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仇的窦娥

复仇的窦娥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窦娥冤》写窦娥在张驴儿、赛卢医、桃杌太守等人的迫害下蒙冤受屈,含恨而死,最后写到父亲窦天章作为皇帝所派的“廉访史”,在女儿冤魂的提醒下,重翻卷宗,平反昭雪。可以说“复仇窦娥”的出现使这部悲剧变成了一个对皇帝、清官充满幻想的喜剧结尾。

西方文化在古希腊时就出现了以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悲剧作家和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代表的悲剧理论。那么我们中国有这样的悲剧传统吗?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的,也可以说是缺少真正的悲剧精神的。这么说有的人可能要质疑了:《窦娥冤》不是悲剧吗?《红楼梦》不是悲剧吗?其实,真正从悲剧的意义上来看,这两者都不是纯粹的悲剧。

《窦娥冤》写窦娥在张驴儿、赛卢医、桃杌太守等人的迫害下蒙冤受屈,含恨而死,最后写到父亲窦天章作为皇帝所派的“廉访史”,在女儿冤魂的提醒下,重翻卷宗,平反昭雪。可以说“复仇窦娥”的出现使这部悲剧变成了一个对皇帝、清官充满幻想的喜剧结尾。《红楼梦》也被改写成兰桂齐芳。尽管历史上也出现了商鞅之死、吴起之死、伍子胥之死、屈原投江、赵氏孤儿、申包胥哭秦廷、长平之战、聂政行刺、荆轲刺秦王等著名的悲剧性事件,产生了诸如《哀郢》、《国殇》等悲伤的歌辞,但没有出现哪怕是萌芽状态的悲剧。即使偶尔出现“悲歌”,也被当做亡国之音,很快便趋于湮灭。中国人的耳朵不愿听到哀伤、消极、悲观、逆耳、暴露黑暗面的声音。

中国从汉朝一直到宋末仍然没有出现像样的悲剧。尽管汉时有悲歌《箜篌行》、《昭君怨》,有悲剧性长诗《孔雀东南飞》;魏晋时有悲歌《秋胡行》、《东门行》;唐时有《离别难》等悲歌,还有歌唱伍子胥、孟姜女、王昭君的变文;但流行全国的作品几乎没有。即使有悲剧的故事,我们也非得画蛇添足地给它增加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明知狗尾续貂,也要自欺欺人。比如《孔雀东南飞》结尾的“合葬华山傍”,《梁祝》结局的“化蝶”,于是悲剧便不再可悲了,我们破涕为笑了。

我们深受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观的影响,在这样的世界观影响下,作家们在作品中往往把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关系描写成一种亲切融合的关系,很少像古希腊文学那样表现一种人的自由意志与自然、与命运、与社会整体的抗争和对立。造成中国悲剧不悲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化崇尚长寿、永生、美满以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不喜欢大毁灭、大悲痛,所以,中国悲剧必然要加上喜剧的尾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