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母应引导孩子进行有益身心的活动

父母应引导孩子进行有益身心的活动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对800名孩子追踪30年发现,成就大与成就小的人的中间,差异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他的非智力因素。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就应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特别要注意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情感性格意志的培养、能力方面的培养等。就是说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这是孩子成人、成才的重要素质。北京市有一位优秀的家长,她的孩子叫江舟。独立性是孩子自我发展的一种内部动力。

五、父母应引导孩子进行有益身心的活动

研究证明,孩子的发展能不能成功,不完全决定于智力因素。有人对800名孩子追踪30年发现,成就大与成就小的人的中间,差异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他的非智力因素。一个人对工作是不是非常投入、感兴趣、专注、意志力强、不畏惧困难,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是不少的,真正成功的人不见得智力就非常好,而是他的性格好、品德好。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就应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特别要注意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情感性格意志的培养、能力方面的培养等。

1.教育良好情感的活动

从小要培养孩子关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朋友,爱护花草动物、大自然。就是说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这是孩子成人、成才的重要素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这句话是说情感教育很重要,任何良好的行为都产生于善良的情感。如我们说某某人,他经常帮助别人,助人为乐。“帮助别人”是一种良好行为,这种行为产生的情感基础是什么?是同情心。富于同情心的人才会帮助别人。同情心就是一种良好情感。

当前,我们特别需要强调家庭中的情感教育。原因之一是,我们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不同于过去,过去家庭中有姊妹兄弟,容易产生手足之情。现在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处在一个孤独的环境中。而且他们又往往成为全家关注的重心,很容易被捧到一个独特的位置上,一切为了他,大家围着他转,使孩子成为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在这样的环境下,家长如果不注意对他们从小进行情感教育,孩子就很可能心中无他人,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关心别人。

一位老三届的毕业生谈他对母亲的感情。他对母亲的感情很深,他说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对他的爱。他举了一个例子:

小时候,我家门口有一个卖馄饨的摊,每天上学走过,都闻到扑鼻的香味。我非常想吃一碗馄饨,我多次对母亲提出这个愿望,但是家里穷,吃不起。有一天,母亲终于领着我去吃馄饨,满足了我的愿望。这碗馄饨端来以后,我尝了一口,味道好极了!当时觉着,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吃着吃着,我猛地抬头,看到妈妈并没有吃,妈妈深情地望着我。当时母亲的目光,连同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常常地铭记在心里。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情感教育绝不是靠口头说教,而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心灵的感动进行的。过去的家庭,大多为多子女家庭,而且生活贫困,这类情感教育的情境是很多的。而现在的家庭,孩子少了,生活好了,情感教育的自然情境就少了,孩子们往往就见物不见心了。加上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容易形成孩子对人对事淡漠无情。

北京市有一位优秀的家长,她的孩子叫江舟。她是1995年全国妇联、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评出的“教子有方”十佳家长之一。她就很重视培养孩子的情感,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关心别人。

在她的教子经验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江舟两岁多的时候,老家送来一筐非常好吃的橘子。她每天让小江舟分橘子,爸爸一个,妈妈一个,自己一个。等这筐橘子吃到最后,只剩下几个了,孩子不舍得分,就对妈妈说:“剩下这几个橘子就给我吧!”妈妈说:“不行,有好东西一定要分。”于是两岁多的孩子还是含着眼泪分橘子。大的给爸爸,较大的给妈妈,最小的给自己。分完以后,孩子眼巴巴地望着爸爸、妈妈,希望他们不要把橘子真的吃下去,但是,他们还是硬着心肠把橘子吃了。这位母亲说:“我们一瓣一瓣的将橘子往肚里吞,谁也不知道橘子是什么味道。”

江舟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理智的爱)发展得非常好。当他过16岁生日时,自己事先创编了一首枟感谢妈妈枠的歌,含着眼泪,深情地唱给妈妈听。在场的人都非常感动,孩子对妈妈如此有情,这是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情感教育的结果。

2.养成良好习惯的活动

我们常常讲“塑造容易,改造难”。幼儿期可塑性大,无论培养良好习惯还是纠正不良习惯,幼儿期都比较容易。另外,“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而习惯的培养应该抓早、抓好。所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独立性和自信心的活动

我们的留学生到国外去,他们感到自己最不足的是独立生活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太差。未来社会需要人们有很强的独立性。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非常重要。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包办太多,使得不少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我们要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什么都不放心。家长很容易对年幼的子女说:“你不行,还是让我来。”家长往往把孩子看得比实际年龄还要小。实际上孩子的潜力很大,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要放手培养,什么事情只要孩子能独立做,就让他自己做,不要包办代替。做得不好没有关系,幼小的孩子做事情都有一个从做不好到做得好的过程,不放手让孩子去做事,孩子就永远不会做。

独立性是孩子自我发展的一种内部动力。孩子独立性发展了,进步就很快,相反,依赖性强的孩子,各方面发展都比较缓慢。家长要放手培养,不要呵护孩子,包办孩子,要相信孩子有巨大的潜力,只要没有太大危险的事就让他干好了,孩子愿意自己做就是一种成功,只要做了事,无论做得好与不好,家长都要予以鼓励。多给他这样的信息:“孩子,你行!”

4.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活动

有创造性的人才需要从小培养,要保护和培养幼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想像力是创造的翅膀。而幼儿是最具有想像力的。我曾在一所幼儿园做过一个调查,给5岁孩子每人发一张画着20个圆形的测试纸,让他们用这些圆圈作画,不能画相同的东西。孩子们想像力很丰富,有的用圆形画小人,有的在圆形上画两只耳朵是小兔,有的在图形下面画两个小圆圈是鱼缸,有的将两个圆连在一起是眼镜……这些我都看得懂。也有的画我看不懂。有一个孩子在圆圈里面画了许多由大到小的圆圈,我实在想不出是什么东西。我问孩子是毛线团还是螺丝转?他都回答:“不是。”“那是什么?”我问。他说:“我画的是大树锯开以后(年轮)。”还有个孩子在圆圈中下部画了一个黑点,我当然更猜不出来。问他画的是什么?他笑着说:“这还不知道?这是猪八戒的大肚皮呀!”由此可见,幼儿的想像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无拘无束,最敢想像,什么都敢想。所以,幼儿期是发展想像力最关键的时期。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想像。对孩子的作品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不要说:“画得不像。”不要用“像不像”为标准来评价画的好坏。幼儿画画是表现自己的认识,抒发自己的情怀。家长可以问孩子,要他讲给你听,你应该鼓励他,怎么画都是好的。

再有,幼儿特别好奇好问,家长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发问。

除此之外,让孩子动手动脑也是很重要的。鼓励孩子多动手动脑,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这样才能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此外,体育活动、登山临水等活动对儿童的成长都会有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