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睡前洗足夜好眠

睡前洗足夜好眠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温水洗足能增强血脉运行,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足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老年人运动锻炼后,用温水洗足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进食欲。所以在我国广大群众中流行着“饭后百步走,睡前一盆汤”“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等说法,这都说明热水洗足是很好的养生之道。足浴还可清洁皮肤,加强肌肉收缩,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老年人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浴后应及时擦干双足并注意保暖。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从健康的角度来说,也是很有道理的。人的活动离不开双足,脚的功能主要是行走和支撑人体的重量。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足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60多个穴位。如果双足患病,不仅给日常生活劳动带来不便,也会严重地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注意足的保健,对保证人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足浴是一种最简便易行的足部自我保健方法,不会产生副作用,特别适合于老年人保健。“人老足先老”,老年人多腿足不灵活,同时由于血管硬化,足部血液循环不良,很容易引起疾病,所以更应特别注意足的保健。我国民间歌谣云:“春天洗足,升阳固脱;夏天洗足,暑湿可去;秋天洗足,肺润肠濡;冬天洗足,丹田温灼。”足浴又可分为温水足浴和冷水足浴。

俗话说“寒从足起,冷从腿来”。意即人的腿足一冷,全身皆冷。我们人体接受冷热信号的感受器,在皮肤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足掌皮肤上的冷感受点比别的部位要多,所以,人体受冷首先表现在足部。再加上足掌同呼吸道的黏膜有直接的关系,双足受冷后,鼻部黏膜充血,血流迟缓,纤毛运动减弱或停止,分泌增多,溶菌酶抗体被稀释,平时存在于鼻内和上呼吸道的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引起伤风感冒或别的病症。温水洗足能增强血脉运行,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足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由于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和或消除一日来的劳累。常用热水洗足,还可调理脏腑,舒通经络,增强新陈代谢作用,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的目的。经常用热水洗足,还能刺激足部的穴位,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老年人常用热水洗足,不仅能防治消化不良、便秘、脱发白发、耳鸣耳聋、眼花、牙齿松动等,更重要的是能防治腿足麻木,腰酸腿软,行动无力,足心凉冷等一系列衰老之症。老年人运动锻炼后,用温水洗足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进食欲。

温水足浴的水温一般保持在40~45℃,水量以淹过足踝部为好,双足放入热水中浸泡5~10分钟,待两足充血发红后,用双手揉搓足心、足趾2~3分钟,每晚临睡前1次,经常搓揉足心,可以通心肾,使水火既济,导引肾脏虚火及上身浊气下降,令气血充足,就能濡养筋脉,从而使腿足坚强,步履矫健;搓足心有益于眼睛,能舒肝明目、宁心,对头晕目眩、心慌失眠等病症有治疗作用;搓足心还能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病等。国外医学专家把足掌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足掌心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所以按摩足心能强壮身体,防止早衰。揉搓足趾,也具有重要医疗保健作用,尤其对神经衰弱、顽固性膝踝关节麻木痉挛、肾虚引起的疾病、周期性偏头痛及慢性支气管炎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如在浴水中加入某些药物,还能防治感冒、足部疾病、冻疮和关节痛等症。尤其在长途跋涉、剧烈运动、劳动之后,用较热的水泡足,能增加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疲劳,减少局部乳酸聚集,防止肢体关节酸痛麻木。所以在我国广大群众中流行着“饭后百步走,睡前一盆汤”“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等说法,这都说明热水洗足是很好的养生之道。

除了用温水洗足外,还有的人喜欢用冷水洗足,现代医学认为,冷水足浴不仅使足部血管剧烈收缩,而且未受冷水刺激的其他部位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当双足接触冷水后,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都积极活跃,可以使人精神振奋。足浴时还会促使鼻黏膜温度升高,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增强御寒能力,防止感冒等。足浴还可清洁皮肤,加强肌肉收缩,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老年人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要注意冷水足浴的水温要逐步降低,一般可以从20℃开始缓慢降至4℃左右,也可以从夏季开始坚持到冬季,每日早晚各1次为宜。每次足浴前可先用手摩擦足部,使足部变得温暖,然后双足浸入冷水中,并用双足不断相互摩擦,直至足部潮红,每次2分钟左右。浴后应及时擦干双足并注意保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