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规矩时,明确告诉孩子后果

立规矩时,明确告诉孩子后果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们身边,像小强妈妈一样的父母有很多,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他们只会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并不会将做错事的后果告诉孩子。规矩是用来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的,父母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不仅要告诉孩子该如何做,更要把惩罚措施制订好,告诉孩子这是执行规矩的必要手段。当发现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的时候,要及时给孩子立规矩,把后果都明确告之,并按规矩严格管教孩子。

家长难题

有些孩子不明白为什么家长要给自己立规矩,自己为什么必须按照家长的要求来做。很多育儿专家都说,为了引起孩子的重视,可以将事情的后果告诉他,可是这样做会不会吓着孩子?

情景再现

子乔长得虎头虎脑,活泼可爱,可是有个不好的习惯——出去玩回来不洗手就吃东西。妈妈经常跟他讲:“玩完了回来一定要先洗干净手,要不手上的细菌吃到肚子里就会肚子疼。”可是,子乔每次出去玩完了回到家里,就光想着找吃的,不记得洗手,经常是妈妈强拉着子乔去卫生间洗,子乔每次都很不情愿。

有一次,子乔和小朋友在外面玩沙子,弄得手上和身上都是沙粒。玩了一会儿,子乔觉得有些饿了,就和妈妈回去了。回到屋里,子乔看到桌上摆放着小面包,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来要吃。

妈妈生气地说:“子乔,看你手上和身上都是沙子,多脏呀!妈妈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进家先洗手才能吃东西,你怎么不听话呢?”子乔却很不满地说:“一次不洗没关系的。”

妈妈恼怒之下严肃地说道:“不洗手,不能吃面包,放下!”子乔很委屈地哭起来,把面包扔到了桌子上。妈妈只好强拉着子乔走进了洗手间。

专家点评

玩过后不洗手就吃东西,确实是一个不好的生活习惯。为了让小强改掉这个坏毛病,妈妈给他讲道理,可是效果却不太理想。在我们身边,像小强妈妈一样的父母有很多,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他们只会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并不会将做错事的后果告诉孩子。

很多时候,光给孩子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孩子年龄小,对于某些行为的后果没有明确的意识,如果父母将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明确告诉孩子,就会促使他积极改正了。

3岁以上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这就需要父母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不仅要告诉孩子如何做,更要把违反规矩的后果清楚地告诉他,使孩子形成心理警觉,不敢破坏规矩。

家教建议

任何约束性的规矩都要有处罚的措施,就像大人上班要遵守时间,如果违反要受到经济处罚一样,对后果有清醒的认识,孩子才会主动守规矩。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要把违反规矩的后果跟孩子讲清楚,让孩子不敢轻易破坏规矩。

方法一:父母要把惩罚措施制订好

规矩是用来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的,父母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不仅要告诉孩子该如何做,更要把惩罚措施制订好,告诉孩子这是执行规矩的必要手段。

孩子的自控能力一般都比较差,需要父母做好监督和约束。如果孩子个性较强,父母更要注意立规矩的分寸,既要体现出规矩的严肃性,也不能过于苛刻,要灵活设立一些惩罚措施。

方法二:定了规矩就要执行

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管教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些父母虽然也知道要用规矩来管孩子,但是立了规矩却不能按规矩办,结果收效甚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父母没有在孩子犯错后按之前的约定惩罚孩子。如此这般,孩子怎么会主动听话?

方法三:让孩子自己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孩子做错事后,很多家长都喜欢替他承担后果,比如,孩子迟到了,妈妈会向老师道歉“对不起,我们家起晚了”。这样做,不仅会让孩子失去责任心,更会使他失去反省自己的机会,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错误。因此,明智的父母从不替孩子承担后果,而是让他自己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对于任何人来说,改变习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更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精力做好引导工作。当发现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的时候,要及时给孩子立规矩,把后果都明确告之,并按规矩严格管教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