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小分子

其他小分子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mRNA、tRNA和rRNA外,细胞内还存在有各种小分子RNA,如小核RNA、小核仁RNA、小细胞质RNA、小催化性RNA和小干扰RNA等。它们分布在细胞内的不同部位,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用。核酶催化的机制是亲核攻击的转酯反应。锤头型核酶有三个螺旋茎及1~3个环构成,并包括催化核心和剪切位点。由于他们在RNA干扰研究中的贡献而获得20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目前认为,RNAi在胚胎发育早期起重要作用。RNAi技术已成为细胞基因功能分析以及基因治疗等的技术平台。

除mRNA、tRNA和rRNA外,细胞内还存在有各种小分子RNA,如小核RNA、小核仁RNA、小细胞质RNA、小催化性RNA和小干扰RNA等。它们分布在细胞内的不同部位,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用。

(一)小催化性RNA——核酶

核酶是指具有催化活性的RNA。1981年,Thomas Cech在研究四膜虫rRNA的加工过程中,发现rRNA具有自我剪接的功能,随称之为核酶(ribozyme)。与此同时,Sydney Altman发现核糖核酸酶P(RNase P)中的RNA可单独剪切tRNA前体5′端的前导序列。为此他们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后来人们又发现人工合成的DNA也具有催化活性,称之为脱氧核酶。

核酶具有核酸内切酶和连接酶的功能。核酶催化的机制是亲核攻击的转酯反应。核酶可有锤头型核酶和发夹型核酶。锤头型核酶有三个螺旋茎及1~3个环构成,并包括催化核心和剪切位点。分子中有13个保守的核苷酸残基(图2-10)。

图2-10 锤头型核酶的结构示意图

核酶的发现是对RNA功能的重要补充,也打破了传统酶学的概念。现在核酶已成为基因治疗研究中的一种手段,人们可以人工设计各种类型的核酶,用来破坏病毒基因或干预细胞基因的异常表达等。

(二)小干扰RNA

RNA干扰(RNA inference,RNAi)是由同源双链RNA触发靶mRNA的降解而产生的基因沉默过程。RNA干扰研究源自于Craig Mello和Andrew Fire的实验观察,线虫中双链RNA能引起同源基因的高效和序列特异性沉默。由于他们在RNA干扰研究中的贡献而获得20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基因沉默的主要靶标是基因的转录本-mRNA。真核细胞内的双链RNA先经Dicer酶切割成21nt~24nt(核苷酸,nucleotide,nt)小干扰RNA,并与同源互补的mRNA结合,诱导靶mRNA降解。目前认为,RNAi在胚胎发育早期起重要作用。RNAi技术已成为细胞基因功能分析以及基因治疗等的技术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