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东坡屋梁挂钱分用

苏东坡屋梁挂钱分用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官场的斗争是残酷的,当时朝廷分成了针锋相对的两大派,章惇在丞相王安石的革新派中是中坚分子,苏轼则赞同御史中丞司马光的主张,认为施行新法存在弊端。就这样,章惇与苏轼的友谊出现了裂痕。后来,苏轼因写的诗被人断章取义地污蔑是反对神宗皇帝,被逮捕入狱,险些丢了性命,于元丰三年被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几天后,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

  宋代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四月,江南草长莺飞,柔风和畅。获得朝廷重新起用的门下侍郎章惇路过江夏郡,想到被贬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的老朋友苏轼,不知他现在情况怎么样了?从江夏到黄州的路程不算太远,于是,章惇决定绕道去看一看他。

  说起来,章惇和苏轼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两人同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考取进士,既是同榜又同朝为官,更加上都以诗文见长,性格也近似,章惇粗豪,苏轼乐观,所以尽管来自一东一西,年龄也相差了12岁,还是成为好朋友。然而,官场的斗争是残酷的,当时朝廷分成了针锋相对的两大派,章惇在丞相王安石的革新派中是中坚分子,苏轼则赞同御史中丞司马光的主张,认为施行新法存在弊端。就这样,章惇与苏轼的友谊出现了裂痕。后来,苏轼因写的诗被人断章取义地污蔑是反对神宗皇帝,被逮捕入狱,险些丢了性命,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被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而章惇呢,因革新失败也被赶出了朝廷,贬为了湖州知州。

  双方久别重逢,见面后不免一阵唏嘘。趁着苏轼沏茶的当儿,这个命官悄悄打量了以下苏轼,只见他身材六尺(宋代一尺合今天公制长度3168cm)的高个子显得比以前更瘦了,清癯的脸上三绺长须,两颊下陷而使颧骨显得很高,可见这三年多的流放生活对他的折磨。只有那双眼睛依然是那样深邃而有神。他又环视了简陋的屋子。忽然,看到低矮的屋梁上密密麻麻地挂着许多只小小的布袋,数了数,刚好友26只,也不知是做什么用的呢?心里很纳闷,也不好开口问。

  朋友相见,自得招待。苏轼忽然说:“你瞧我,光顾了说话,你肚子饿了吧?”他扛着一把小锄头,挂着一只竹篮子,“你稍坐一会,我这就回来!”说完匆匆就出门去。窗外的霏霏细雨中,正看见翠绿的竹林。竹林的外面是一块菜地,想必是苏轼自己开出来的,他正在地里摘菜。又到竹林去挖笋。果然,才不久的工夫,苏轼回来了,篮子里有嫩绿的青菜,肥大的竹笋。

  后来,他终于知道,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不久,苏轼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他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他自订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就拒绝用餐。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几天后,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简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真可谓难得的“节俭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