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请远离毒品

请远离毒品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德国有十几万名吸毒者,1989年,仅警方记录在案的就有975名“瘾君子”因吸毒而死亡,比1988年的670人增加了45%;1990年,吸毒死亡人数达1300人。已婚的青年一旦吸毒成瘾,工作必定受到影响,并最终导致家庭破裂。全世界每年有几十万“瘾君子”因吸毒丧命。毒品漫延的范围已扩展至七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学生读完这几则材料,便掌握了教材上“远离毒品”这一内容。

在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这一节课时,我一直思考如何创设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其中主要指的是学生的思维价值,尤其是这一情境能否触动学生的思维点。思考后,我想到了这样一个情境。

一上课,我就提了一个问题:“谁吸毒?”这个问题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但是,我继续追问:“为什么不吸毒?”学生回答毒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等,但却不知道究竟会伤害到什么程度。于是,他们开始阅读教材以及我提供的资料:

——对青少年的毒害

滥用毒品会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吸毒不仅破坏人的正常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同时,吸毒者易染上多种疾病,并使人精神颓废、错乱,丧失人格尊严。吸毒成瘾者从事体力和智力劳动的能力逐渐减弱,直至最后完全丧失,成为无益于社会的“废人”,更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在这方面,各国都有统计材料:1985年,美国全国因吸食海洛因造成死亡的人数达1360人;1986年,因服用兴奋剂而死亡的有146人,同年,因吸食五氯苯酚麦角酸二乙酰胺(均系致幻药)而死亡的人数达206人,送医院紧急抢救的达4695人。在德国有十几万名吸毒者,1989年(原西德地区),仅警方记录在案的就有975名“瘾君子”因吸毒而死亡,比1988年的670人增加了45%;1990年,吸毒死亡人数达1300人。在瑞士,1988年因吸毒而死亡的人数达205人。据苏联内务部统计,50%的吸毒者不到30岁即死亡,开始吸毒后平均寿命不到25岁。据联合国资料统计,在1980~1989年的10年中,全世界由于吸毒至少造成10万人死亡。

青少年是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发人群,根据近一年来的调查,绝大多数吸毒者初始的吸毒年龄是20~25岁。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①好奇心驱使及同伴的诱惑;②腐朽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认为吸毒是“派”的表现;③一些毒品贩子暗中以“享受”为诱饵来迷惑无知的年轻人,使他们纷纷堕入罪恶的深渊。青年一旦染上毒瘾,个人行为就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原本勤奋的变得懒散,彬彬有礼的变得孤僻自私、脾气暴躁、不关心他人。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降低,而对黑如金的鸦片、白如银的海洛因醉心如痴。他们沉溺于“毒雾”中消磨宝贵的青春。长期吸食毒品还会使青年人整日无精打采,且面色晦暗、身体瘦弱、形容枯槁。

总之,一旦一个孩子吸毒成瘾会造成整个家庭的不幸,有的父母爱子心切,觉得孩子戒毒痛苦就想方设法为孩子购买毒品,而且不惜倾家荡产,忍受着无穷无尽的煎熬和折磨。已婚的青年一旦吸毒成瘾,工作必定受到影响,并最终导致家庭破裂。

——对社会风气的毒害

我国某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大城市,一旦出现吸毒现象便会在人群中迅速漫延,传播到社会的不同阶层。据某戒毒所接收的吸毒人员情况来看,其中个体户及待业人员占80.95%,干部、公司职员、企业经理、文艺工作者、司机、列车员占12%,学生、退伍军人、公安干警、教师、保育员占5.5%。在饭店、旅店、咖啡店、歌舞厅、游戏室等公共场所,吸毒人员可以公开或半公开吸食毒品,这是吸毒人数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吸毒这一丑恶现象的泛滥和漫延,严重地破坏了社会风气,主要是因为:①我国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过程中,西方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及思想、文化价值观也随之传播进来。②追求高消费的热度不断升级及对高消费的不客观宣传,使一些无知的人认为吸毒是享受人生,一些因贩毒暴富的人反而高人一等,吸食毒品反而光彩阔气,另一些人又梦想以贩毒致富。在这种强烈的金钱欲和享受欲的刺激下,人们纷纷堕入罪恶的深渊。③许多人缺乏信仰,精神空虚,失去生活的方向,对于平凡的生活感到厌倦,在毒品的引诱下,认为飘飘然的感觉是一剂排解心中苦闷、孤独的良方,毒品仿佛有一种魔力,可以在一瞬间使人麻木。

——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全世界每年有几十万“瘾君子”因吸毒丧命。毒品漫延的范围已扩展至七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毒品消耗着人类的财富,使全世界每年有大量财富化为灰烬。

此外,西方一些吸毒问题较严重的国家不得不拨出巨款用于防治吸毒及相关问题的开支,极大地影响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吸毒与犯罪

世界毒品犯罪活动与黑社会组织、恐怖组织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匀结、建立军队与国家分庭抗礼。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毒品对大自然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种植毒品多是在山林和低地丛林,树木的毁坏造成土壤流失,引起山洪暴发、土质受损。第二,乱砍滥伐使人类失去了宝贵的森林资源,也造成了不少稀有植物品种的消失。第三,热带雨林同时也是野生生物的栖息地,毁林的同时也使得动物种群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破坏了生态平衡。第四,采用火烧的野蛮方式砍树开荒,严重地污染了空气。第五,毒品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肥、杀虫剂及加工提炼毒品使用的汽油乙醚、硫酸、氨、碳酸钠、碳酸钾、石灰等化学物质,倾倒或渗入河流的化学废料,造成了河水污染,不仅对水中的生物有影响,也危害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吸毒与艾滋病

吸毒不仅损害吸毒者的身体健康,还会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性病的传播,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我提供的材料比较丰富,篇幅也比较长,但学生读得很认真,其间流露出的凝重神色,说明材料触动了他们的心。我不禁思考:为什么学生不爱读书?不喜欢阅读教材?究其原因是没有触动学生阅读的动机。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学生有了自觉性,学习也就不再是外力强迫的事情了。当学生读完这几则材料,便掌握了教材上“远离毒品”这一内容。

接下来,通过对香烟中有毒成分的分析,我带领学生复习了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有毒气体这一知识点。

上述问题的提出是基于以下的思考:

1.“你吸毒吗?”——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关于远离毒品的知识点由学生自学完成。

2.“你吸烟吗?”——交流互动,整理有关一氧化碳气体的知识,重点强调一氧化碳气体的危害性,在师生交流对话中完成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3.“二氧化碳有毒吗?”——复习上学年学过的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

4.“如何证明吸烟过程中产生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挑战,以这个问题为出发点,本节课将引领学生学习两种气体的综合证明方法。

问题再现: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香烟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教师要帮助学生理顺思路。学生很快投入设计中,并开始自发研讨起来。我认为,讨论不应该是教师指令性的安排,最好成为学生自发的行为。课堂讨论的场景很热烈,人人参与且全神贯注。通过观察,我知道学生是真的在讨论问题,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思考。讨论渐近尾声,学生的目光转向了黑板。他们想验证结果,黑板上有两幅设计图,分别是两名学生画的,设计图存在许多问题。然而,问题就是思维,问题就是能力,就怕没有问题,哪一种成功不是在问题解决之后获得的呢?

接下来,解说者自己提出了图中存在的问题,后面的教学变成了全班同学的共同研讨。此时,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没有问题”的时候,抛出新的问题,因此一节课就被一个个问题串联起来,学生的智慧也在问题解决中得以提高。

有的老师问我这一堂课的设计思路是什么,事实上,我并没有刻意设计,只是因为我知道学生的兴趣,知道什么样的问题能够触动他们的心灵,因为这个话题与中考关系不大,有的老师质疑这节课的价值。我认为,虽然教学和中考没有关系,但我在乎学生长远的发展,应该让学生知道不吸毒是一种智慧,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要在学习中体会互助的力量,与同伴在一起做有意义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