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杨慎的《东流不溢》

读杨慎的《东流不溢》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杨慎做起了科学实验,“以气嘘物,则得水;又以气吹水,则即干”,从而得出结论:“水由气而生,亦由气而灭。”杨慎中过状元,他因不屑与张聪、桂萼等小人同入翰林院而得罪嘉靖皇帝,被长期流放于偏远地区,可是他的文章与气节一直为后人称道。虽然《东流不溢》一文并不脍炙人口,但其中体现出我们先辈的很多智慧,他们往往能提出基本的问题,而基本的问题往往是重要且可使后续研究工作绵延不断的。

一般认为,中国历代文人擅长文学,而对自然科学兴趣不大。其实也有例外,战国时代的屈原就在其《楚辞》的《天问》篇中发问:“东流不溢,孰知其故?”意思是说江河日夜东流不息,可是海水却不溢出来,有谁知道它的原因?后来唐代的柳宗元写的《天对》、宋代的朱熹写的《楚辞集注》都用《列子》上“归墟”的说法来解答。

此答案在明代的著名文人杨慎(他有名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看来很不满意,认为是似是而非的。

从现今的观点看,杨慎有朴素的科学方法,他先就这个问题做文献调研,发现庄子说过:“日之过河也,有损焉;风之过河也,有损焉。”可是,“风、日皆能损水,但甚微,而人不之觉”。于是,杨慎做起了科学实验,“以气嘘物,则得水;又以气吹水,则即干”,从而得出结论:“水由气而生,亦由气而灭。”

为了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观点,杨慎又指出:“若曝衣于日中,摽湿于风际,则立可验,此随时而消息也。覆杯水于坳堂,则立而氿。”所以,随时随地都有水气轮番转换、朝云暮雨的现象。

杨慎中过状元,他因不屑与张聪、桂萼等小人同入翰林院而得罪嘉靖皇帝,被长期流放于偏远地区,可是他的文章与气节一直为后人称道。虽然《东流不溢》一文并不脍炙人口,但其中体现出我们先辈的很多智慧,他们往往能提出基本的问题,而基本的问题往往是重要且可使后续研究工作绵延不断的。从后羿射日的故事推想,祖辈的先知先觉中也有过太阳可能要晒死人的恐惧,所以他们让后羿射去了九个太阳,以避免紫外灾难。所谓的紫外光灾难,正是量子力学诞生的前夜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