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谈地灾调查评估是移民搬迁的关键

再谈地灾调查评估是移民搬迁的关键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陕西山阳“8·12”特大型山体滑坡灾害再次敲响了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的警钟。笔者在《地灾调查评估是移民搬迁的关键》一文的基础上,再谈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议。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应立即建立群测群防点,并及时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全面消除移民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隐患,确保搬迁移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五是开展移民搬迁安置点及近区活动断裂调查,做好地质安全评价。

张茂省1,2

(1.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68;2.国土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8)

摘 要:受陕西山阳“8·12”突发特大型山体滑坡灾害启发,对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再次提出加强安置点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建议。系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薄弱区再排查,全面消除“灯下黑”现象;继续做好移民搬迁安置点选址,划定安全区和危险区红线,指导和约束安置点建设;做好已经搬迁的安置点地质灾害再调查、再评估,加强地质灾害堆积体整治与土地开发利用;开展移民搬迁安置点及近区活动断裂调查,做好地质安全评价。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移民搬迁;秦巴山区

早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动意时,笔者曾撰文(2011)认为移民搬迁是陕南地区减灾防灾的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提出了移民搬迁选址需要做充分的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和细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观点和建议。目前,陕西省启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已累计投入595亿元,使32万户112万人搬迁到安全地带。5年来,移民搬迁新址无一户群众因灾受损,同时,陕南三市共减少贫困人口41万人,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和令人瞩目的经济、社会和减灾防灾效益。

2015年8月12日0时30分许,陕西省山阳县中村镇烟家沟碾沟村发生特大型山体滑坡灾害,滑坡体掩埋了中村矾矿15间职工宿舍和矿山配套设施及3间民房,造成8人遇难,57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所幸的是该滑坡致灾范围内的中村镇烟家沟碾沟村村民已实施整体搬迁,除一家3口返回做生意而被伤亡外,其他村民均免于一劫,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带来的防灾效益凸显。

陕西山阳“8·12”特大型山体滑坡灾害再次敲响了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的警钟。笔者在《地灾调查评估是移民搬迁的关键》一文的基础上,再谈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议。

一是系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薄弱区再排查,全面消除“灯下黑”现象。2014年10月10日,黄延高速扩能工程十四标段(甘泉县城关镇高哨社区岳屯村)滑坡灾害造成19人死亡,山阳“8·12”滑坡灾害造成65人死亡或失踪,这两起灾难都是发生在文化程度较高、组织机构较健全的施工工地和矿区,暴露出以往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管理中存在薄弱区问题和“灯下黑”现象。不管是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还是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都属于公益性调查工[1],调查的重点侧重于城镇和村庄,调查中一旦发现隐患点,都及时纳入群测群防点,落实监测人,发放明白卡,培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而对于威胁厂矿、施工场地、风景名胜区等的地质灾害调查投入不足,培训不够,客观上形成了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管理的薄弱区,出现了“灯下黑”现象,应创新机制,多方联动,尽快系统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薄弱区再排查,全面消除“灯下黑”现象。

二是继续做好移民搬迁安置点选址,划定安全区和危险区红线,指导和约束安置点建设。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计划10年内陆续迁出240万居民,目前时间和搬出进展过半,还有近半数居民尚未搬出安置,做好剩下来的安置点选址尤为重要。建议在以往点、线、面结合,拉网式调查[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1∶5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以人(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为本,以移民搬迁安置点为对象,开展地毯式1∶1万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调查和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安置点周边的斜坡逐一开展斜坡地质结构调查和稳定性评价;对调查认为可能产生变形破坏的斜坡逐一开展地质灾害勘查和风险评估;对威胁安置点的沟谷逐一开展泥石流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对安置点之外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评价高速远程滑坡、泥石流及链式地质灾害对安置点是否构成威胁;分析评价极端诱发条件下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定极端诱发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安全区和危险区红线,危险区红线内禁止新的建设,搬出已有群众,或采取工程治理及预警措施,用地质灾害危险区红线指导和约束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与建设。

三是做好已经搬迁的安置点地质灾害再调查再评估。对于已经实施移民搬迁的安置点,按照上述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的选址思路和方法,投入一定的勘查实物工作量,做好安置点地质灾害再调查、再评估。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应立即建立群测群防点,并及时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全面消除移民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隐患,确保搬迁移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是发挥地质灾害的资源优势,加强地质灾害堆积体整治与土地开发利用。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除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外,其堆积体还是山区难得的地形较平缓的土地资源。对这些较稳定的堆积体进行土地综合治理、泥石流疏导后,可作为山区城镇和村庄建设用地,或耕作用地。在移民搬迁工程安置点规划建设中,应避免单纯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宜做好以下几个结合:①边坡治理中的削坡-弃渣-压脚与土地整理中的形成平台-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②建(构)筑物的桩基础设计-施工与滑坡工程治理中的抗滑桩设计-施工相结合;③滑坡治理工程中的滑坡防水-滑坡排水与移民搬迁安置点的地面排水-地下排水工程相结合;④利用岩土工程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岩土问题与移民搬迁工程兴利避害相结合等。

五是开展移民搬迁安置点及近区活动断裂调查,做好地质安全评价。在搜集区域地质构造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补充调查,掌握活动断裂构造的性质、强度、发育及分布规律,了解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和强度规律等,分析活动断裂对移民搬迁安置点的影响,做好地质安全评价和地震诱发型滑坡危险性分析,提出提高安置点地质安全储备和应对地震诱发型滑坡措施。

参考文献

黄润秋.汶川8.0级地震触发崩滑灾害机制及其地质力学模式[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42(5):1239-1249.

黄润秋.岩石高边坡发育的动力过程及其稳定性控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8):1525-1544.

刘传正,刘艳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42(5):1469-1476.

刘传正.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成因类型[J].地质论评,2014,60(4):858-868.

殷跃平.汶川八级地震滑坡特征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1):29-38.

殷跃平.中国地质灾害减灾战略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2):1-8.

张茂省,黎志恒,孙萍萍,等.舟曲三眼峪“8·8”特大泥石流灾害特征与风险减缓对策[J].西北地质,2011,44(3):10-20.

张茂省,唐亚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的方法与实践[J].地质通报,2008,27(8):1205-1216.

张茂省,薛富平,王晓勇.陕西省山洪灾害防治区划[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2):163-165.

张茂省.地灾调查评估是移民搬迁的关键[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38(5):3.

【注释】

[1]者简介:张茂省(1962—),男,陕西乾县人,研究员,博士,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