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失眠的根源在哪

失眠的根源在哪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因素影响睡眠,很多有过失眠经历的人会同意这一点。失眠对身体的不良影响主要是功能性的,认为失眠会造成身体器质性损害的看法是盲目夸大失眠的作用。由于缺乏睡眠感,导致对睡眠更加敏感,促进失眠症状的延续。这些个性行为特征常使他们具有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冲突导致情绪唤醒,并好发生在晚间,影响睡眠。上述生活事件是造成失眠的重要原因,但在失眠慢性化的过程中,人的个性、对失眠的认识、睡眠行为就起了重要作用。

心理因素影响睡眠,很多有过失眠经历的人会同意这一点。当一个人明天就要考试,或者刚刚失恋时,晚上就很可能失眠。但是一些长期失眠的患者会说,我的情绪很平静,为什么还是天天失眠?其实心理因素同样对他们的睡眠产生着重要影响。

长期失眠的患者对待失眠常有这样一些错误的认识:①每天晚上必须睡足8小时以上。②长期失眠会给身体带来器质性损害,患各种疾病。③试图控制睡眠,晚上即使不困也要早早上床,把睡眠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正是由于这些错误的认识,使这些人对睡眠过分关注,进而引起对睡眠的恐惧和紧张,导致失眠。

其实,人们对睡眠时间的需求差异很大。在差异面前,睡眠质量比睡眠数量更重要。每个人不必计较每天晚上睡多少小时,以白天的精神状态为标准,只要感到精力充沛就行了。失眠对身体的不良影响主要是功能性的,认为失眠会造成身体器质性损害的看法是盲目夸大失眠的作用。应当放弃对睡眠的控制,困了就睡,睡不着就不睡。由于对睡眠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失眠者在上床后经常为睡不着而担心,这被称为对睡眠的预期性焦虑。情绪焦虑会引起人体生理代谢活动加强,晚间情绪焦虑水平越高,这些生理活动越强,结果就是失眠。失眠者对别人说,他们一天晚上只能睡2~3个小时,甚至彻夜不眠。这种主观感觉是不对的,他们的主观感觉和客观记录(多导睡眠图记录)相差很大,即客观记录患者已经睡着了,但此时叫醒他,他会说他还没有睡着。这种现象被称为缺乏睡眠感。由于缺乏睡眠感,导致对睡眠更加敏感,促进失眠症状的延续。

很多人都遭遇过短暂的失眠经历,但最后形成长期失眠的人只是少数,这部分人具有相同的个性特点:内向、敏感,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对自己的身体和工作能力缺乏自信,抗精神压力的能力不足。在对待失眠问题上,这些人过分关注周围环境。这些个性行为特征常使他们具有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冲突导致情绪唤醒,并好发生在晚间,影响睡眠。

有学者报道,75%的失眠症患者在出现失眠之前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应激性的生活事件,包括人际冲突、信任危机、缺乏社会支持、对他人的依赖得不到满足等。上述生活事件是造成失眠的重要原因,但在失眠慢性化的过程中,人的个性、对失眠的认识、睡眠行为就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要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以及对睡眠的客观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