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带锁日记到加密日记

从带锁日记到加密日记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带有小锁的日记本很快流行起来。其实对于秘密,父母和孩子们的好奇心一样的强烈,他们总想从那带锁的日记中知道些什么。女儿的日记开始是记在一个普通的本子上,后来换成了带锁的日记本,虽然带了锁,但是张女士说她有一把能打开日记本的钥匙,所以她可以随意翻阅女儿的日记。可是如今面对女儿在电脑上加了密码的日记,她却一筹莫展。另一份全国城市独生子女调查发现: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和通信的家长比例高达26.5%。

第二节 从带锁日记到加密日记

相信有很多青少年朋友使用过带有一把精致小锁的日记本。青春年华,谁都有过自己五彩的梦想和那不想告诉任何人的秘密。小小的心灵盛不下这么多的心事,于是就将这些梦和秘密写进日记本中。不知谁说过,只有藏在心中的才是秘密,现在写在日记里,万一被人发现怎么办?于是带有小锁的日记本很快流行起来。锁在日记本上的小锁似乎也锁住了自己的心事。可是真的就像自己希望的那样能够锁住自己的秘密吗?其实对于秘密,父母和孩子们的好奇心一样的强烈,他们总想从那带锁的日记中知道些什么。于是一方面是孩子想方设法地藏,而父母则挖空心思地找。搞得家里就像上演间谍影片一样,充满了侦察与反侦察的“较量”。电脑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这种斗争更趋于复杂,而且孩子开始占据上风,让父母为之忧心忡忡。

很多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张女士就是如此。她近来心情很坏,因为她发现14岁的女儿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电脑上写日记,并给日记加了密码。她想知道女儿究竟在日记里写了些什么,可是无法得到密码。女儿的日记开始是记在一个普通的本子上,后来换成了带锁的日记本,虽然带了锁,但是张女士说她有一把能打开日记本的钥匙,所以她可以随意翻阅女儿的日记。可是如今面对女儿在电脑上加了密码的日记,她却一筹莫展。李先生是出版社的编辑,三年前家里就买了一台电脑,当时买电脑一是自己要用它写稿,二是想让儿子早点接触电脑,不至于落伍。去年初这台电脑上了网,李先生说他虽然几乎每天都要上网,可也就是浏览新闻发发邮件。可是刚上初二的儿子电脑玩得特别好,小学六年级时就能自己设计软件,电脑上网后,又自己制作了个人网页。平时操作电脑出现了问题,他常常要向儿子请教。可是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惶惑不安:他偶然发现,儿子下载的资料有一些淫秽内容。一位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女研究员,也有着像李先生一样的惶惑:她发现12岁的儿子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有关性的内容。她打电话给一位朋友,问怎样才能防止儿子在网上看不该看的内容,朋友告诉她可以分级加密,于是朋友在电话那头指导她一步步地操作,就在这时,儿子推门进来说:“妈,我来教你吧。”儿子走过来,熟练地敲击键盘,当出现“输入密码”的提示时,她对儿子说:“你出去吧。”儿子耸耸肩出去了。虽然电脑已经分级加密,可是这位女士仍很担忧,儿子电脑玩得那么熟,怎么知道他不会解密呢。

互联网正大踏步走进人类生活,当成年人还心怀恐惧和疑虑打量着它时,青少年们却已无所畏惧满怀欣喜地走近了它。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大中城市,拥有电脑的家庭已占30%左右,青少年对于网络的热情普遍高于他们的父母。另一份全国城市独生子女调查发现: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和通信的家长比例高达26.5%。将日记加上密码储存在计算机里,也许是孩子们对付大人窥视目光的最可靠最有效的办法。在他们眼里,计算机是可爱的天使,它既能将自己不愿让人知道的秘密记下来并加上密码,还可以登陆互联网,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在眼前,并能与四面八方不认识的网友敞开心扉畅谈。可是在父母们的眼里,计算机是天使也是魔鬼,可谓喜忧参半。面对一个几乎四通八达的网络世界,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既受益又无害。在采访中发现,带着这种困惑的家长几乎是100%。处在两难中的家长,想出了种种控制孩子上网的办法。一位家长说他给孩子规定了上网时间,孩子上网时,他就坐在一边监视,防止孩子看不该看的东西。有的家长规定孩子只能看新闻和发邮件,不能进聊天室。还有一位家长为了防止女儿在他们晚上睡着后上网,干脆将电脑插座放进了自己的卧室。

img28

虽然家长们想尽办法尽量让孩子在自己的监控之下成长,但是因为毕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盯着孩子,有的由于对于互联网根本不了解,这就更加无法管住孩子,无奈之下,只好采取一些被孩子认为“霸道专制”的笨方法。尽管如此,还是防不胜防,疲于应付。其实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唯有去理解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任感,也才能够使孩子愿意对父母讲真话,讲实话。

理解孩子说起来简单,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当有孩子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时,父母更是觉得委屈,说要什么就给什么,从来没有打过折扣,反过来还说不理解,“小祖宗”真是难伺候。其实这是有的家长误解了其中真正的含义,将最大限度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当作理解孩子。当然,对于孩子正当的物质需求作为父母应该给予满足,可是一味地用物质满足来取悦孩子并不可取。当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可能会觉父母能够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就是理解自己。但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他们感觉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除了经济上仍然需要依靠父母之外,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已经能够自己处理了。对于这种独立性的需求,并不意味着他们要脱离父母,相反他们是希望能够与父母确立一种新的关系。所以不但孩子需要适应这种变化,作父母的更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来适应这种变化。在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独立自主负责的过程中,父母必须学会减少对孩子的干预,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监视更不是冷嘲热讽。赢得孩子的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要毁掉这种信任只需要一次就足够了。这样的例子很多,现在举一例如下:

H是一位初三的男孩,学习非常棒而且非常愿意帮助别人。有一天他收到班上一位女同学的一封信。因为他在学习上给过这位女同学很大的帮助,所以在信中除了感谢之外还含蓄的向他表示了自己的好感。这是H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想和朋友商量,又怕这些人嘴巴不严给说出去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回家和父母商量比较妥当。他将事情原原本本告诉父母而且还将女同学写给自己的信让他们看了,然后问该怎么办。没想到父母非但没有帮自己出主意,反而追问他和这个女同学“交往”有多久了。H知道父母所说的“交往”是什么意思,一个劲地解释自己和这个女同学只是普通同学关系,只不过自己在学习上帮助过她,可能是这位女同学误会了。父母不依不饶,还将这件事情闹到班主任那儿,好在班主任还比较了解他,替他平息了这场风波。H原以为自己这么做,父母一定会相信自己,帮自己出主意解决这件事情。没想到父母的做法却完全相反,这让他觉得很后悔。从此再也不相信父母,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对父母说。H的父母就因为一件事情而彻底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如果当初父母能够冷静一些,像朋友一样,帮他分析问题,找出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法,那么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