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俗,一方土地的约章

民俗,一方土地的约章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蓬莱渔民在海上作业时,一般穿着用桐油涂抹过的油衣,既防雨水,又御风寒。这种衣服易穿易脱,一方面御寒能力强,便于海上捕捞;另一方面,一旦落水能尽快脱掉衣服,以利逃生。渔民的食谱多以海鲜为主。这些贝丘遗址是由先民吃剩的贝壳堆积而成的,蓬莱沿海就有十多处。蓬莱渔民的饭桌上,从来都少不了海产品,无论是鲜货还是干货,都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方法,这是蓬莱的饮食特色。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选择在蓬莱沿海定居,他们与海为伴,以海鲜为食。大量的贝丘遗址和富有神秘色彩的海洋民俗留存下来。纵使时光流转,世事变迁,勤劳淳朴的渔民也一直延续着耕织捕鱼的生产方式,传承着一套与海洋生活息息相关的风俗习惯。时移世易,丰富的是内容与形式,不变的是对海洋的敬畏与感恩。

衣饰习俗。蓬莱渔民在海上作业时,一般穿着用桐油涂抹过的油衣,既防雨水,又御风寒。秋冬季节,渔民出海需穿质地厚实的大襟衣服,宽松直筒大裤脚,用棕绳拦腰扎好,打活结。这种衣服易穿易脱,一方面御寒能力强,便于海上捕捞;另一方面,一旦落水能尽快脱掉衣服,以利逃生。这里头都凝结着渔民祖祖辈辈与海洋打交道总结出来的经验。

饮食习俗。渔民的食谱多以海鲜为主。早在上古时代,临海而居的先民就地取材,从浅海采集、捡拾鱼虾贝类充饥。我国沿海遗存有大量的贝丘遗址。这些贝丘遗址是由先民吃剩的贝壳堆积而成的,蓬莱沿海就有十多处。随着独木舟的出现和航海业的发展,先民逐渐开始以捕鱼为生,将多余的渔获物晒干储存,以备不能出海捕鱼时吃。蓬莱渔民的饭桌上,从来都少不了海产品,无论是鲜货还是干货,都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方法,这是蓬莱的饮食特色。

海草房

居住习俗。当走进蓬莱渔村,你会看到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海草屋顶。这些以石为墙、以海草为顶,外观古朴厚拙,极具地方特色的民居,就是海草房。海草房在胶东半岛沿海曾广泛分布,是世界上别具特色的生态民居之一。海草房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目前,这种海草房在蓬莱沿海已不多见,人们见到的大多是作为历史遗存保留下来的。历经风雨的海草房,是蓬莱渔民的传统建筑,其厚重与耐久反映了渔民们的聪明才智。

行旅习俗。新船建成,船主要择“黄道吉日”举行仪式,将船头披红挂彩,在船桅挂红旗,在船头设供品,点蜡烛、焚香纸、鸣鞭炮,然后行大礼。礼毕,船主用朱砂笔为新船点睛,高呼“波静风顺”“百事大吉”,之后送船入海。渔民相信给渔船装上“眼睛”,就能“透视”海底秘密,掌握鱼情动向,满足满舱而归的心愿。出海捕鱼前,人们也要举行祭祀,祈求平安。每逢初一、十五,渔民家属会在海边为亲人祈祷。当渔船满载归来时,渔民会在船桅上挂“布挑子”,向乡亲报喜。现在,有些渔民仍不忘这种古老的风俗,每逢丰收还要在船上挂起红色的“挑子”。海上收购船看见这个信号,即会靠拢过来收购新鲜海产品。

人们在建海草房

语言禁忌。渔民出海最怕船翻人亡,忌说“翻”“扣”“完”“没有”“老”等词语。因此晾晒衣服需要翻过来或吃鱼需翻吃另一面时,要把“翻过来”说成“划过来”或“转过来”;向碗里盛饭要说“装饭”,因为盛饭的“盛”字,方言近“沉”。水瓢、勺子、羹匙等一切形状像船的器皿,都不能扣放,这是由于渔家人从心理上不愿意看到它们倒置,表明了渔家祈求海上平安的心愿。此外,筷子不能横放在碗上,因为筷子横在碗沿上,就像是船搁浅触礁。吃饭时,只准吃靠近自己的一边,不准伸筷子夹别人眼前的菜,否则即被称为“过河”,渔民认为随便过河为险兆。这些禁忌大多是渔民祖祖辈辈从海上作业的经验教训中总结而来的。

蓬莱渔民在与海洋共生的漫长过程中,形成了与海洋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方式和言语禁忌,这些习俗禁忌或多或少地带有迷信色彩,但都蕴含着渔民祈求平安、盼望丰收的生活愿望。

渔灯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