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信心的建立与维护

自信心的建立与维护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自信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应积极鼓励,适当赞扬并给予奖励,使孩子在自豪中建立自尊。这样不但使孩子增强自信心,还可以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应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主体,使孩子在平等之中建立自尊。

一、儿童自信心的培养与维护

我们的孩子将来要面对的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成为有足够活力、足够勇气和乐观自信的人,使他们昂首阔步地走向社会,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迎接21世纪的挑战。因为,自信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

自信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自我感觉,敢于面对现实,勇于迎接挑战。而缺乏自信的人往往在顺境时得意忘形,受挫折后就会悲观、退缩、逃避问题。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可能达到的成就估计很肤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

(一)怎样才能让孩子充满自信

1.多鼓励、少指责。

2.不要过高地要求孩子。

3.要信任孩子,不给予过多的保护和替代。

4.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也不分优点多还是优点少。家长或老师不能在孩子表现好时就尊重他,出现问题时就任意贬低,不尊重他了。

(二)怎样才算是发自内心尊重孩子

1.无条件接纳孩子。无论乖巧或淘气,无论聪明或愚笨,无论健康或有病;不要说“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的脑子是猪脑子”“早知你这德性,就不该生你”之类的语言。

2.不当众羞辱孩子,不盲目横向比较。

3.要求孩子服从时要讲清道理。

4.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和决定。

5.不随意打断孩子的活动。

6.让孩子参与做某些决定。

7.不体罚孩子。

(三)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的孩子常常感觉自己是受人欢迎的,因而充满自信,能够克服困难,大胆做事。自我形象差的孩子常常感觉自己不令人满意,自卑、胆怯,怕做错事。自我形象一旦形成,不易改变。从小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孩子将会终身受益,怎样帮助呢?

1.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

让孩子独立去做,如洗手帕、扣衣扣、整理玩具、做手工等事。家里来朋友做客,可鼓励孩子为客人画一幅画或者唱一支歌。孩子每次成功地做好一件事、表演好一个节目、画好一幅画等,都会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信。

2.多肯定孩子

成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优点,给予及时的肯定,还可以当着众人的面公开表扬。这样孩子会感觉自己有许多优点,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孩子。

3.捕捉孩子好的开端,并告诉他

孩子第一次独立学会系鞋带,第一次摔倒能够自己站起来没有哭,第一次主动将玩具给邻居孩子玩,成人要特别细心地观察到,并及时表扬。对那些感觉自我形象差的孩子,成人更要关注他们的一点一滴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自我形象正在一点点地变好。

4.了解孩子身心发展水平,正确评价孩子

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他们往往把成人的评价当成一面镜子,孩子从这面镜子中逐步看清自己的形象。成人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大小,慎重、正确地评价孩子,要求不要过高或过低。

5.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都免不了犯错误或做不好事情,这时成人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

“人前教子”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方法,也不要拿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比,不恰当的批评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是极难建立积极自我形象的。

6.培养自信心

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切忌以怀疑或否定语言对孩子说话,如“你看某某某做得多好,”“你看某某某穿的衣服多好看”等。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

父母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对他做的事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对自己的认识,从而相信自己的力量。

7.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根据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孩子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为此,家长既不能忽视也不可羞辱惩罚。恰当的做法是耐心地正面诱导、纠正。孩子将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孩子听见某些人说了脏话,于是就跟着学,这时父母需要说清楚,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不文明,不要学说等。这样屡经疏导,孩子便不至于因从众心理而模仿、学习不良的言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孩子有了自信心,又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事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一味地随从别人。关注孩子从众心理的种种消极表现并引导其向积极方面转化,对养成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二、培养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它是一种要求得到别人尊重的情感,是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孩子虽小,也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在人格上也享有与成人平等的权力。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极易受到损伤,成人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就使其产生愉快、自信、向上的情绪,相反,若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就会使其产生自卑感,性格也会变得固执任性,难以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稍不注意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如当着众人批评孩子;不问青红皂白和事情缘由责怪孩子;总给孩子“翻旧账”;说过头话,将孩子的过失扩大化;总以别的孩子的长处与他的短处相比较;当孩子需要成人的夸奖和认可时,不加理睬或泼冷水;当孩子情绪不好、身体不舒服或正玩得高兴时教训他等。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孩子的自尊心像稚嫩的小苗,一旦受到伤害,就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因此,作为成年人,特别是爸爸妈妈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呢?

1.不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以免使孩子在愤恨中失去自尊。应循循善诱,就事论事,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自尊。孩子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作为爸爸妈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向孩子讲清简单的道理,教育和培养孩子从他人的位置考虑问题的习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使孩子觉得人与人是平等的,从而懂得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自己的道理。

2.讽刺、挖苦孩子,能使孩子产生自卑而失去自尊。应积极鼓励,适当赞扬并给予奖励,使孩子在自豪中建立自尊。孩子争强好胜,有上进心,并且希望得到成人的赞许,但由于年幼无知,难免出现过错或做事不如大人意。对此,不能过多责备孩子,而应抓住其微小进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克服不足,在不断的进步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3.对孩子冷漠、厌烦,会使孩子在失望中失去自尊。我们应为孩子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孩子在满足之中建立自尊。孩子爱表现自己,喜欢做事,更喜欢成功,成人不要怕烦怕累,让孩子退缩一角,而应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并用爱抚的微笑,诚恳的赞许,鼓励孩子进步。这样不但使孩子增强自信心,还可以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4.对孩子管教过严,会使孩子在畏怯中失去自尊。应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主体,使孩子在平等之中建立自尊。父母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品,用命令的方式跟孩子讲话,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孩子与成人争辩是非,如果成人确实说错了,做错了,应坦诚地承认错误,并向孩子道歉,使孩子觉得父母是尊重他的,自己也应该尊重父母和别人。

当然,一味地表扬、奖励、赞许孩子,会使孩子产生虚荣心。必要的批评,必要的处罚,也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它是一种冷却剂,可以使孩子冷静地检点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错误。

5.对孩子采取个别引导、正面教育的方法。有些家长认为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批评,人多势众,可以给孩子制造压力,促使他改掉缺点。殊不知,孩子和大人同样爱面子,这样做只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家长要注意场合,不要在大众之下粗暴地讽刺挖苦和训斥孩子,应多采取正面引导、个别谈心的方法,以理服人。

6.孩子对一切事物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心,对任何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尝试尝试。家长应注意,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训斥和责怪,应弄清其动机理由,再加以引导,帮助孩子找出原因。

7.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针对性,就事论事,不要把从前的“历史问题”和“陈年旧账”抖出来,唠叨不停,使孩子灰心丧气、自暴自弃。

8.对孩子要求适度,不要过分严格,应适当放松要求。在过分严格的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自尊心、有过分依赖的心理;相反,对待孩子的缺点也不能放纵和姑息迁就,在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的情况下,应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使之克服缺点。

9.当孩子取得成绩和进步时,对成人而言哪怕是多么微不足道,也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10.不要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夸奖别的孩子,并与之相比较,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成人要有耐心、细心,关心爱护孩子,而且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能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就气急败坏、大发雷霆,要相信孩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