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谷氨酰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谷氨酰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内能量不足时能加速氨基酸的氧化,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通过转氨基作用,氨基酸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转氨基作用既是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也是体内某些氨基酸合成的重要途径。转氨基作用只是把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进行转移,并没有达到脱氨基生成游离氨的目的,而L-谷氨酸的氧化脱氨基作用仅能对一种氨基酸进行脱氨。两者均不能发挥高效的脱氨基作用。肝、肾等组织中的氨基酸通过此方式氧化脱氨。

(一)氧化脱氨基作用

1.L-谷氨酸脱氢酶(L-glutamate dehydrogenase) 在肝、肾、脑的线粒体内活性较强,仅催化L-谷氨酸脱氢,属不需氧脱氢酶,以NAD或NADP为辅酶。哺乳动物组织中,仅L-谷氨酸能高速氧化脱氨。在L-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L-谷氨酸氧化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

L-谷氨酸脱氢酶是一种别构酶,由6个相同的亚基聚合而成。ATP与GTP是其别构抑制剂,而ADP和GDP是其别构激活剂。体内能量不足时能加速氨基酸的氧化,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

2.L-氨基酸氧化酶 L-氨基酸氧化酶属黄素酶类,以FMN或FAD为辅基,存在于肝、肾。氨基酸经L-氨基酸氧化酶催化生成α-亚氨基酸,接着再加水分解成相应的α-酮酸,并释放铵离子。反应中分子氧直接氧化还原型黄素蛋白形成H2O2,H2O2被过氧化氢酶裂解成O2和H2O,过氧化氢酶存在于大多数组织中,尤其是肝。

图6-5 氨基酸氧化酶催化的脱氨基作用

(二)转氨基作用(tansamination)

1.转氨基作用 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的羰基位置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α-酮酸则转变成另一种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氨基酸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转氨反应由转氨酶(transaminase)催化,平衡常数接近1.0,属可逆反应。转氨基作用既是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也是体内某些氨基酸合成的重要途径。

2.转氨酶 体内大多数氨基酸可参与转氨基作用(除赖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及羟脯氨酸)。除了α-氨基外,氨基酸侧链末端的氨基,如鸟氨酸的δ-氨基也可通过转氨基作用脱去氨基。体内存在着多种转氨酶,不同的转氨酶特异性催化相应的转氨反应。转氨酶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中,其中以肝及心肌含量最丰富。在各种转氨酶中,以作用于底物L-谷氨酸和α-酮酸的转氨酶最为重要,如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

ALT和AST在体内广泛存在,但各组织中的含量不同(表6-1)。ALT在肝组织中的活性最高,AST在心肌组织中的活性最高,但两者在血清中的活性都很低。当富含转氨酶的肝细胞心肌细胞被破坏或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转氨酶可大量释放入血,使血清中转氨酶活性明显升高。故血清转氨酶活性可反映肝细胞或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例如急性肝炎患者血清ALT活性显著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AST明显上升。临床上可以此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表6-1 正常人各组织中ALT及AST活性(单位/克组织)

3.转氨酶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转氨酶具有相同的催化机制。转氨酶的辅酶都是磷酸吡哆醛(pyridoxal phosphate),即维生素B6的磷酸酯。在反应过程中,磷酸吡哆醛接受氨基转变为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胺脱去氨基再还原成磷酸吡哆醛,这种相互转变起着传递氨基的作用。

(三)联合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只是把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进行转移,并没有达到脱氨基生成游离氨的目的,而L-谷氨酸的氧化脱氨基作用仅能对一种氨基酸进行脱氨。两者均不能发挥高效的脱氨基作用。

当转氨基作用与谷氨酸的氧化脱氨基作用相偶联时,先通过广泛的转氨基作用将各种氨基酸的氨基集中到谷氨酸上,再通过高活性高特异性的L-谷氨酸脱氢酶将谷氨酸的氨基脱去,这就使大多数氨基酸脱氨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这种协同作用称作转氨脱氨作用(transdeamination),又称联合脱氨基作用(图6-6)。肝、肾等组织中的氨基酸通过此方式氧化脱氨。

联合脱氨基作用完全可逆,故体内一些非必需氨基酸也通过此途径合成。

(四)嘌呤核苷酸循环

嘌呤核苷酸循环(purine nucleotide cycle)是心肌和骨骼肌中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在心肌和骨骼肌中,L-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很弱,因此通过腺苷酸脱氨酶对氨基酸进行脱氨。

首先,通过连续的转氨基作用,将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草酰乙酸,生成天冬氨酸。接着,天冬氨酸再通过连续反应,将氨基转移到次黄嘌呤核苷酸(IMP)上,生成腺嘌呤核苷酸(AMP)。最后,AMP在腺苷酸脱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完成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图6-7)。AMP的脱氨产物IMP可继续进行循环。由此可见,嘌呤核苷酸循环也可视作另一种形式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图6-6 联合脱氨基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