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律性的培养

纪律性的培养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孩子来说,纪律性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因此,大人应安排一个合适的环境,使孩子的身体能量得到释放。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很好的锻炼。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他们守秩序、守纪律的自觉性。这样,反而使纪律达不到预期的约束效果。因此,大人首先要对孩子的要求一致,并且要坚持要求,持之以恒。因此,大人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尤其故意违反规定的行为,一定要及时予以制止,不要纵容。

对孩子来说,纪律性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它必须通过教育者的不断而有技巧地灌输和强调,最终使孩子通过探索而自觉形成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大人能对孩子不断激励并加以督促引导,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就一定能培养孩子的纪律性。

1.为孩子选择正确的方式释放能量

有些孩子十分好动,他们充沛的精力使许多纪律问题产生。尤其是当他们的活动受限时,往往采取的是大人所不认同的破坏性的方式。孩子总是需要跑、跳、爬、蹦等运动的,有的大人觉得孩子吵闹或者担心孩子的安全,常常通过制订各种纪律禁止孩子的身体活动,其实这样的纪律反而会导致他们情感上的紧张,严重的爆发方式表现为逆反和攻击。因此,大人应安排一个合适的环境,使孩子的身体能量得到释放。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建议大人经常陪伴孩子到户外进行活动,尤其是男孩子,更需要这样的户外活动。不要让孩子因为无法释放能量而违反纪律。

2.树立纪律的权威性

大人不能对孩子的违纪行为无限制地纵容。过度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这一点无须多说。但是大人也不应该动不动就对孩子非打则骂,最有教育意义的方法是大人应该以一种和蔼但坚定的成年人形象来对待违反纪律的孩子。孩子的逻辑思维并不清晰,大人绝不能跟他争辩、啰嗦,也不能陷入关于限制是否公平的讨论中,也不必就限制给孩子反复解释。“纪律就是这样”六个字就足以解决问题,因为这样干脆果断的回答可以树立纪律的权威性,让孩子对纪律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孩子往往能够在再次面对同样状况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

3.让孩子慢慢进入守纪的状态

大人不要指望孩子一下子就变得绝对守纪。就像学习新的知识一样,守纪律也是在最开始的时候阻力最大,而一旦冲破了最初的阻力便相对容易很多。你会发现刚刚给孩子制订纪律规则时,他会常常不经意地触犯。但是如果经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犯规的概率就会慢慢变小。所以大人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来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强化纪律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言教”和“身教”并重,而不能仅仅让孩子遵守纪律,自己却不遵守。大人也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应有的自觉性,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

4.给孩子亲切的关怀

不要让纪律将孩子变成一个铁人。大人在督促孩子守纪时,也要主动照顾孩子的身体,陪孩子一起活动、游戏等,让孩子从中确认父母对他的爱,同时也感受到父母的威信和地位,对父母的要求也更容易自觉地去执行。

5.大人对孩子所提的要求要具有科学性

大人不要想当然地给孩子提出一些需要遵守的规则,大人在制订纪律时既要考虑到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也要考虑到孩子的体力状况、健康状况及精神需要;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恰如其分。比如,可以要求他们按时睡觉、起床、吃饭,自己学会穿脱衣、鞋,使用餐具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他们守秩序、守纪律的自觉性。

6.大人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

如果大人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很可能会出现一方批评孩子一方却维护孩子的情况。这样,反而使纪律达不到预期的约束效果。因此,大人首先要对孩子的要求一致,并且要坚持要求,持之以恒。有时孩子会任性,大人对孩子不能迁就,该坚持的就要坚持。将慈爱与严厉相结合,使孩子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有了习惯孩子就能乐意执行大人的要求,听从大人的安排了。相反,如果大人一时心软迁就放任孩子,孩子会敏感地发现这一点,就会以此为武器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渐渐地就成为孩子不愿接受约束的行为基础,从而影响整个教育效果。因此,大人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尤其故意违反规定的行为,一定要及时予以制止,不要纵容。

7.纪律也需要不断修改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心理能力的提高,大人应不断修改对孩子原有行为规范的要求,不断鼓励和赞赏孩子渐趋养成的各种正确的生活行为习惯,并不断扩大孩子的生活内容,拓宽其活动范围,这样更有利于纪律性的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