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三省三十年著一书

胡三省三十年著一书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胡三省就下决心将这部书全都作详尽注解,以便帮助更多的人阅读。为保护书稿,胡三省考虑再三,决定躲避到山区去。可书稿尽失,令胡三省悲痛万分。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胡三省患有气喘病,他儿子见老父亲彻夜著书,劝他注意身体。  从四十二岁弃官开始,胡三省著书已达三十个年头,直到临死前才最终完稿。胡三省三十年著一书,成功的秘诀无非一个“勤”字。

  胡三省(12301302),字身之,又字景参,台州宁海(今浙江天台)人,宋末元初杰出的著名史学家,留有《资治通鉴音注》等重要文献资料。因他住处附近有条山涧,涧旁有很多梅树,所以世人称之为梅涧先生。

  南宋末年,由于元军南下,大片南宋国土沦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在江陵做县令的胡三省,亲眼目睹了元军的烧杀抢掠,心中悲愤不已,出于爱国激情,毅然投身到抗元的斗争中。谁知,由于奸相专权,南宋朝政非常腐败,胡三省见报国无望就愤然弃官隐居乡里。

  胡三省早年曾经中过进士,可此时面对国家的灾难,他这样一介书生,纵有满腔激情却报国无门,心里非常苦闷。胡三省早就读过北宋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这部巨著,且精读过许多遍,通晓里面的一字一句。一些文人学子知道他是个“《资治通鉴》迷”,遇到不懂的地方,常向胡三省请教。胡三省就下决心将这部书全都作详尽注解,以便帮助更多的人阅读。

  在当时那样的动乱环境下,个人为史书作注解,无论从财力、精力,还是从工程上讲,都是非常困难的。胡三省不畏艰难,想方设法借来了各种史书,与《资治通鉴》对照着读。然后摘抄整理史料,根据《通鉴》所记的次序,逐条逐句地注解诠释。他日夜努力,寒暑不辍。即使是外出也要把书带在身边,抓紧时间认真研究。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资治通鉴》的注释工作中。四年后,终于写成了《资治通鉴广注》九十七卷,注论十卷。望着用自己的心血结晶而成的书稿,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陷。为保护书稿,胡三省考虑再三,决定躲避到山区去。他约了几个读书人一起背着沉重的书稿,翻山越岭,西行向新昌逃难。谁知,正当他们行走在山间小道上时,山腰中猛杀出十来个强盗,杀了胡三省的同伴。胡三省因滚入山涧才幸免于难。可书稿尽失,令胡三省悲痛万分。

  经过九死一生,胡三省独自一人来到新昌,在富人家任家庭教师。他并不灰心,白天教书,晚上为《通鉴》作注。有了第一次注释的经验,胡三省再次注释时更能够得心应手。他旁征博引,扩大了史料的来源;择取材料驾轻就熟,考订更为精详。又经过近十年的写作,这部书稿终于初步完稿了,胡三省给自己的书重新定名为《资治通鉴音注》。

   初稿刚刚完成,元军已攻入浙东,胡三省又得逃难了。他吸取上次书稿丢失的教训,把书稿转交给自己的好朋友袁洪收存。

  时局平静后,胡三省返回袁洪家,见书稿完整无损,他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带着书稿回到家乡宁海,继续修改补充。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胡三省患有气喘病,他儿子见老父亲彻夜著书,劝他注意身体。胡三省却说:“人生在世,总得作为一番。要实现这个目的,只有‘勤’字。只要能成此书,劳累死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从四十二岁弃官开始,胡三省著书已达三十个年头,直到临死前才最终完稿。《资治通鉴音注》是胡三省毕生心血的结晶,是我国史学史上注释工作的一个重大发展。

  简评:雷诺兹曾说过,如果你很有天赋,勤勉会使天赋更加完善;如果你的才能平平,勤勉会补足缺陷。胡三省三十年著一书,成功的秘诀无非一个“勤”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