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爱学习的孩子

不爱学习的孩子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郑妈妈认为,成绩不好应该更努力更勤奋地投入学习,然而儿子的表现让她很失望。由此看来,小郑其实是有结果期待的,然而,由于缺乏效能期待,导致自我效能感低,难以产生推动其学习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小郑“不爱学习”的缘由。

小郑的妈妈找到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老师说,儿子小郑因为“中考”成绩差,好不容易花钱想办法把他送进一所私立高中,可入学一段日子以后,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低下,而且在学习态度上也十分懈怠、懒散和贪玩,连补习也不愿去。小郑妈妈认为,成绩不好应该更努力更勤奋地投入学习,然而儿子的表现让她很失望。小郑妈妈觉得,儿子好歹要有个高中文凭,以后才能考大学,才能有好前程,可是,孩子现在这么不爱学习,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心理老师在咨询中了解到,小郑当年作为择校生被妈妈送进重点小学,由于老师要求严格,小郑有些不适应,又由于淘气,经常被老师罚站,小郑也逐渐由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发展成厌学。小学的基础没有打好,进入初中以后,成绩基本上处于班级倒数,中考的失败也就顺理成章。小郑妈妈自己当年没能上大学,所以,一直以来都把希望寄予孩子。小郑也愿意接受“中考”后母亲的安排,也知道仅有初中文凭以后会很被动,也认同有个高中文凭很重要,也答应妈妈到了新学校要好好学习,然而,由于实在是“听不懂”“跟不上”,只能无奈地选择逃避。对于学习适应困难,小郑自己其实心里也很苦闷,可家长并不理解。

心理专家发现,人会产生某种行为,往往取决于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的结果的推测。如果孩子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比如,孩子知道,如果考高分家长就给买想要的东西),这会引导孩子产生某种积极行为。而“效能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判断,即人对自己能力行为的推测(我能考到那个高分吗?),当孩子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否则,当孩子感到无能为力时,即使知道行为会导致良好的结果也不会做出某种努力行为。由此看来,小郑其实是有结果期待的(想有个高中文凭),然而,由于缺乏效能期待(不断的学习失败使他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导致自我效能感低,难以产生推动其学习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小郑“不爱学习”的缘由。也许,小郑需要好好规划一下他的发展目标,重新考虑适合他实际的新的学习模式和发展目标的选择。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家长:

1.要接受儿童的个别差异和特殊性,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与能力状况,对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孩子的实际。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社会需要各方面有实用技术的人才,家长还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和能力倾向,相信孩子的发展有着多种可能性,去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

2.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需要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讲求民主,多给予孩子理解、信任、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多去获得享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这会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其智力活动,促进其人格健全。

3.要改变只重视学习成绩的评价观,给孩子更多的发展兴趣爱好的自由及个性发展的空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也给孩子多一些学习“选择”的机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其责任意识。毕竟,路,还是要由孩子自己去走,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成长。

(作者 曾乃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