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人如何冬季进补

老年人如何冬季进补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人患病以虚证为多,所以药多用“补”。老年人是否需要进补,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这类老人,原则上不提倡进补。尤其是对于病后、术后及平素体质较差、容易患病的老年人,适当进补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病后、术后之人,因疾病或手术的“打击”常导致老年人极度虚弱,此时急宜进补,但要注意根据老年人的体质及气血盛衰、虚损程度选择不同的补药。

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也有所减少,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肌肉萎缩,落齿,咀嚼能力差,头发白而稀少,耳聋、眼花、健忘、夜尿多、失眠、骨质疏松等。中医认为,这都是肝肾不足的结果,针对这些情况,可适当地用滋补肝肾的中药和补品来补益身体,增加抗病能力,延缓衰老,抗病延年。此外,正常老年人每天需要铁10毫克以上。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常发生营养不良,易出现头晕眼花,精力不足,容易感冒,皮脂腺萎缩等。老年人在食物的选择上不宜多食油炸的、黏性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也不宜多食胆固醇高的食物,如猪油、牛油、羊油、肥肉、动物内脏等。平常可选用人参、何首乌、枸杞、杜仲、冬虫夏草、蜂蜜、核桃仁、鸽肉、海参等补药和补品,以及苋菜、西红柿、橘柑、黄豆、牛奶、鸡蛋、青菜、胡萝卜、菠菜、油菜、扁豆及含钙、磷、铁、维生素多的其他食品。一定要保护肠胃的消化功能。

老年人患病以虚证为多,所以药多用“补”。然而无论多么好的药,只有“对症”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否则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老年人是否需要进补,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部分老年人,虽年事已高仍身强体壮,精神矍铄。这类老人,原则上不提倡进补。但绝大部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精血不断衰耗,脏腑生理功能减退,体内气血阴阳平衡能力及对外界反应能力降低。因此,有人认为“虚”是引起衰老的原因,也是导致老年人疾病的根本。所以适当进补可以起到预防疾病,抗老延年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病后、术后及平素体质较差、容易患病的老年人,适当进补更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平素身体虚弱,但无大病之人宜用平补或食补,即选择药性平和的药物或将药食同源之品做成药膳,在进食的同时进补,从而起到强身防病的作用,但要注意用量适当。对于病重之人,在用药攻邪的同时,亦应注重补虚。特别是对于亡阴、亡阳者宜峻补,应选用高效、速效补剂以挽其危重。对于真元大亏、五劳七伤者宜选用味厚药物以填其精髓。老年人患外感热病之后,常出现阴液耗伤,此时宜补而兼清,即在扶正的同时兼清透余邪。如单纯用滋补之品易导致余邪不去,有闭门留寇之嫌。对于病后、术后之人,因疾病或手术的“打击”常导致老年人极度虚弱,此时急宜进补,但要注意根据老年人的体质及气血盛衰、虚损程度选择不同的补药。对阴虚者,养阴药不可过于滋腻;对于阳虚者补阳药不可过于刚燥;对于气血俱虚者用药当通补结合,以免滞塞不通。

人到中年以后,由于新陈代谢功能逐渐减弱,排泄功能日益降低,废物停留体内,势必造成气血流行阻滞,影响身体健康。促使机体气血流畅,消除代谢废物,使脏腑、气血恢复和维持正常的功能,保持动态平衡,对中年人来说,是另外意义上的一种“进补”。专家发现,人体衰弱的主要原因不是“虚”,而是气血失畅失衡、瘀血作祟,所以主张以动养生。如果将补药与活血药合在一方之内,动静结合,补而不滞,既能消除补药的黏腻之弊,又可发挥补药的功效,可谓一举两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