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化系统疾病与钙代谢的关系

消化系统疾病与钙代谢的关系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体要维持良好的消化系统功能,补充钙剂是极其重要的,也是防止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肌肉的收缩强度与钙离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是密切相关的。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的维持与血钙水平有密切关系。血钙升高可使胃酸分泌过多,而胃酸分泌增加是构成溃疡的重要条件,这说明消化道溃疡的发生与钙代谢失常有关。
消化系统疾病与钙代谢的关系_钙生命之源

2.5 消化系统疾病与钙代谢的关系

img56

图2-12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图2-12)是人体摄取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它通过消化管的蠕动、消化腺的分泌及各种消化液的参与(如唾液、胃肠液、胆汁、胰液等),将流动于消化管道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以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等吸收入血,并通过肝脏等器官的加工、处理,供给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的需要。在这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中,钙离子发挥着重要作用。

钙离子在消化系统中不仅能维持、支配消化道平滑肌及各种消化腺的交感、副交感神经活性,而且参与消化酶的分泌、激活和发挥生理作用。如人体在利用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生化过程中,需要钙离子与淀粉酶结合,以激活淀粉酶,使其更快、更完全地将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而直接被肠道吸收利用。在蛋白质分解成为各种氨基酸的过程中,需要一种重要的酶—C激酶,而钙是C激酶必不可少的激活物质。同时,C激酶又是多种酶(鸟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酪氨酸羟化酶、色氨酸羟化酶等)的催化剂。因此,缺少钙的参与,消化功能就会受到明显的干扰与影响,从而导致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人体要维持良好的消化系统功能,补充钙剂是极其重要的,也是防止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2.5.1 补钙有助于治疗食道贲门失弛缓症

食道贲门失弛缓症是指食道下括约肌不能正常松弛引起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和食物反流,伴有食道上段的扩张。贲门位于食道下端与胃的连接处,也是胃的入口部位。胃的环行肌层在贲门处增厚,形成贲门括约肌。当食物通过食道下端时,贲门括约肌弛缓,食物即可进入胃内;食物通过后,贲门括约肌又紧张收缩,以防胃内容物逆流。如果贲门括约肌弛缓功能出现障碍,食物就不能顺利通过,此现象称为食道弛缓症或食道贲门失弛缓症,属食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多见于青壮年。

贲门失弛缓症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呕吐以及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甚至有窒息感,病因不清,常反复发作。进食过凉食物、过度疲劳以及大量吸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精神受到刺激时也可突然发作。目前对此症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解痉或扩张食道,严重时还要进行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莫大痛苦。

食道下端扩约肌的张力主要取决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钙离子作为神经兴奋和肌肉收缩之间的耦联因子,始终控制着肌肉收缩的起动和舒张的终止。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液钙离子的浓度差是1∶10,000。细胞兴奋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升高,随后出现部分肌肉细胞收缩。由于钙的摄入不足导致血钙下降时,可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神经肌肉的应激升高,随后出现部分肌肉细胞收缩。由于钙离子失去调节,所以肌肉只有收缩而无舒张。肌肉的收缩强度与钙离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是密切相关的。由此可以看出,食道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生与钙缺乏有关,在及时合理地补充钙剂的同时,应用钙拮抗剂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5.2 补钙可治疗胃肠痉挛性腹痛

胃肠痉挛性疼痛是儿童常见病。有的小朋友常常喊肚子痛,清晨吃饭时,突然捂着肚子大哭大闹或蹲在地上不起来,持续几分钟后,疼痛自然缓解,照常吃饭、玩耍。家人以为孩子肚子里有虫子,多次化验都未找到虫卵,吃了助消化药、解痉药、驱虫药后,腹痛还是莫名其妙地发作,每次都没有呕吐、发热。这种小儿腹痛的发生就与缺钙有关。

为什么小儿缺钙能引起腹痛呢?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约占体重的2%,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只有1%分布在软组织和体液中,参与机体的代谢活动。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的维持与血钙水平有密切关系。当机体缺钙引起血钙水平下降时,神经和肌肉兴奋性就会增高,胃肠道平滑肌受到轻微的刺激就会发生强烈收缩——肠痉挛,引起腹痛。当补充足够的钙后,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恢复了,肠痉挛性腹痛也就不治而愈了。

我国儿童的饮食结构及国内各方面多次营养调查均表明,钙是各种营养素中缺乏最严重、最普遍的,因此,如果孩子经常腹痛,首先应考虑补钙,同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腹痛。对因缺钙引起的腹痛,要注意补充足够的钙剂和维生素D,以满足机体各种代谢的需要,使肠痉挛性腹痛得以治愈。

2.5.3 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溃疡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引起的胃粘膜“自身消化”所致的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由于98%的溃疡发生在胃、十二指肠,故又称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二者同时存在时称为复合性溃疡。发病原因除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外,还与饮食不当、胆汁反流、壁细胞总数增加、紧张、焦虑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神经兴奋性增高等因素有关。消化道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慢性、周期性、节律性腹痛,气候骤变,饮食不当,过度劳累紧张、情绪激动时可诱发,病程可长达几年至几十年,冬春或秋季时易发病,制酸剂或解痉剂可缓解疼痛;②发作时可伴有呃气、反酸、恶心、呕吐、剑突下或右上腹有压痛点,缓解期无症状、体征。消化道溃疡常可并发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等。

img57

img58

血钙升高可使胃酸分泌过多,而胃酸分泌增加是构成溃疡的重要条件,这说明消化道溃疡的发生与钙代谢失常有关。由于饮食不当、胆汁反流、壁细胞数量的增加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因素,使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影响了机体对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体内缺钙,导致钙代谢紊乱,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胃肠道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可促进胃酸分泌,胃蛋白酶增加,从而导致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因此,对于消化道溃疡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注意补充足够剂量的钙制剂,具有降低胃肠道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胃酸和胃蛋白等作用,从而使消化道溃疡得以缓解和治愈。

2.5.4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且粪便带有大量粘液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发病原因与情绪紧张时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饮食不洁、食物过敏、受凉、某些肠道感染后过度疲劳等均有关。肠易激综合征多有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或腹泻便秘伴腹胀、消化不良和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钙离子在调节胃肠运动、胃肠水和离子运转中起决定作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由于长期慢性的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使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受到阻碍,体内缺钙致使血钙降低。低血钙又刺激了甲状旁腺素的分泌,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而肠道细胞钙离子浓度升高,可导致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因此,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及时合理地补充钙制剂,不仅可以缓解体内钙缺乏状况,还可以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在服用钙剂的同时服用钙拮抗剂,可显著增加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2.5.5 肝病患者需补钙

当发现经常恶心、呕吐、厌油腻或厌食、腹胀、乏力、头晕、巩膜发黄、小便发黄时,需考虑是否患了病毒性肝炎,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因为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比较严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的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目前,已确认的有七种不同病原的肝炎病毒。这7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脏疾病,分别称为甲、乙、丙、丁、戊、巳、庚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在中国约为10%。它的传播途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甲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途径传播。这种肝炎有季节性,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水源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生食水生贝类食物如毛蚶,可引起暴发性流行。如不诱发重症肝炎,一般预后是好的,多在1~3个月内康复。另一类是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血液和体液途径传播。巳、庚型肝炎可演变成慢性肝炎。七型病毒性肝炎在急性期症状及体征基本雷同,临床上除根据临床症状外,必须结合流行病学及血清学检查,全面仔细分析,方能做出正确诊断。中国现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即乙肝病毒携带者)1亿多人,其中有很多人是青少年

体内如有充足的钙,可保护生物膜,防止肝细胞坏死,对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生化工厂,体内维生素D首先在肝细胞内线粒体中转化成为25(OH)D,再经肾脏进一步转化成为高活性的1,25(OH)2D3。活性维生素D是调节钙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具有促进肠道和肾脏吸收钙的作用,并促进骨的形成和矿化。当肝功能受到损害时,可使维生素D的活化受到障碍,不仅影响钙质的吸收,而且影响到骨的形成及矿化。肝脏疾病,如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重症肝炎等患者的骨矿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低血钙率占39.6%,这说明肝脏疾病患者可伴有钙代谢异常。患有严重肝脏疾病时,可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使肠道对钙质的吸收减少。肝胆疾病患者还可因进入肠道的胆盐减少,使脂肪吸收减少,未被吸收的脂肪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钙皂”,引起钙缺乏。此外,肝炎病人多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使病人饮食中的钙质、维生素D、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均达不到高消耗的需要,加重了负钙平衡,引起低血钙,进一步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代偿性亢进,动员骨钙入血,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如果在重症肝炎治疗过程中使用激素类药物,会加重钙代谢异常,还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成活和活性,抑制蛋白质和粘多糖的合成,使骨基质合成受到阻碍,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

由于钙具有减少肝内水肿、增强毛细血管致密性、抗过敏和稳定自主神经末梢、提高T淋巴细胞活化度及机体免疫反应、减少肝实质和间质损害的作用。所以,对肝炎患者在进行抗炎保肝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不仅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热量,而且要供给充足的钙和适量的维生素D。补钙是肝炎病人必不可少的有效的保健疗法。

2.5.6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影响全身的慢性肝病。根据发病的原因和病理不同,我国目前对肝硬化采用病因分类和病理分类。按病因分,可分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虫病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心源性肝硬化、中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等10余种。

由于肝硬化是一种影响全身的慢性疾病,可直接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造成维生素D活性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利用减少,使患者体内钙质缺乏。此外,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改变所产生的食欲减退、腹胀等临床表现,又可使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体内钙的消耗增加,使机体缺钙更加明显。血钙降低,可引起机体钙、磷代谢紊乱,肝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肝脏血管收缩,肝血流减少,肝细胞功能障碍。对于肝硬化患者,除进行常规治疗外,还应及时补充钙剂。服用钙剂不仅可以缓解体内钙缺乏状态,还可以降低肝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增加肝脏血流,改善肝细胞的正常功能,成肌细胞松弛,降低门脉血流阻力,使硬化的肝脏得以恢复。如果在服用钙制剂增加血钙浓度的同时,再服用钙拮抗剂阻止钙进入细胞内,维持血钙含量,可使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2.5.7 痔疮与钙

痔疮,中国古代指“九窍中小肉突起”,如鼻痔、耳痔等。现代则多指肛门的痔疮。痔疮按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等三种形式。痔疮的发生多因肛门的血液循环不良或是排便的压力过大而引起出血等,因此便秘的人特别易患痔疮,常因局部炎症而引起其他感染,较不容易治愈。钙具有使血液循环良好,保持血管弹性和韧性的功能,若体内钙量供应充足,发生痔疮的概率就很小。此外,免疫系统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但只要确保细胞内外钙的浓度梯度平衡,补充足够的钙营养,即可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抵抗力,避免和减少感染,或使已感染的部位早日愈合。

总之,钙可以减少痔疮发生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加速它的愈合。

img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