空我就偷偷地“监控”他们的谈话,结果发现了许多我们通过正常渠道根本无法知道的信息和他们的心理动态:什么这个周末他的父母要去出差,可以相约去什么地方玩啊;父母昨天误解他了,真实情况不是那个样子的;等等。了解到这些之后,要么在上学后我就有意地和这些同学交流,要么及时和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共同解决问题。家长和学生都很奇怪我是怎么知道这些情况的,岂不知我是当了一回网络“间谍”。

二、弘扬班级主流风气,打造班级特色文化

一个班级应该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个性,这些固然和班主任的风格是分不开的,但我觉得起决定作用的是班主任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弘扬的主旋律,而在弘扬主旋律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班级特有的班级文化。比如,我们班有自己的班训:开心、团结、勤奋、自信;自己的班歌:《2班的你》;自己的口号:班级是我家,人人来爱我家;同一个家,同一个梦。通过这些,学生们就知道了我们这个班在提倡什么东西,在反对什么东西。这些也把全班所有的学生聚集在了一面共同的旗帜下。班主任、班干部和学生的一言一行也要体现这种班级文化,班级的学生活动也要反映这种文化。

三、班级管理中一些细节上的创新

(一)排座位有新招

每到新学期开学,排座位成了每一位班主任的头疼事,有自己找来的,有托人说情的,我们大家都能理解家长的这份心情,但我们能照顾个别,却无法满足所有家长和学生的心愿。我的做法是:开学第一天所有的学生随便坐,但每一周以列为单位左右换;每两天以两排为单位前后换。哪个孩子都一样,对谁都公平,这既解决了班主任的头疼事,又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学生没有固定的同桌,避免了人熟话多现象的发生;再者,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他的同桌,这就为每个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创造了机会,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班里出现你一帮他一派的可能性。

(二)学校和班级管理制度的宣讲有新法。

传达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要求是班主任基本的工作职责之一。但在传达的时候,不能生硬地照本宣科,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着自己独特思想的未成年人,许多规定和要求他们不一定都能理解,只有真正地理解并接受了这些规章制度,他们才能主动地去遵守。所以我们要像讲课那样去详细地讲解这些制度和要求。比如在讲解学校对发型的要求时,我是这么讲的:“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存在的发型都是正常的,都是有道理的,但它肯定有时间和场合的限制。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我们的部队上,官兵们个个是长发飘逸,五颜六色,你会是什么感觉?大家也一样,都是学生,部队有部队的仪容,学生也该有学生的仪容。”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学校各项规定的存在都是有道理的,都是为了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学生明白了这些,要接受并遵守这些制度就容易多了。

(三)瞅准机会使用“善意”的谎言。

有时,“谎言”也是班主任有效管理学生的一种好方法。在高一,我给(2)班的学生撒了一年的谎:你们大家虽然现在都是固原一中特色班的学生,但这只是临时户口,如果不努力学习,到高一结束时,你们当中原来受资助的特长生却成了“后进生”,那在高二分科的时候还是要取消你的受助资格。一句谎言却成了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不太优秀的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催化剂。到高二开学的时候,同学们说班主任给他们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四)对待个别男同学的新招:一句话:“如果你是真正的男人,我相信你,就按你说的来”。

心理分析:现在高中的学生,不愿意让人认为他们还小,什么也不懂,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总有这么一个想法:我们已经长大,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主(尽管事实不是这样),我们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以大人自居。所以,他们总想干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以引起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注意和承认。而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去有效地管理他们。

案例:去年高三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其实学习成绩并不差,但性子非常倔,和家里闹了一点小矛盾后,就干脆不学习了,整天逃课上网、打架,还不时的好几天不回家,家长曾动用过移动公司的卫星定位系统找过他。和家长了解了具体情况后,我仅说了四句话:“你打算以后怎么办?”“那你以为你现在的所作所为正确吗?”“那你说以后该怎么办?”“那好,如果你是真正的男人,就按你说的来。”四句话完全彻底地劝服一个学生,去年他光荣地被上海的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五)和学生一起共同“对付”家长,同时,和家长交朋友。

这话似乎有点矛盾,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但其实它是统一的,因为目的是一致的。举例说明一下吧:在学习上,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总比自家的孩子强,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就给学生教了一招:下次家长如果再这样比的话,你们也就拿他们和别的孩子的家长比,让他们换位感受一下这种没有可比性的比较对一个人的伤害有多大、有多深。当然,我也同时告诉学生要学会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他们可贵的学习精神。之后,又和家长积极联系,共同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家长明确地知道,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班主任和他们是坐一条船的,班主任就是半个家长。逐渐地,家长和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当然,严管勤跟、感情渗透、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等一些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不能丢掉,只有在沿用传统的一些优秀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我们的理念和做法,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我们的班级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