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义相对论的黑洞定义存在的问题

广义相对论的黑洞定义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者发现,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在广义相对论中,人们没有对黑洞进行科学的定义。在广义相对论中,黑洞是用“视界”进行定义的,所谓“视界”是一个二维光滑的闭曲面,它把空间分成两部分:视界内和视界外。正是由于广义相对论的黑洞定义违反了物理学的常规做法,从而给黑洞研究埋下了隐患,使黑洞问题变得十分神秘。广义相对论有关黑洞方面的许多工作,实际上就是在“视界”与“黑洞”这两个概念之间,不断地进行逻辑循环。

今天人们一提起黑洞,许多人都感到黑洞问题十分高深,而且还很神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作者发现,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在广义相对论中,人们没有对黑洞进行科学的定义。

在物理学中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通常都是建立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即用“旧”的概念来定义“新”的概念,而且,“旧”的概念往往满足两个条件。

(1)“旧”的概念一般都是人们所熟知的概念。

(2)“旧”概念是一个已被确认的概念,即这个概念在物理上已被证实是一个确实存在的东西。

在广义相对论中,黑洞是用“视界”进行定义的,所谓“视界”是一个二维光滑的闭曲面,它把空间分成两部分:视界内和视界外。视界外面的物质和信息(如光信号等)可以进入视界内,而视界内部的物质和信息却不能穿过视界,到视界外面去。

有了视界这个概念,就可以定义广义相对论的黑洞了,例如,钱德拉塞卡就是用视界来定义黑洞的,钱德拉塞卡给出的黑洞定义为:黑洞将三维空间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以称之为视界的二维光滑曲面为边界的内区域;一个是视界以外渐进平直的外区域,而且内区域的点不能与外区域的点交换信息[59]

把上面这段话说得简单点就是:一个星球,如果它被“视界”所包围,这个星球就称为黑洞。由此可见,钱德拉塞卡的黑洞的定义不满足前面提到的两个条件。

首先,这个定义不是建立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在引入“黑洞”概念之前,物理学中并没有“视界”这一概念,“视界”和“黑洞”这两个概念是同时被引入到物理学中。换句话说,人们是用一个新的概念——“视界”,来定义另外一个新的概念——“黑洞”。

其次,“视界”这个概念在物理学中也没有被证实,没有任何实验可以证明宇宙中存在“视界”。正是由于广义相对论的黑洞定义违反了物理学的常规做法,从而给黑洞研究埋下了隐患,使黑洞问题变得十分神秘。

人们在“视界”是不是存在这个问题都没有弄清楚的情况下,就从“视界”这一概念出发定义了黑洞,然后又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演绎出黑洞的许多性质,用这些性质又推导出在“视界”附近的许多奇奇怪怪的现象。广义相对论有关黑洞方面的许多工作,实际上就是在“视界”与“黑洞”这两个概念之间,不断地进行逻辑循环。

笔者认为,这就是今天人们感到黑洞问题十分神秘的主要原因。因此,若想解决黑洞困惑,我们必须重新研究黑洞的定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