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的认识与利用

火的认识与利用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存的需要,促使人们研究火和利用火。人工火是天国汤人之王汤古氏发明的,是用铜质的圆形凹面镜,在太阳下聚光,对焦取天火,可燃着灯戎草,因而人工火又称“盗天火”或“明火”。而那取火之器因是汤古氏所发明,因而称“汤燧”。肥人随汤人东渡日本,将火传入日本。汤人的火文明,改变了人类自身,并使人类社会得到迅猛的发展,由此掀开了人类的“文明史”。另一方面从化学的角度来说,火使许多物质发生了有用的变化。

火的认识与利用

一、人类对火的认识

火是人类文明生活的源泉。原始人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电闪雷鸣等引起的森林大火起初使原始人对火也感到害怕,但后来人们发现火也是可亲近的,特别是寒冬腊月,靠近火的地方格外暖和,被火烧死的野兽比生吃味道更鲜美,用火烤过的野菜、野果等更加可口……于是人们便试着用干枝把野火引回住地,不断地添柴加草,让它经久不熄。从此人类开创了熟食时代。

熟食的营养容易吸收,使得原始人的整个身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促进了脑髓发育,智力逐渐向高级方向发展。人们用火战胜严寒,用火驱赶野兽,用火照明。火增强了人类的生存能力和活动范围,促进人们去创造工具。就这样,文明社会从火堆中萌芽了。

火的发源,最初是从天然来的。后来人们学会摩擦生热和钻木取火的技术,我国古代有燧人氏钻木取火之说。“钻木取火”是用榆柳一类的木料钻出火来的,以火为中心逐渐地出现了一些“居民点”,在火周围地区打猎、捕鱼、采摘植物果实。在这些劳动中人们发展了语言的使用,后来出现了劳动的社会分工。恩格斯说:“火的使用,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二、人类对火的研究和利用

生存的需要,促使人们研究火和利用火。居住的岩洞因雨水灌入而无法居住,迫使人们用火堆旁的“硬土”——粗陶,在地势较好的地方盖起了半穴居的泥草房,尽管极其简陋,但人们走出了岩洞,结束了穴居生活。从此家庭形成了。

后来人们将粗陶进一步焙烧,逐渐地学会了制陶。陶器、陶瓦和陶砖的问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各个部落在住地四周垒起高墙,深挖壕沟,建起了最早的城市。这促进了血缘家庭的形成和家庭手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火堆,不仅启迪古人去制陶,也启发他们去冶炼金属。人类很早就发现含铜、锡和铅等熔点较低的金属矿石,经过火煅烧后能得到跟天然铜相似的金属。久而久之,人们就会用火煅烧矿石冶炼金属了。我国在四五千年前就开始炼铜,在殷商时期,我国不仅会炼纯铜,而且能炼青铜——铜锡合金。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掌握了炼铁技术。

将木材粉碎,放在化学药水里煮,然后将煮好的材料通过旋转的铜网过滤、吸收、挤压、加热、干燥而制得了纸,使人类结束了竹简文化时代。

火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火”,一种是“人工火”。自然火是天灾,而人工火则可造福人类。人工火是天国汤人之王汤古氏发明的,是用铜质的圆形凹面镜,在太阳下聚光,对焦取天火,可燃着灯戎草,因而人工火又称“盗天火”或“明火”。而那取火之器因是汤古氏所发明,因而称“汤燧”。《历代小史》记曰:“昔遂人氏时,游于日月之都,则炎然火出也,圣人有感,取火于日,遂人氏因之,故从火为燧。”日月之都即汤谷,是日火的发源地。汤尧之时,汤人避尧讳,改汤为阳,故而汤燧又称“阳燧”。

汤人不但是人工火的创始者,而且最先发现石油为可燃材料。汤人后裔巴人之王曰“肥遗”,初居酒泉延寿,在此发现石油可燃,因而命名“肥油”,史称“石漆”。《博物记》证曰:“延寿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筥籧,注地为沟,其水有肥,如煮肉泊,漾漾永永,如不凝膏,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石漆。”肥遗部后迁陕西太华山,春秋时加入白狄,随之东迁,并在山西昔阳城立都,建肥子国,后被晋国所灭。肥人随汤人东渡日本,将火传入日本。公元615年,日本开始使用石油,称其为“燃烧水”,被列为世界首先使用石油的国家,孰不知,此文明是汤人肥部传入日本的。由于汤人发现了石油燃料,为火文明的延续及弘扬提供了基础和充足的燃料,为世界现代化发展起到了推动性作用。汤人的火文明,改变了人类自身,并使人类社会得到迅猛的发展,由此掀开了人类的“文明史”。另一方面从化学的角度来说,火使许多物质发生了有用的变化。使天然资源如煤、石油等得以广泛的应用。现代化学中的许多方法都得自于对火这种自然力得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