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些人咳嗽动静比较大的心理原因

有些人咳嗽动静比较大的心理原因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在入静时,体内各系统的运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目前,又包含进了心理的动、静。现在我们以动静和谐论再回到那个久萦于老年人心际的“岁增而病衰”的潜在“心病”上。论断与今天的科学证明不谋而合,我们把它称为“嵇康定律”。在动、静之争中,动、静派都列出了动可延寿,静可延寿的证据,后来趋于统一,即动与静要巧妙地结合。

还有一个陈旧的保健观念,即“糟糕的健康状况是年岁增长的必然代价”。

动与静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王阳明全集·传习录》说:“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思问录·内篇》说:“静即含动,动亦含静”。人在入静时,体内各系统的运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神经系统的反应是,大脑皮层处于广泛的主动抑制状态,细胞活动的有序化程度提高,而间脑、脑干、脊髓直到外周神经及末梢感受器的兴奋化活动以普遍增强为主;血管系统的变化为:外周静脉血管容量增加,微循环的开放增多,回心血量减少,心脏负担减轻,心脏功能得到改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在入静过程中,都向有利于机体健康的方面变化。“入静”的作用在于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乃至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作用,来协调体内各系统及器官的功能,使其高度优化重组,进而使生命处于一种最佳的运动状态,即静中含动。而平日的动,多为局部的动,动中仍包含着静。平时所称的动、静多被理解为躯体性的,后来又增加了非常重要的领域,即脑动。目前,又包含进了心理的动、静。进取、天天向上乃至竞争等处于动态。而保持心静,保持一种快乐无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心态及性格。遇有不如意的事,不是愤怒,焦急、而采用“清心寡欲”的方法加以排除,即“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凡利害攸关者,采用“忍”和“忘”的处方,除烦恼,断妄想,善自排解,去掉愤怒与遗憾,才能使心境和身体平和。

现在我们以动静和谐论再回到那个久萦于老年人心际的“岁增而病衰”的潜在“心病”上。要打破年龄有害传统观念,才可彻底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活到天年。

人到底能活多大?“人生七十古来稀”——寿限70岁,后来,科学进步,医学发展,说法便纷纭了,例如80岁,100岁,120岁,甚至有说300岁的。但广泛赞同的,又有科学根据及有事实可考的是120岁。真是巧得很,我们祖先“天才的论断”也是120岁。《周礼》、《左传》、《庄子》都论述过人寿应逾百岁。嵇康的《养身论》说:“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论断与今天的科学证明不谋而合,我们把它称为“嵇康定律”。如今已有:①生长系数说;②性成熟系数说;③海弗列克系数说等科学证明,并已成为共识。关键是人如何可达此天年(参见笔者的《养生解惑》一书)。美国老年学会的座右铭说得好:

须使岁月充满生机;

莫让生命空添岁月。

“生机”的核心便是动静和谐。在动、静之争中,动、静派都列出了动可延寿,静可延寿的证据,后来趋于统一,即动与静要巧妙地结合。你的“天年”,即“应该活到的岁数”是120岁,那么你就没有理由认为自己“老了”,若才60岁、70岁便自认为老了,那是心理衰老。心理衰老,妨碍了你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动与静,陷入自误之中,从而妨碍你活到天年,故国际上流行着一句名言来帮助解除心理衰老。

假若你认为自己年轻,那么你就永远年轻;

假若你认为自己老了,那么你就真的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