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合理使用减肥药

怎样合理使用减肥药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常生理情况下二者通过调节相互制约,使人的进食热量与体内消耗热量保持平衡,使人的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临床上早期使用的大量减肥药品就是通过兴奋饱觉中枢而达到减肥目的的。国内外科学研究都证明,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也会引起肥胖。而体内脂肪在转化过程中需要多种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素的参与,人体一旦缺乏上述某些营养素,体内脂肪就不能及时转化为能量,日积月累从而形成肥胖。食物疗法可能是控制肥胖或减肥的关键。

肥胖不是凭感觉来判断的,只有达到一定程度,且其肥胖影响到健康时才需要减肥。也就是说,体重指数[体重指数是判断肥胖最常用的标准,即将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的平方(平方米)]要在24以上才算肥胖,且25~29仅属轻度超重,指数达到30以上才算严重超重。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人体重仅超1~2千克,腰围大1~2厘米,就盲目说自己肥胖,盲目使用减肥药。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目前公众在减肥中存在很大误区,选择减肥药时不问成分和药理作用,据调查我国有40.2%的使用减肥药者根本不知道所用药物的作用方式,有14.3%的使用减肥药者仍不知晓国内外早已禁用芬氟拉明等药品。所以,作者呼吁所有想减肥的消费者首先应考虑减肥安全第一;只有在向专业医生咨询后,方可选择适合你的减肥方法。

1.肥胖与减肥 人的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超过标准体重的20%时,医学上称为肥胖症。尚未见到内分泌及代谢性病因者统称为单纯型肥胖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体重超重与肥胖混为一谈,所谓过重,是指超过按身高、年龄、性别、体型而确定的理想体重的20%以上。对于运动员来说,可能超过标准体重的20%,但并不肥胖。

(1)肥胖分型:肥胖通常分为早年肥胖和晚年肥胖;早年肥胖是以脂肪细胞异常增多为特征,始于儿童期,此时脂肪组织的细胞处于分裂旺盛期,呈全身分布,较不易控制。据北京儿科研究所主持进行的全国0~7岁儿童单纯型肥胖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肥胖症儿童年平均增长率达9.1%(此项计划历时10年,调查样本量达208 620人)。因此,我国有关专家已就肥胖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提出了合理建议。晚年肥胖与早年肥胖不同,其特征是正常数量的脂肪细胞肥大,通常发生在脂肪组织中细胞分裂停止之后,而肥胖分布以躯干为主,通过饮食控制和调整膳食结构可以获得较好的控制。

肥胖多见于40~50岁的中壮年,而60~70岁以上老年人则少见;男性脂肪分布以颈及躯干为主,女性则以腹部、臀部及四肢为主。

(2)肥胖的原因:至于造成肥胖的原因,有许多不同的见解。首先要数肥胖家族史,肥胖的遗传因素是肯定的;第二要数内分泌因素,我们知道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在大量单纯型肥胖症患者血浆中胰岛素基值及葡萄糖刺激后的分泌值均偏高,刺激脂肪合成引起肥胖。肥胖第三个原因与人的神经精神因素有关,研究证明,下丘脑调节食欲的中枢中腹中核为饱觉中枢,当其兴奋时产生饱胀感而不想吃东西,当其功能被破坏时,则食欲大增;腹侧核为食饵中枢,当兴奋时食欲亢进,破坏时则厌食。正常生理情况下二者通过调节相互制约,使人的进食热量与体内消耗热量保持平衡,使人的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临床上早期使用的大量减肥药品就是通过兴奋饱觉中枢而达到减肥目的的。最后一个肥胖原因就是吃得过多而运动量不足而引起的。

2.减肥的依据与程度 要决定什么样的人应该减肥,应该减轻多少体重以及怎样减少体重,在减肥前就要弄清遗传史,发育阶段,能量平衡,身体素质,脂肪分布,心理、行为标准,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程度,并发症及伴随的疾病等。长期以来人们对肥胖的理解存在严重的偏差和误解。其实既便是年轻女性亦不是越瘦越好,所谓的“骨感美”是错误的。

据2001年6月中旬召开的“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报道,鉴于我国肥胖者人数逐年上升,专家们不得不修改肥胖的判断标准,由亚洲地区规定的体重指数23提高到24。另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2001年6月中旬在北京公布的90年代中国肥胖汇总报告给中国人肥胖重新下了定义,即当体重指数大于24时为超重,大于28时为肥胖。男性正常腰围应在85厘米内,女性的腰围应在80厘米以下。本项最新标准依据有两条,一是根据“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诊断建议”,二是根据我国最新调查,覆盖我国21个省市和台湾的24万余人得出的。另外减肥的依据与程度还要考虑其他相关因素,如具备下列特征的妇女应该减肥:病态肥胖、继发性肥胖并发症、有严重肥胖症遗传史、腹部增大。相比之下,臀部和大腿过度肥胖的妇女,如果本人没有肥胖症史或有关遗传史,节食将会带来不良影响,并且试图不顾饥饿来维持长期低热量饮食,常常会导致感官适应性改变。包括水的平衡、新陈代谢率和食欲的改变。新陈代谢率降低,会使供给人体消耗的热量越来越少。因此,妇女每次节食,其减肥的速度都会比上次低。控制饮食往往还会引起暴饮暴食。所以,在考虑减肥时要充分认识这些变化。

3.怎样有效地控制肥胖 随着体重超重和患肥胖症群体的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关注肥胖给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同时,专家们又告诫广大肥胖人群,目前世界上还未发现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减肥药,单纯靠减肥药获得永久性减肥效果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有效地控制肥胖,就从世界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不外乎以下4种方法。

(1)改善饮食结构:改善饮食结构与单纯控制饮食是两种概念,试图靠单纯控制饮食的方法常常是难以奏效的,而关键是要改善膳食结构。过去人们认为肥胖似乎都是由于营养过剩引起的,其实并不尽然。国内外科学研究都证明,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也会引起肥胖。有些人肥胖,脂肪在体内大量储存、堆积、并不是单一的营养积累,而是饮食中缺乏某些能将脂肪转化为能量的营养素。只有当体内能量得以释放时,脂肪才能逐渐减少。而体内脂肪在转化过程中需要多种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素的参与,人体一旦缺乏上述某些营养素,体内脂肪就不能及时转化为能量,日积月累从而形成肥胖。40~50岁为肥胖高峰,正是因为这个年龄段开始贪吃、贪睡、怕动、易累,促使了肥胖发生。若能在中年阶段注意饮食结构,有意识地多吃一点富含维生素B6、维生素B2及烟酸的食品,如猪肝、蘑菇、奶类、豆类、蛋类,甚至补充一定量的瘦肉都会极大地改善食物中的营养素结构。作者建议肥胖者的食谱应杂一点,面要广一点。食物疗法可能是控制肥胖或减肥的关键。

早在1980年,美国率先推出了《营养与健康:美国人的膳食指南》,之后,法国、加拿大、英国、奥地利、瑞典、日本、波兰等国纷纷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并推出了各国的膳食指南。我国早在1989年中国营养学会就制定并向社会推荐了《我国的膳食指南》,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膳食八原则:“食物要多样,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它对指导我国公众科学膳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2年,我国又进行了第3次全国营养调查,鉴于我国人群营养状况的变化及营养科学研究的进展,对我国1989年制定的《我国的膳食指南》进行了修订。于是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向全国推荐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增加了“每天吃奶类(因为营养最丰富)、豆类或其制品”和“经常吃适量的鱼、蛋、禽、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同时还增加了“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协调,保持适宜体重”等条款。所以,作者建议所有体重超重者,尤其是所有肥胖症患者,在考虑减肥时,首先要按照我国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改善你的饮食结构。

(2)锻炼疗法:锻炼疗法的科学依据是要让肥胖者的热量摄入与体内热量消耗保持平衡,让摄入的多余能量通过锻炼设法消耗掉。否则,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所以,在减肥当中,除了要改善膳食结构,还要增加体育锻炼。锻炼的运动量取决于肥胖的程度、肥胖者身体素质以及热量摄入的控制情况。对每一位肥胖者采用统一的锻炼方案是不科学的,要根据上述情况具体确定才能收到良好的减肥效果。

(3)药物疗法:对于严重肥胖者,在统筹考虑改善膳食结构,制定合适的运动量的前提下,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可服用国家允许的减肥药。在2000年上海肥胖症防治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在考虑使用药物减肥时,以“不厌食、不腹泻、不乏力”为减肥原则。瘦身瘦出神经质,瘦身瘦出厌食症,年轻女性瘦身瘦出闭经等都是违背科学的减肥。

(4)手术疗法:对某些因职业需要一定体型的肥胖者可考虑手术疗法,亦称为“物理疗法”,利用吸刮刀去除人体内积存的脂肪。去脂减肥方法较多,如早期的开放式连续切割技术、封闭式切割技术,后又提出局部“脂肪溶解术”,即在术前,在皮下注射200~300毫升的低渗盐水和适量透明质酸酶,使局部脂肪细胞肿胀、细胞膜破裂,采用钝性吸管及隧道技术将脂肪吸出。20世纪90年代初又发展了超声吸脂术、激光辅助吸脂术及注射器法脂肪抽吸术等。但一旦手术不当,可引起皮下硬结、色素沉着、皮肤坏死和组织损伤、感染,甚至出现脂肪栓塞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对普通肥胖人群不要轻易听信小报广告宣传,只要充分考虑改善膳食结构和保持足够的运动量,多吃蔬菜、水果等,就会收到良好的减肥效果。如能较长期地饮用乌龙茶、草决明茶、绿茶都会帮助你改善营养素水平和保持你的正常体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