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立是孩子给父母最好的惊喜

独立是孩子给父母最好的惊喜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说多听勤背确实是英语提高的不二法门,但是在英语学习上一向相对领先的瑞超就很反感这项任务。瑞超被抽到了好几次,小家伙支支吾吾背不出,被老师批评了。我在接瑞超回家的路上,把老师找我的始末都告诉了他,他没吭声,我和他说:其实处理起来很简单,要么就是从今以后把课文背好,要么就是自己去找老师沟通好。另外一件事,发生在瑞超高三毕业的时候。孩子们无力违抗父母的命令,于是原定的旅行计划全盘泡汤了。

无论是培养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阅读习惯来完善人格;亦或是训练制定计划、妥善安排的时间管理能力,让前瞻性的规划得以实现;又或是有梯度地培育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类素养,如组织者素养、商业素养,其实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那就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因为他需要靠自己去探索世界,去安排生活,去适应这个社会,综合素养教育的最终指向是独立的个人,个性化成长规划的最终指向也是独立的个人。

在上面讲述的那么多故事中,作为妈妈,我做的仅仅是帮助孩子把握大的成长方向,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对孩子的引导,而关于孩子自身的决定都由孩子自己做出。在我的教育理念中,时刻警惕着各式各样的“包办”:无论我在这个领域积累了多么丰富的经验,也不会逼迫孩子做他不自愿做的事情;无论我在某个方面取得了多高的成就,我也不会强迫孩子一定要按照我的路线去走;无论一件事情的某种处理方法会带来多大的效益,只要不是孩子自己做出的决定,我们也不会因利而行。诚如前文所言,我的教育要释放孩子心中的“猛虎”,这头“猛虎”凝结了他的天赋、兴趣、经验、目标和已经积累了的资源;而不是让我自己成为一头老虎,像“虎妈”那样教育我的孩子。

事实上,已有大量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在考虑问题时纳入孩子的观点与经验,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认知能力、交往能力和对他人的尊重。当孩子们参与决策时,他们掌握了技能、提高了能力、扩充了志向、获得了自信,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1]发展心理学研究也证实,童年期的依恋关系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孩子拥有“与他们需求相协调、能读懂他们情绪的父母”,他们就处于安全型依恋状态,这对其今后的学习成绩、交往能力、自信程度等都具有正向影响[2]

科学研究告诉大家这是必要的、科学的之外,我还想告诉大家究竟要怎么办。我依然是通过故事的形式,来谈谈父母究竟如何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可以“打造”孩子独立的能力。这两段故事主要发生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以及刚刚迈过成年的这一段时间。关于在孩子幼年时期的故事,前文中我已经和大家分享了很多,也总结了很多,因此,在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

哪一个孩子在青春期都少不了叛逆。这个时候,父母的疏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刚上高中那会儿,学校的英语课布置了大量的背诵任务。虽说多听勤背确实是英语提高的不二法门,但是在英语学习上一向相对领先的瑞超就很反感这项任务。在他看来,背诵太过机械化,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他不愿意完成这些任务。

然而,这项任务的检查方式又比较特殊,不是上交作业,而是在课堂上老师随机抽查。瑞超被抽到了好几次,小家伙支支吾吾背不出,被老师批评了。后来,干脆就在课堂上直言没有背过,还说背课文对于英语学习意义也不大。这下,就激化了他和老师之间的矛盾。虽说他课文背不出来,但是英语成绩始终在班级里是数一数二的,他这样一公开“抗议”,英语水平一般的同学似乎也找到了不背课文的理由——你看袁瑞超也不背啊,人家英语成绩照样好。

由于担心会对班级同学的常规英语学习造成影响,英语老师直接找到了我,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我,请我要给孩子“做做思想工作”,其实就差没有说要对孩子“严加管教”了。被老师告状告到了我这儿,我在想,表面上缓和与老师的矛盾并不难,但这次事件的处理还可以有更大的意义,那就是让瑞超学会独立处理这样的矛盾,尤其是这种并非存在于同辈之间的矛盾。我能给他支什么招呢?一是激起他化解矛盾的动力,另一个则是教会他如何作为一个个体去做沟通、谈判。

我在接瑞超回家的路上,把老师找我的始末都告诉了他,他没吭声,我和他说:其实处理起来很简单,要么就是从今以后把课文背好,要么就是自己去找老师沟通好。我知道他不会乖乖就范,说出第一个选项,就是为了激发他去找老师沟通的动力。他沉默了一会儿,开始和我讲课文背诵效果怎么怎么不好,情绪有点激动。我和他说,你要时刻记住,你是一个个体,而老师要教的是一个班级的整体,你一味的抨击老师的做法无济于事。你如果想要达成一项成功的谈判,你一定要找准你论述的要点,并且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切忌情绪化的表达,因为情绪化的表达通常只会激化矛盾。他又沉默了一会儿,开始和我说,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学习英语就不是通过文章背诵来达成提升的目标,我更喜欢通过扩大阅读面来提升水平,所以我不愿意在这方面浪费时间。我思虑了一番,借机和他讲述了“换位思考”的必要性和“沟通方法”的问题。我还半开玩笑地说:“你以为老师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啊?你想什么他都知道?你要说服别人,就应该找对路子,合情合理地和老师说……”

就这么一来二去,我们到家的时候,瑞超已经基本组织好了和老师沟通时要说的话。

第二天上学路上,他告诉我今天就会去和老师沟通。我告诉他,其实沟通的诸多技巧都只是表面,只是帮助你更清晰地表达想法,沟通最内核的在于诚心诚意,尊重沟通的对象。

晚上回家时,他告诉我一切都谈好了,具体的细节我没有过问,这是他独自处理的一件小小的矛盾。至此以后,英语老师再也没有就课文背诵问题找过我。

另外一件事,发生在瑞超高三毕业的时候。这个故事很短小,以至于我和他说的最关键的话只有一句,但我认为这是对他有里程碑式意义的。

当时,他已经确定了将要到纽约大学读书,于是就想着等同学们高考结束以后组织一场毕业旅行来纪念一起度过的青春岁月。出于时间和成本的考虑,他把地点选在了山东。在别人高考的时候,他就在定计划、定行程、打听当地比较好的酒店。大家高考结束狂欢的时候,他公布了这个消息,召集大家一起参加。响应号召的同学也不少,有七八个。 于是,他又兴高采烈地帮大家订机票、订酒店。

一切似乎进展得很顺利,6月中旬,他们就可以出发了。在整个过程中,我和他爸都没有插手他的准备工作。然而,等到机票出票了,意外的情况出现了!其他同学的家长知道了这个消息,都不同意一群孩子跑到外头玩个几天。孩子们无力违抗父母的命令,于是原定的旅行计划全盘泡汤了。

瑞超第一次成了“光杆司令”。看到他接完好几个电话有些垂头丧气,我和他说:“很多远行注定是独行。既然自己已经计划了那么久,不妨来一次一个人的旅行呗!人生中第一次独自远行,也算是庆祝自己高中毕业、长大成人的另一种方式。”

最终,他一个人背着登山包,登泰山,看孔庙。

一个月之后,他真正开始了一段独立的远行:一个人飞往纽约,开始了海外求学之路。

【注释】

[1]Save the Children Fund(2011). Every Child's Right to be Heard: A resource guide on the UN Committee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General Comment No.12. Retrieved at http://www.savethechildren.org.uk/resources/online-library/every-childs-right-be-heard.

[2]戴维·布鲁克斯:《社会动物》,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58—6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