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液成分的改变对血液流变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按摩后,健康人白细胞总数增加,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白细胞的噬菌能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强。对贫血患者的按摩显示: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血流阻力是血液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小血管管径有密切关系。在按摩前后有人进行了对比,发现按摩使局部毛细血管的开放量增加。研究亦发现被按摩部位的毛细血管数,较按摩前增加了 50 多倍。

(一) 加速血液流通

加速血液流通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动脉与静脉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压力差,如果这个压力差达不到一定的数值,血液流动减慢,甚至停留,则形成瘀血。按摩手法虽然作用于体外,但手法的压力能传递到血管壁,使血管壁有节律地压瘪、复原。在压瘪时,在按压处的近侧端,由于心脏的压力和血管壁的弹性,局部压力急骤增高,急速放松压迫,则血液以短暂的较大的冲击力向远端流去,由于动脉内的压力较高,不容易压瘪,而静脉内又有静脉瓣的存在,血液不能逆流,故实际上是驱动微循环内的血液从小动脉流向小静脉。由于血液中物质的交换是在微循环过程中完成的,故按摩对促进微循环中血液流通的意义重大。实验发现在肩部进行按摩时,手指的甲皱微循环明显加快,指端血管容积增加,而这一容积的增加,在按摩停止后一段时间开始出现。在动物的腹部使用摩法后,动物肠的微循环微血管清晰度、微血管的排列,襻顶瘀血、流速流态及血色的改变较为明显。

(二) 改善血液流变

血液的黏稠度越高,越不容易流动。血液的黏稠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血液流动速度有关,血液流速越快,黏稠度越低;流速越慢,黏稠性越高;当流速减低到一定程度时,血液就会聚集、凝固。而按摩通过手法挤压的作用,可以提高流速,改善血液的流变。研究证明,按摩对瘀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一定的影响:全血比的黏稠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亦得到增强,血液流速得到明显提高。血液成分的改变对血液流变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按摩后,健康人白细胞总数增加,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白细胞的噬菌能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强。对贫血患者的按摩显示: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三) 降低血流阻力

血流阻力是血液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小血管管径有密切关系。根据流体力学计算,血管的阻力与管径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即使血管管径的微小变化,亦可较大幅度地降低血液流通的阻力。研究表明:按摩手法可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大管径。另外,通过使用手法一方面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另一方面促进血液中游离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解、排泄,从而促进小动脉管径扩张,而降低血流阻力。

由于手法对躯体外表的压力和手法操作时产生的摩擦力,可大量地消耗和去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从而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管道的通畅性,降低血流阻力。

(四) 改善心脏功能

心脏有节律的搏动是形成血液循环的主要因素,心脏每搏输出量是衡量循环功能的主要标志。研究表明,通过适当部位的按摩,可以改善被按摩者的心功能。有人选用内关、心俞两穴进行按揉,发现按摩后心率减慢,心肌舒张期延长,血液灌注也随之增多,提高了心肌的氧供,左心室舒张末压降低,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增强。

(五) 促进微循环建立

在机体中,微细而呈网状管道的血管称为血管网,其中的血液循环称之为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在安静情况下,平均仅有 8%~16% 的毛细血管是开放的。在按摩前后有人进行了对比,发现按摩使局部毛细血管的开放量增加。据此又进一步进行动物实验,对家兔跟腱切断再缝合,缝合后行局部按摩治疗,发现按摩局部毛细血管的开放量最高增加到 32%,治疗组跟腱断端有大量小血管生成,形成新的血管网,而对照组动物仅跟腱周围组织中有一些管壁增厚并塌陷的小血管,血管中还有许多血栓形成,呈瘀血状态。由于有新的血管网的建立,按摩组断裂跟腱的修复较未按摩组快。研究亦发现被按摩部位的毛细血管数,较按摩前增加了 50 多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