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康是教育的出发点

健康是教育的出发点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和健康是托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大基石。党和政府对教育和健康事业都很重视,及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打造“健康中国”战略,并配套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措施。我家附近有两所大学,我经常到校内锻炼身体,看到去健身房、运动场健身的大都是俄罗斯在校的留学生,而我们中国的学生参加锻炼的很少,一对比,中国学生对健身健康太不重视了。

【喻世明言】

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毛泽东

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陶行知(教育家)

【警世通言】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影,而强健的活力就是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英国哲学家)

【醒世恒言】

未来不能交给那些没有接受过健康教育、本人不健康的人当领导。——中岛宏博士(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

教育和健康是托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大基石。党和政府对教育和健康事业都很重视,及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打造“健康中国”战略,并配套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措施。有意思的是,人们对健康和教育这两件人生大事,则采取了大相径庭的两种态度:对于教育是主动前行,对于健康则是被动等病。

由于教育对人们的成长进步更直接、更凸显,人们往往把学习教育看得更重、投资更多。有的家庭在规划晚辈的人生时,从结婚起步,从胎教开始,不惜时间、金钱、人力,全力以赴抓教育。但对健康人生的考虑则是采取了被动任其发展的态度,既无规划安排,也无具体措施。《弟子规》讲:“有余力,则学文”。我们现在是本末倒置,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好多学校一个空洞的口号。家庭围绕孩子转,孩子围绕分数转,学生白天上课、晚上补课、梦里还在听课,甚至节假日也被家长粗暴干预安排加课,还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除了吃饭、睡觉、方便、赶路,余下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学习,结果使孩子的身心受到压迫摧残,愉快的生活离他们越来越远。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成为家长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头禅。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健康是教育的出发点,说得多好呀!可是我们一些家长反其道而行之,特别是有些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毛泽东主席就学习健康问题曾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和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思想。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学校的体育课已经名存实亡,即使有也大打折扣,对于对抗激烈的项目更不敢涉及。有的学校担心学生参加快跑运动出问题而承担责任,取消了运动会长跑项目,这完全是因噎废食,完全是不负责任。古希腊格言讲得好:“如果你想变得健康,跑步吧!如果你想变得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变得美丽,跑步吧!”看来,他们把这些至理名言都忘了。凡此种种,造成的结果是现在的学生弱不禁风,抵抗力免疫力低,天一变就感冒。有的学生在操场站10分钟就晕倒,猝死的也偶有发生。我家附近有两所大学,我经常到校内锻炼身体,看到去健身房、运动场健身的大都是俄罗斯在校的留学生,而我们中国的学生参加锻炼的很少,一对比,中国学生对健身健康太不重视了。著名教育家张伯岑指出:“读书佳者,宜有健全身体。”可是我们的学生怎么样呢?应试教育扭曲了教育的政绩观,导致教育者对学生的体质状况相当淡漠,尤其是一些家长也默认了“以身体换成绩”的潜规则。2014年3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全国范围内千余小学生进行体质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健康指数为3.59(5分制),体质指数为3.50(5分制)。其中,感冒、龋齿、近视、睡眠不好等被戏称为小学生“职业病”。近期听到一个好消息,足球进学校,这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定会大有益处。

回想我们这一代人(20世纪50年代)的童年,在校学习不紧张,辅助教材少,有限的作业基本上在课堂就可完成。学习的第一首诗也很有趣:“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在邵雍的《蒙学诗》中,大家巩固了10个数字。孩子们活跃于田野间,奔跑在操场上,就是放学回家也要帮大人干活,挑水、割草、运煤、扫院,忙得不亦乐乎;如今的孩子,圈在小房间,呆坐于书桌(电脑)前,禁锢在学习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学习什么活都不让干或不干,真是不幸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指向性很强。当前,我国正在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德国哲学家曾指出:“有秩序的健康生活必须是教育的基础;同样也是教育的最初准备。”什么是最初准备,就是从小学开始就要把健康作为重中之重安排好。让防病养生知识与健康促进工作走进小学、中学、大学的课堂和操场,并学以致用,建立形成一套从家庭→学校→社会环环相扣的健康促进体系,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身心健康的新人,并把健康促进辐射到全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