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度延迟满足和缺乏延迟满足一样毫无建树

过度延迟满足和缺乏延迟满足一样毫无建树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是延迟满足、持续工作和等待更多的棉花糖,有时并不是明智的选择。主观的原因同样引人注目。在极端条件下,延迟满足会演变成一种令人窒息、毫无乐趣的生活:幸福被延后感知,没有让人兴奋的娱乐活动,不能经历喜怒哀乐,无法过上充满其他可能性的生活。今天,处于美国中上等阶层的家长们过的恐怕是以孩子为中心的生活。相反,法国家长在抚养学龄前儿童方面好名远扬。


过度延迟满足和缺乏延迟满足一样毫无建树


无须做实验或者去问哲学家就能知道,过度下决心与没有决心都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总是延迟满足、持续工作和等待更多的棉花糖,有时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当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可控的通货膨胀、银行倒闭以及永远不会实现的未来的约定报酬时,拒绝等待的警钟鸣起就有了客观的原因。主观的原因同样引人注目。



在极端条件下,延迟满足会演变成一种令人窒息、毫无乐趣的生活:幸福被延后感知,没有让人兴奋的娱乐活动,不能经历喜怒哀乐,无法过上充满其他可能性的生活。我们既是蚂蚁,也是蚱蜢,遗失了热情绪系统,生活在不断地被为未来服务的冷认知系统所左右的世界里,这样的生活同它的对立面一样无法令人满足。


我们什么时候才会觉得自己有权表现得更像蚱蜢,而不是以未来为导向的总是忙于工作的蚂蚁?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允许自己放松,让热系统接管,奖励自己发自内心喜爱的棉花糖,忘掉没有回复的邮件和明天的待办事项?从无所事事中找到快乐,周末不安排任何计划而去海边沙滩玩耍,到大城市旅游,或者仅仅是请假待在家里感恩生命,这些意愿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们也许不需要表现得如同某些新闻头条中堕落的偶像那般愚蠢,但是我们的确都有一套隐性规则去调控什么时候延缓自我控制,让自己立即放松享受;什么时候延迟满足,为了未来得到更多更大的奖励物而坚持下去。我们是怎样养成这样的规则的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抚养孩子的方式和对待自己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启示。


今天,处于美国中上等阶层的家长们过的恐怕是以孩子为中心的生活。从公司匆匆忙忙赶回家,只为把最多的黄金时间用于专心照顾孩子们,带着自我满足和奖励为孩子们洗澡,让孩子成为生活的主导。在麦当劳里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仅仅因为吃汉堡包之前需要等待而不加抑制的连续尖叫,而家长默许这一切。


相反,法国家长在抚养学龄前儿童方面好名远扬。法国学龄前儿童在巴黎的高雅餐厅里可以安静地坐着,等待着他们的牛排配绿扁豆,而他们的家长也可以自由享受着餐前酒。为了抚养出一个理想的孩子,一位华裔美国妈妈提供了一长串应该禁止的行为清单,包括夜不归宿、外出约会、看电视、打电脑游戏以及在考试中得到A以下的成绩。这是蔡美儿(Amy Chua)在2011年出版的《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中提出的一套准则,这套准则能抚养出一个可能在小提琴或者钢琴演奏方面很优秀、在每一个班级里都是第一名的孩子(在体育方面可能例外)。


十几年前,朱迪斯·里奇·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提出,家长的抚养类型其实无关紧要,因为同龄人和基因所影响的社会化是塑造孩子的两个关键性因素。为了超越这种广为传播的轶事和个人见解,我们本应该进行实验,小心操作,看看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养育条件下会发生什么。但是这样的研究不可能实现。我们可以提问和回答与养育相关的问题,但在现实情况下,用成人榜样来做短期实验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意味深长的。


我对这方面研究的兴趣始于我的孩子们上小学后,她们会带回家自己最引以为豪的个人作品,例如,我最小的女儿用陶土做出来的蓝黑相间的人字拖凉鞋。这促使我开始进行一系列研究:在生命的早期我们是如何设定成就的标准的?当我们达到了这些标准,我们是如何嘉奖或者不嘉奖自己的?问题演变成了:指导自我奖励和自我管理的社会化经历和显性规则究竟是什么?孩子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意志力疲劳,开始认定是时候为自己庆祝,满足现状,自我奖励的?什么时候孩子们会坚持下去、延迟满足,直到达到更严格的标准?持续不断的努力本身是否也是令人高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