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脚气病与维生素的发现过程

脚气病与维生素的发现过程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维生素B1还有增进食欲与消化功能、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等作用。人体缺乏维生素B1,可引起脚气病,是目前众所周知的事情。维生素B1的需要量可依据人体体重及维生素在小肠的合成量和每天摄取食物的热量来决定。严重腹泻、发热、感染、外科手术时,维生素B1的需求也要相应增加。在安全范围内使用维生素B1,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但维生素B1过量可引起腹泻。摄入过量维生素B1易产生不良反应,如可发生变态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

维生素B1生物化学名称叫硫胺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人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新陈代谢,而人体热量主要来自糖类的代谢过程,维生素B1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作为辅酶参加糖类代谢,使这个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另外,维生素B1还有增进食欲与消化功能、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等作用。

人体缺乏维生素B1,可引起脚气病,是目前众所周知的事情。现在它虽然已很少发生,可是,以前脚气病却像“脚镣”一样,使众多患者步履艰难,备受痛苦折磨,甚至丧失生命。脚气病在发病初期没有什么特异的症状。患者只是有疲劳、小腿肌肉压痛、脚腿无力及消化不良、精神忧郁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脚气病的典型症状。脚气病的典型症状:小腿瘦弱无力、沉重,四肢肌肉萎缩、干枯,起立困难,发生垂腕、垂足、痛觉消失,最后腿脚僵直,甚至因呼吸困难而死亡。还有的病人表现小腿和全身水肿,心脏扩大,心搏缓慢,最后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如果孕妇患脚气病,也会殃及所生的婴儿,如不及时抢救,极易造成婴儿夭折。

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瘦肉及动物肝脏、杂粮(如糙米、小米、玉米面、荞麦面、黑面)中。只要人们在日常膳食中注意常吃这类食物,做到主食合理搭配,粗细杂粮混吃,就能使人体摄入充足的维生素B1,保证它发挥维护循环、消化、神经和肌肉系统的功能,而不患脚气病。如果饮食习惯不良,平时只吃精米白面,不吃粗杂粮,再加上天气炎热、劳动强度大,体内维生素B1丢失多,就会因维生素B1缺乏而患脚气病。这也是我国南方过去脚气病发病高的主要原因。

维生素B1的需要量可依据人体体重及维生素在小肠的合成量和每天摄取食物的热量来决定。当摄取较多的热量特别是糖类时,维生素B1的摄取也要随着增加。怀孕、授乳时,每天则需要1.4毫克的维生素B1。严重腹泻、发热、感染、外科手术时,维生素B1的需求也要相应增加。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我国居民维生素B1的每天摄入量为:婴儿0.4毫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至12岁儿童为每天1.3毫克。青少年正值身体发育,运动量大,需要量也较多,如16岁女性为每天1.6毫克,男性为1.8毫克。成年人和老年除了重体力劳动者消耗量大外,一般每天在1.1~1.3毫克。孕妇与乳母的需要量也要增加,孕妇每天是1.8毫克,乳母则是2.1毫克。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饮食多样化,可吃些杂粮、糙米和粗面,这样可增加维生素B1的摄入量。另外,菜谱中增加黄豆芽、花生、猪瘦肉等亦可增加维生素B1的摄入量。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食用精白米、精白面,又常饮酒,那么维生素B1缺乏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经常食用快餐的人,不仅无法摄取到维生素B1,还会大量消耗维生素B1,这时可服用维生素B1片进行补充。维生素B1是季铵类化合物,在肠内吸收不完全,每日口服40毫克最多能吸收8~15毫克,加大剂量亦不能增加吸收量。最好分几次服用,吸收总量则可增加。丙硫硫胺和呋喃硫胺内服后吸收较好,可在体内转为硫胺而发挥作用。

关于维生素B1的需要量,有几点尤其值得注意:①在所有维生素中,维生素B1在体内的贮存量是最少的。据观测,成年人身体里含有大约30毫克,因此必须经常补充,否则会造成缺乏症。②维生素B1在加工、烹调过程中极易分解、流失。如精米精面就比普通米面的含量少得多。而米面是我国居民获得维生素B1的重要渠道,因而长期专食精白米面者需注意防止维生素B1的不足。③在大运动量、重体力劳动和发热、传染病、慢性病或外科手术期间,维生素B1的消耗量大大增加,往往需要额外补充。此外,饮酒过量的人,也需补充适量的维生素B1,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维生素B1的消耗增加而吸收又减少。

在安全范围内使用维生素B1,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但维生素B1过量可引起腹泻。维生素B1过多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可导致神经过敏、抽搐、头痛、乏力、震颤、神经肌肉麻痹、脉搏加快、周围血管扩张、心律失常、水肿、肝脂肪变性等。肌内注射可发生荨麻疹或过敏性休克。大量使用维生素B1还可引起另一种B族维生素——烟酸的缺乏。摄入过量维生素B1易产生不良反应,如可发生变态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也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动过缓、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肌无力甚至瘫痪、短暂的血压下降等现象。一旦发生维生素B1过量时,可选用抗组胺药,也可使用维生素B2或维生素A,以产生拮抗作用而缓解症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