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嗅觉的生理机制

嗅觉的生理机制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嗅觉器官位于鼻腔。人的嗅觉器官在鼻子上部的上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称为鼻裂的地方。能够引起嗅觉的物质是千差万别的,但作为能够刺激嗅觉的物质又有着共同的特征。一般的固体物质,除非在日常气温下能把分子释放到周围空气中去,否则是不能引起嗅觉的。然而,长期接受同一种气味,会钝化嗅觉的感受力。嗅觉是引起回忆最重要的媒介。

(1)嗅觉器官:嗅毛的作用

嗅觉器官位于鼻腔。鼻腔的范围并不限于在面部突出的那一部分,鼻腔要往里延伸6~7厘米,与咽喉上部相通。把我分为左右两个鼻腔的隔板叫鼻中隔。从左右两个鼻腔的侧壁都有鼻甲向鼻中隔延伸。人的嗅觉器官在鼻子上部的上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称为鼻裂的地方。在鼻裂壁上所覆盖的黏膜中包含着嗅觉感受细胞。嗅细胞向外界的一端为嗅杆,嗅杆末端为嗅结,每个嗅结上有嗅毛。正是这些浸在黏液中的嗅毛,是接受有气味分子的地方。

(2)嗅觉的刺激:空气中的小微粒

能够引起嗅觉的物质是千差万别的,但作为能够刺激嗅觉的物质又有着共同的特征。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挥发性。给嗅觉以刺激的前提,是必须存在能够飘逸在空气中的很小的微粒,只有当这些载有气味的微粒作用于嗅觉时,人才会有嗅觉感受获得。

一般的固体物质,除非在日常气温下能把分子释放到周围空气中去,否则是不能引起嗅觉的。液体的气味同样只有变成蒸气后才能刺激嗅觉。因此,我们感受到强烈的气味,往往都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力。如对于温度高的汤和菜,对刚刚揭开锅盖的菜肴,嗅觉感到的香气,就特别明显。

对于不能挥发的固体食物来说,其香气一般不在饮食之前就被感知,而在咀嚼之后才能通过喉部返回到鼻腔内被感知,这也就是为什么干香一类的冷菜,在吃之前并没有什么香味,而吃时却会愈嚼愈香的缘故。

嗅觉刺激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的可溶解性。有气味的物质在引起嗅觉前,必须被鼻黏膜所捕捉。这意味着物质的微粒进入了溶液,也就是必须溶于水,或溶于脂类。

(3)影响嗅觉的因素:品种多多

人类我的嗅觉是十分敏锐的,能够分辨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气味。然而,长期接受同一种气味,会钝化嗅觉的感受力。“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不是由于香气的减弱,而是嗅觉感受力的弱化。所以在味觉审美过程中,不同香气的菜肴食品,往往更能增强感受的强度,引起更强烈的快感。

人类的我——嗅觉感受还制约于嗅觉记忆。我们常常把嗅觉得到的信息与储存的嗅觉记忆相对照,唤起相似的美好体验。嗅觉是引起回忆最重要的媒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