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跟鞋不是“舶来品”(古代中国本土的高跟鞋)

高跟鞋不是“舶来品”(古代中国本土的高跟鞋)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起古代高跟鞋的诞生,还是要从小脚说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比较聪明的满族女子便发明了一种高底鞋,这样,一双大脚就可以躲在裙子里,不会轻易显现出来了。此外,满族女子的高底鞋,还有另外一个“起源说”。此外,还有一种更高的“高底鞋”。这种鞋的鞋底中间高出数寸,中间微细,下端作方形,名为“高底鞋”,鞋底中间的木底高跟一般有5到10厘米高,有的达14到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

现代的高跟鞋,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明的。因为他的个子比较矮小,为了面子而产生了这样的灵感。不过,喜欢看清宫剧的人,一定对后宫佳丽们脚上穿着的高底鞋并不陌生,这样说起来,高跟鞋在开始也不能算是西方传入,古人也早就开始在这方面动脑筋了。

说起古代高跟鞋的诞生,还是要从小脚说起。古人欣赏“三寸金莲”,到了宋代,女人的金莲小脚已经和洛阳艳丽的牡丹、建州馨郁的香茶并称为天下之奇了。再到后来的元明清,甚至于不裹脚的女性,都被视作“抬不起头”的奇耻大辱。

裹脚之风的尤为盛行,还只是限于汉族女子。等到满清入关了,满族妇女才发现小脚女人是那么的“讨人喜欢”。可是,这些满族女子没有裹脚啊,而且现裹也来不及了。于是,问题就出现了,一方面是天然的大脚,另一方面又是心里明镜儿一般知道的“小脚才美”。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藏拙”。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比较聪明的满族女子便发明了一种高底鞋,这样,一双大脚就可以躲在裙子里,不会轻易显现出来了。而且,走起路来,亭亭玉立的,也和小脚一样,摇摇摆摆的煞是好看。毕竟,不会有人掀起裙子看你的脚有多大吧。

此外,满族女子的高底鞋,还有另外一个“起源说”。据说,满族很早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过去满族女子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作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并且逐渐成为了一款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不管是哪种解释更符合实际,反正满族女子在衣着旗装时会搭配这种陡然高起来的“寸底鞋”。此外,还有一种更高的“高底鞋”。这种鞋的鞋底中间高出数寸,中间微细,下端作方形,名为“高底鞋”,鞋底中间的木底高跟一般有5到10厘米高,有的达14到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简直就是“小高跷”了,真要穿起来,实在是考验功夫。

高底鞋根据不同的“设计”,木跟的底平面会有不同的形状,所以又有了“马蹄底”或“花盆底”之分,这样的鞋子,更看重“工艺性”,除鞋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经常用刺绣或串珠来装饰木跟不着地的部分。有的在鞋尖处还用丝线编成的穗子来装饰,长可及地。有一个好处在于,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是很坚固的,常常是因为时间较长,鞋面被穿破了,而鞋底还能保持完好无损,可以循环再利用一次。高底旗鞋一般都是13、14岁以上的贵族青年女子穿着,就像前面说的,走起路来十分好看。不过,这么高难的走法,估计上了岁数,就是有这个心,怕也没这个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