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应对挫折

如何应对挫折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有把攻击的矛头对准自己的,比如自残、自杀等,这叫自我攻击。个体受到挫折后,用简单、幼稚的方式对待挫折,称为退化性反应。此外,在挫折发生后及时、适当地发泄由挫折所导致的沮丧、压抑、抑郁等消极情绪,对于挫折的应对也是很重要的。在一次活动中,卡莫不幸被捕,关在沙皇政府的监狱中。沙皇政府的宪兵为了破获革命组织,动用酷刑,妄图从卡莫的口中得到革命组织的秘密。

案例展台

中考成绩公布了,公告牌前挤满了人。一位女同学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急切地寻找自己的名字,最终她失望了,只见她拨开人群,头也不回,一口气跑回了家……从那以后,她完全变了样,不思茶饭,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哭泣。显然,她在人生道路上受到了挫折,几乎承受不住了。

案例解读

什么是挫折

挫折就是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某个目标不能实现时的情绪失衡状态。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需要满足的程度与心理健康的程度有确定的关系,“基本需要中任何一种的满足受到阻碍的人,完全有理由被认为是一个病人。就好像我们将缺乏维生素C的人称作病人一样”。我们不能拥有自认为重要的东西称为缺乏挫折,失去原本拥有的东西称为损失挫折,障碍物横在需求与目标之间称为阻碍挫折。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能完全让我们满意的事,比如我们想同时完成好几件事,就会造成冲突,无法完成,产生挫折感。常听人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比如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等常常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所以挫折也是无法避免的。如果把目标定得过高,制定的计划太理想化,在遇到各种困难、难以实现目标时就更易产生受挫心理。

挫折后产生的反应

1.攻击

强烈的挫折容易导致攻击行为,尤其是反复发生的挫折。比如,如果某一位同学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别人欺负,最终就会忍无可忍,对欺负他的那个同学产生攻击行为。如果他直接攻击欺负他的人,叫直接攻击。如果欺负他的人太强大,战胜不了,他就会转向攻击其他人或把怒气发泄到其他物体上,这叫间接攻击。也有把攻击的矛头对准自己的,比如自残、自杀等,这叫自我攻击。

2.冷漠

如果一再遭受挫折,或者对挫折造成的结果无能为力,没有其他有效的办法来改变环境,只有默默忍受,这种对挫折情境的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就是冷漠。冷漠的实质也是愤怒,不过是带着面具的愤怒。

3.退化

个体受到挫折后,用简单、幼稚的方式对待挫折,称为退化性反应。退化是一种由成熟向幼稚倒退的反常现象,它往往是一种下意识行为。如有的成年男子遇到不快大声叫妈,成年妇女钱包被偷便号啕大哭。

4.固着

人体遇到挫折后,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重复某种无效行为,如搓手、儿童吮吸手指等,以不变应万变,这种行为方式叫做固着式反应。

5.幻想

幻想亦称为白日梦。个体不能面对挫折情境,寻求解决途径,而企图借助想象出来的虚假情境来应对挫折,从中寻求满足,借以脱离现实。如一个学生考试失败了,但却想象自己已经成功,受到父母老师的称赞。以幻想来对付现实中的失败和挫折,用幻想获得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将是十分危险的。

如何面对挫折

1.学会换位思考

应该认识到,人生道路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挫折总是难免的,不应大惊小怪,不要害怕挫折,因为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主观感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对事情的解释。比如,假设你请求别人帮助遭到拒绝,虽然觉得受到了挫折,感到很难过,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其实你并没有什么损失,完全可以另外找人帮忙。在我们所体验到的挫折中,有很多并不见得有我们所认为的那么糟糕。

2.认清挫折来源

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认清导致挫折的原因是什么,然后针对原因进行心理的调整或行为的调整。对于人为无法控制的因素,要做好心理准备,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于自己不够努力所导致的不理想成绩,就应该在以后付出更多努力;如果是因为策略、方法不对头,就应该思考如何确定更适宜于自己的方法……

3.鼓足勇气,从头再来

“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当挫折发生时,如果认定自己的行为选择是正确的,就应该做到遇到困难不气馁,不达目标不罢休。也可能目标过于远大短期内无法实现,那么就可以设立一个近期目标,增加成功率。

4.确立合理的抱负水平

人无完人,所以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把所有的事做得那么完美,特别是不应把目标定得过高。人常说,希望越热烈,失望的痛苦也越深。个体的抱负水平越高,期望的动力愈大,失败后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影响也愈为明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也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应努力调动自己的积极因素,发挥和创造优势,确立与自己的特点和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抱负水平,减少挫折的发生。

此外,在挫折发生后及时、适当地发泄由挫折所导致的沮丧、压抑、抑郁等消极情绪,对于挫折的应对也是很重要的。

案例展台

有一位科学家在挑选助手时,提出这样的条件:“智力中等以上即可,但必须刻苦,有毅力。”的确,没有毅力,就没有成功;没有毅力,就没有人才;没有毅力,就没有奇迹。坚定和毅力如同双胞胎兄弟,没有坚定的目标,毅力就会失去了它应有的方向;没有坚韧的毅力,目标的实现也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坚定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缺乏毅力的人,必定很难有坚强的意志;没有自觉的奋斗目标的人,断然不可能有坚韧的毅力,两者这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案例解读

树立恒心

恒心是信心的深化,是实现决心的重要保证。即使是一个有很强自信心的人,如果在某项意志活动中经常经历困难和失败,其自信心也会受到严重威胁。此时,若没有恒心作支持,就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因此,我国古代许多学者非常重视恒心的重要作用。增强恒心,需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充分估计到困难。因为意志活动本身就是以克服困难为前提的。我们知道困难这个东西,如果你有准备,思想上重视它,碰到它时就不至于束手无策、惊慌失措。有准备地去迎战它、克服它,往往就能坚持下去。第二,要在困境中看到光明。既要看到困难,同时也要看到光明。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已经战胜了大部分困难,再向前努力一步,就到达成功的彼岸了,可是很多人都没有到达这个彼岸。1902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塞纳曾经说过:“科学上的每一个难点都要一鼓作气,研究到一个阶段才能释手。半途而废,以后再来,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你我一生有多少时间能够支配!”这一席话很能说明在困境中看到光明的意义。

要有很强的自制力

列 宁

20世纪50年代末,有一部前苏联电影《我了解他》,电影中的主人翁是列宁的一位战友,名叫卡莫。他对革命十分忠诚,并且意志坚强。在一次活动中,卡莫不幸被捕,关在沙皇政府的监狱中。沙皇政府的宪兵为了破获革命组织,动用酷刑,妄图从卡莫的口中得到革命组织的秘密。为了保住革命组织的秘密,卡莫决心装疯,一问三不知。面对疯疯颠颠、沉默寡言的卡莫,沙皇宪兵怀疑他是不是真疯了,他们请来了神经科医生,要断定他是否丧失了意识。在刑讯室内,宪兵用烧得通红的烙铁烫他的胸和背,把他的皮肉烧得滋滋作响,满屋子都是皮肉的焦糊味。卡莫一动不动,眼都不眨一下,仿佛连痛感都丧失了。那位神经科大夫非常细心,他发现卡莫的眼睛瞳孔放大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这说明卡莫在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卡莫的英雄行为感动了这位神经科大夫,他决心帮助卡莫。医生向沙皇宪兵证明卡莫已经丧失了痛感,他确实疯了,在这位富有同情心的医生的帮助下,卡莫获释了。

要懂得坚持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屈原对楚国的人民和故土充满了挚爱,在秦国侵略势力步步紧逼、国势一天天衰弱的危急状况下,他忠告楚怀王要励精图治、远离小人、亲近贤臣,警惕秦国的阴谋,但是楚怀王听信南后等人的谗言,贬斥屈原于汉北。在远离国都后,屈原仍然寄希望于楚怀王,希望他能改弦易辙,重新起用自己,即使在身陷逆境的情况下,屈原仍然时刻不忘楚国的安危,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那样,他对热爱国家、安邦治国的志向“虽九死其犹未悔”。后来,楚怀王被秦国诱骗,继而囚死于秦国。顷襄王继位,屈原的处境更加险恶,他遭到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一伙更大的诬陷,结果被顷襄王放逐到江南。他虽然“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是对祖国的安危无时无刻不挂在心上。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攻陷楚国的郢都,屈原恢复强盛楚国的理想破灭了,于是怀抱大石自投汨罗而死。

行为果断

以果断而著称的俄罗斯卓越军事家苏沃洛夫形容自己是“一分钟决定战局”,他说:“我不是用小时来行动,而是用分钟来行动的。”这句话显示了他高超的果断性与思维敏捷性。

意志的果断性品质是意志机敏的表现,其特点是在对事物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及时地做出决定,并能够善于抓住时机,应付复杂的情境,具有迅速而合理地处理矛盾的能力。果断的学生处理问题当机立断、思维敏捷、大胆勇敢、麻利快捷。

果断性的品质往往是以深思熟虑、深谋远虑为基础的。它不同于行为冒失,冒失的学生表现为一种缺乏思考,凭一时冲动轻率地做出决定,而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这是意志薄弱的一种表现。果断性差也表现在优柔寡断上,这种学生做事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犹豫不决、徘徊不定,遇到紧急情况常常束手无策,或者任凭事件自由发展,或仓促上阵孤注一掷,这都表现出行为的软弱性。

案例展台

詹姆士在部队里服役整整10年,他从普通的战士当上了上尉。他这天退伍了,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8岁的儿子小约翰和他逗着玩。“稍息!”“立正!”“敬礼!”两个人学着部队里的样子,在客厅里又演练起来。

开饭了,詹姆士按照妻子的吩咐,端着一碟牛肉烧土豆从厨房出来,走向餐厅。

“立正!”忽然,身后传来小约翰那清脆的命令,詹姆士毫不犹豫,完全是下意识地双手下垂、两脚并拢,一个人直挺挺地站在餐厅的门口。

“啪!”就在他立正的时候,他手中的碟子早已摔成了碎片,牛肉烧土豆满地都是……

妻子闻声跑出来,瞪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自己的丈夫;詹姆士满脸的愧疚,“我……我知道是约翰在喊,但……但我一听命令,就……就……”

“哈!”妻子和儿子的笑声溢满了整个房间。

案例解读

管得住自己

在学习的时候,有些同学养成了不少零零碎碎的小毛病:正朗读课文呢,听到爸爸妈妈说话,他冷不丁插上一句;正列式计算呢,他中途停了下来,往嘴里塞一块泡泡糖;正写着作文呢,电视中出现了他喜爱的歌儿,他先看上一段;正背诵单词呢,他忽然想起了新买的“变形金刚”,于是又拿在了手边……

如此学习,精神不集中,心志不专一,属“半心半意”地学习,“三心二意”地学习,松松垮垮、懈懈怠怠地学习,效果必然不佳。也可能,这种学习的法子比别人要费成倍的时间,但是,其收效却不及别人的一半。这样的法子万万不可取!

一个“管得住”自己的人,要做自己精神和意志的主人。他们学习起来的时候,就会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宋代大学者朱熹论作学问,讲了这样一段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是啊,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若能做到心底所想、眼中所见和口内所念都能紧紧扣住根本,不稍微走半点儿神,那学习的结果一定会功效卓著!

做时间的主人

你翻看过“火车时刻表”吗?几点几分开车、几点几分经哪个站、几点几分到达……它都规定得一清二楚,没有一丝一毫模棱两可。是啊!那么一列“铁家伙”跑在铁轨上,时间若限制得不严格,一旦发生“顶牛”可不得了!

我们说把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像“火车时刻表”一样,这是一个比喻。我们当然不能把一天的时间都规定得那么细、那么严、那么分秒不差。这个比喻强调的是一种意思:科学地安排作息,做时间的主人。

对同学们来说,安排作息的“第一关”是早起早睡的问题。上课的日子里,到时候不起床,到学校就要迟到。没课的日子里,等“太阳晒屁股了”再起床,一天的活动就会打乱。现代社会的学生,要有毅力坚持“早睡”。有些同学天天陪大人看电视到深更半夜才入睡,或者经常打麻将、聊闲天到很晚,这都是应该改变的。

安排作息的“第二关”是“劳”和“逸”的结合问题。对同学们来说,所谓“劳”主要是指完成学习任务和干点家务劳动之类;所谓“逸”,主要是指各种场合各种样式的玩。该“劳”时“劳”,该“逸”时“逸”;不以“劳”挤“逸”,也不用“逸”占“劳”;“劳”而有度,“逸”而有节……这样一种合理的“劳逸结合”,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也是我们应该严格遵循的。

案例展台

中学阶段是规划我们理想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有人说这是人生的花季,是获得果实的前奏。也有人说这是第二次诞生,16岁的成人仪式使我们从父母呵护的孩子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成人。中学阶段需要我们做出许许多多的选择:学艺术、搞专长,还是继续学习;初中即将毕业,我是选择升学还是就业;中考填志愿,我要选哪一类学校……面对如此多需要我们自己去做出决定的选择,从小生活在狭小的天地里,生活上有父母照顾、学习上有老师指导的我们,感到迷惘、困惑,甚至感到手足无措。这就像我国古代一个寓言故事中的毛驴,站在两捆草之间,不知吃哪一捆,最后终于饿死了。为了不像毛驴那样饿死,我们该怎么办?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而且是好几种角色。角色的繁多,往往使我们忽视对自我的解释和认识。

在古希腊德尔斐的一个古庙前,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一句象征着最高智慧的“阿波罗神喻”:“认识你自己。”这句话虽然简单,仅有5个字,但却告诉我们在我们的人生中,认识我们自己的困难性和重要性。就像中国古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强调“知己”一样,我们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选择专业或职业也是一样,我们只有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情况,例如我们看重什么、我们适合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喜欢做什么等等,才能找到理想的专业和职业。

案例解读

我们看重什么

一个人对职业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即追求什么、看重什么,就构成了这个人的“职业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价值观。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我们应该看重职业本身的价值,还是应该看重职业对社会的创造和贡献?

伟人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为的是唤起沉睡的中国民众,使中华民族觉醒;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心声,促使他选择了献身祖国独立与富强的伟大事业;雷锋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们在选择职业时看到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并且主动承担了这种责任,在承担这种责任的过程中发展自己,不仅追求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更追求为社会做贡献,在为社会做贡献中满足了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样的职业价值观是高尚的。我们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也应该像他们一样。

我们适合做什么

你是否记得从孩提时代开始,我们的父母就费尽心思让我们学钢琴、学画画、学舞蹈、学书法……以此来培养我们的某种特长甚至是全能?即使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他们也会节衣缩食让我们去参加这些辅导班。但我们是否都没有辜负父母的殷切期待,成为钢琴家、画家、书法家等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才?没有,我们中绝大多数都没有能够实现我们父母的美好愿望。为什么会这样?这也许可以从气质中找原因。

1.气质

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一样,所以对应的工作类型也不一样。我们要根据气质类型来确定我们的职业。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气质,大家对自己的气质类型特征已有所了解,在这里,让我们来看看气质类型与职业匹配:

胆汁质的人适合做开拓性的工作,如体育运动员、企业改革者、航天员、勘探探险者、激进的演说家、热情的老师、营业员、出色的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外事接待人员、演员等。

多血质的人适合从事多变和多样化的工作。他们是杰出的活动家,对事业有浓厚的兴趣,并能够持续很长的时间,但是如果工作受挫或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时,热情就会锐减。记者、管理人员、律师、公关与人事工作很适合他们。

黏液质的人是最佳的合作者,也是最容易得到上司认可的下属。通常,他们很难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却是不可缺少的贡献者,适合从事一些固定性强,但需要付出细心谨慎的工作,如文秘、行政主管、收银员等。

抑郁质的人成为艺术家的机率比较大,但不太适合当运动员,一些需要细心观察和感受的工作也很适合抑郁质的人,如护士、心理咨询员、幼师等。

原来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气质不一样,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画家、书法家等。同学们,当我们在憧憬着我们美好的理想——科学家、画家、音乐家……时,请先了解我们自己的气质适合做什么,“量质为用”。

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气质适合做什么,是不是就解决了“适合做什么”这个问题?没有,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与气质紧密相连的,它就是性格。

2.性格

性格在许多方面影响职业,如性格特征、性格独立性程度和性格倾向性等。这里详细介绍一下性格倾向性和职业的匹配。

内向性格的人,有耐心、谨慎,适合做有计划的、稳定的、不需要与人过多交往的工作,如医生、科学家、机械师、编辑、工程师、技术人员、艺术家、会计师、打字员、程序设计员等。

外向性格的人由于对外界事物的关心,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交际,善于活跃气氛,适合于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外界有着广泛接触的、与人交往的工作,如人事顾问、管理人员、律师、记者、政治家、警察、售货员、演员、推销员、广告人员等。

请根据我们的性格看看我们自己适合做什么。

我们弄明白了气质和性格与职业的关系之后,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这就是能力。气质和性格问答的是“适不适合做”的问题,现在需要探讨的是“我能不能做”的问题。

我们能做什么

能力对于职业很重要,能力是个人选择职业和职业成功的基础。

能力是指才干、技能或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主观条件。例如作为教师,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面。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索尔格纳夫这样说:“每一个人不仅要做他想做的,而且要做他可能做得最好的。拿不到元帅杖,没有枪,就拿铁铲。如果拿铁铲拿出的名堂比拿元帅杖要强千百倍,那么拿铁铲又何妨?”如果你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综合能力,就能够扬长避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许多名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青年时代的马克思曾梦想成为一名诗人,但他经过深刻的自省和切身的生活体验,逐步认识到:对自己而言,做哲学家要比做诗人更加合适。由于对自己能力清楚的认识,马克思改变了对职业的选择。他看到自己身上不具备诗人的素质,但在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等方面有特长。良好的情绪控制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使马克思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社会活动家,最后成为同时代最有感召力的工人领袖。而挫折承受能力则使他在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如贫穷、饥饿、疾病等)的同时,还能够写出一部部无比辉煌的著作。可以说马克思之所以比同时代的所有哲学家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在于他能把自己认识得如此透彻,并把自己所有的能力发挥到一个异乎寻常的高度。他开始结束诗人的梦想并且阅读黑格尔的哲学著作,步入了宏伟的哲学思辨的宫殿,最终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大哲学家。

所以,我们在选择专业或职业之前,要对我们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专业或职业,切不可盲目追求别人认为好的而随大流、赶时髦。

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性格和气质很适合我们的工作,我们也有能力把工作完成得很好,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不为自己感到万分骄傲和自豪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