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康人体质类型的自测方法

健康人体质类型的自测方法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这6种体质类型的主要特征之后,再来介绍如何进行体质类型的自测。此外,舌质暗,且呈现青紫色,又与“瘀体”的舌质情况相似。他分别抓住了倦体与瘀体的主要特点,他确实是属于倦体与瘀体的一种复合类型。因此,这位先生的体质类型是因气虚为主,并和血瘀共同存在而形成的倦体和瘀体的复合型体质。病理体质可以转为正常体质,正常体质也可以转为其他类型的体质,不同类型的病理体质也可以互相转变的。

六、健康人体质类型的自测方法

每个人的身高、胖瘦、面貌、声音各不相同,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不一样。每个人容易得什么病?应该多吃什么、避开哪些食物来增强体质?更是不一样的,那得由各人的体质来决定。那么,体质是什么呢?比较权威的说法是:“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代谢、功能与结构上相对稳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着他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对于体质的分型有许多种分类方法,我们采用的是匡调元教授6个基本类型的分类方法:常体(正常质)、倦体(倦 质)、湿体(腻滞质)、寒体(迟冷质)、热体(燥红质)、瘀体(晦涩质)。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对照和自测。以下先对每一种体质的基本特征进行介绍。

(一)常体(正常质)的特征

1.身强力壮,肥瘦适中。

2.面色润泽,神采奕奕。

3.耐寒暑,经得起风雨,不容易感冒。

4.适量喝水。每日上、下午各喝一杯水就基本上可以满足生理上的需求了。

5.胃口好,不贪食,也不厌食,食后无饱胀、嗳气等情况。

6.二便通调。大便每日一次,即使隔日一次,也没有腹胀、便干等症象。

7.舌象正常。舌苔薄白,不腻不燥;舌质淡红。舌体不胖、无齿印,无瘀点、瘀斑等。

(二)倦体(倦 质)的特征

1.面色 白。面部色淡且无光泽。

2.气短懒言。有气无力,声不远扬,不愿多讲话,多讲易疲劳,越讲声越低。

3.动辄汗出。不动不出汗,稍一劳作即有汗出,但此时人却不觉得热。

4.乏力眩晕。稍一劳作即感乏力,头晕目眩,头脑一片空白,但只是一晃而过。

5.手脚易发麻。肢体稍一搁置即会发麻,这并不是受压过久所致。

6.心悸健忘。心悸,常有心律不齐;记忆力下降,甚至转身即忘。

7.有脱肛或子宫下坠感。特别是明显疲劳的时候,有内脏下沉的感觉。

8.月经色淡量减,二三天即净;或者相反,经色不淡,经量增多,八九天才净。

9.舌质色淡。

(三)湿体(腻滞质)的特征

1.形体大多呈现肥胖,当然也有不胖的,面色萎黄如姜。

2.胸满昏眩。胸满、呼吸不畅,或有痰;头昏目眩,有时恶心、呕吐。

3.身重如裹。头及身体似乎裹有一层紧身衣服,肌肉发胀、乏力,不想活动。

4.口有甜腻的感觉。口中发黏,尤其是早上,甜味往往在饭后多现。

5.口干但不欲饮。即使喝了水,只有腹胀,但仍口干。

6.大便不实。大便不成形,每日几次,有时腹胀。尿常混浊,多泡沫。

7.舌苔腻。舌苔可厚可薄;颜色可以是白色,也可能是灰、黄或黑色。

(四)寒体(迟冷质)的特征

1.形体或胖或瘦,胖者多呈现为一种虚胖的样子。

2.面色不华。面部少血色,常白中带青,且无光泽。

3.唇淡口和。口唇色淡,口不渴,不想喝水。

4.喜热饮。喝凉水或吃冷饮即会引起胃痛、腹痛或腹泻,喝热饮则全身舒坦。

5.形寒肢冷。身体喜取蜷缩位,手足冰冷。夏天尚可,冬天难熬。

6.肌冷自汗。容易出汗,出汗后皮肤多凉。

7.夜尿清长。一夜小便三四次,尿量多而色清如水。

8.大便溏薄。大便次数多,不成形,溏如鸭粪,尤其是清晨时便急,一泻为快。

9.耳鸣、耳聋。耳鸣多年,耳聋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

10.舌质色淡,舌边常有齿印。

(五)热体(燥红质)的特征

1.形体大多消瘦,目光有神,动作较敏捷而性急。

2.皮肤色深,面色也以深红色为多。面色、口唇、牙龈、鼻子大多都红,可有牙龈出血。

3.口燥咽干。口干多饮水,饮不解渴;咽鼻干痒,夜半咽干尤甚。

4.喜冷饮。爱喝凉水,不喜热茶。

5.少眠心烦。心急、心烦,多动多思,易失眠、易惊醒、易发怒,手足心热。

6.耳鸣耳聋。耳鸣时有时无,因人而异;耳聋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

7.尿黄短少。尿色黄,尤其是早上第一次小便。

8.内热便秘。大便干结,甚至成粟子状,几日一次,多伴有痔疮。

⒐舌质红、舌苔少。舌苔少或光,可以是全舌光剥,也可以是舌头的部分地区,如舌中央或舌根部的舌苔局部剥脱。

(六)瘀体(晦涩质)的特征

1.肤色晦暗。皮肤晦暗无光泽,尤其是面色晦暗为著,如蒙尘埃。

2.口唇暗或紫,尤其是唇缘最为明显。

3.眼周呈现黯黑或紫色。有的仅表现在下眼睑,往往伴下眼睑轻度浮肿;有的整个眼周围呈现均匀性黯黑或紫色,颜色有深有浅。面部可能同时有黑色素斑点沉着,原来的雀斑色素也显得更深。

4.肌肤甲错。皮肤粗糙、落屑、干燥,甚至如鱼鳞状;手足甲增厚、变硬,状如石灰,刮之不去;轻者指甲面高低不平,有条状或点状白色花纹。

5.丝缕斑痕。面颊上有扩张的血丝,手压之即退,手一放开血丝重又出现。有时身上也有。中年妇女大腿内侧可以见到的丝状小静脉是正常情况,不属于此。

6.胸腹痞闷作胀。胃脘部有饱胀,持续时间较长,小腹部时胀时消,按之略有不适。

7.身有痛处。在头、胸、双胁、腹、背、腰或四肢部位有固定的疼痛,或如气胀,或如针刺,时时发作。

8.舌质青紫。舌质呈现为青紫色或舌质暗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了解这6种体质类型的主要特征之后,再来介绍如何进行体质类型的自测。首先,找出自己与常体(正常体质)或别人有哪些不同,特别是哪一些是最突出的。这可以从自身的体力、面色、舌苔舌质、怕冷怕热、大小便情况等多方面去考虑。例如有的人特别容易疲劳,有的特别容易出汗,有的特别怕冷,有的手足心发烫、又经常便秘;有的胃口一直不好、舌苔腻、有口臭等等。针对这些不同特点,分别与5种病理体质(寒、热、倦、湿、瘀)的基本特征去对照,找出最接近于自己的一个基本体质类型。

读者可能很难确定自己究竟是6种中的哪一种,也可能会发现自己分别具备了2种,甚至是几种类型中的某些特点,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里再要说明的是:体质类型是复杂的。基本类型定的是6个,但具体分析起每一个人的体质时,我们就可以分出十几种,甚至于几十种不同的类型来。因为,非常典型的某一种基本类型的人是很少的,而不典型的人却很多。每个人都可能有2种或2种以上基本类型中的某些特征,只不过它们的轻重不同而已,互相交叉混杂在一起。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属于复合型的体质。那么,体质类型不就没有一个基本规律了吗?经过认真分析,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体质特征中,必定有一个体质类型是主要的,其他是次要的、夹杂的;也可能其中一个是先导的,另一个类型的特征是继之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首先确定自己主要所属的是哪一个体质类型。例如气虚和血瘀征象同现,也就是倦体与瘀体特征共存在一体。临床观察发现: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大约要占到男性的1/4以上,但是这些人又不完全相像,每个人具备各自的特点。有的儿科医生告诉我们,在儿童中,除常体(正常质)以外,最常见的却是以气虚和痰湿两种征象同时存在,这也即是倦体与湿体特征共存的体质。

在定出主要体质类型后,可再确定一下是否有兼夹类型的可能。有人说自己像只“热水瓶”:里面热、外面冷。冬天特别怕冷,平时穿的衣服也比别人多,但是还兼有午后手足心发烫、大便秘结等内热现象。这到底是属于寒体,还是属于热体呢?实际上,这是一种典型的寒热夹杂的复合型体质,也可以称之为“虚人体质”。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看,冬天特别怕冷,平时穿的衣服也比别人多,是属于肾阳(虚)不足的表现。而午后手足心发烫、大便秘结等内热现象,是肾阴(虚)亏损而虚火上炎的表现。所以,对于这类体质人群的饮食安排,既不宜多用温热食性的食物,又不能常用寒凉食性的食物,平时应以平性食物为主,多选用有补肾健脾的食品,但又不能过于滋腻以免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根据季节或身体的具体情况,某些时候也可以适当选用一些温性或凉性的食物配合在其他食物之中进行烹调制作,应密切观察食后身体情况的反馈结果,以此来决定今后是否能选用这些食品。

其次,还会发现自己的情况与体质类型表中所列举的各项特点在程度上有一定的差距,或者不一定能全部都具备这些特点,这又如何来分析和把握呢?因为,各体质类型所举出的特点都是比较典型的,不一定会与每个个体相符合,我们应该要抓住其主要的、本质的部分。例如有人觉得自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乏力,容易疲劳,动辄汗出,舌质较暗并呈现青紫色,对照体质分类表的各项内容后,觉得有点像“倦体”这一类型,但与典型的表现相比,自身的程度都较轻,还有些现象(如面色 白、眩晕、心悸健忘、脱肛感等)自己却没有,是否能算倦体这一类型呢?此外,舌质暗,且呈现青紫色,又与“瘀体”的舌质情况相似。到底是何种体质呢?实际上,这位先生的自测基本上是正确的。他分别抓住了倦体与瘀体的主要特点,他确实是属于倦体与瘀体的一种复合类型。从中医理论来分析,乏力、容易疲劳,动辄汗出,是气虚主要且又典型的临床表现,由于气虚程度很轻,所以没有脱肛感等现象;倦体的一些基本特点是由气虚和血虚两个方面来构成的,除气虚外,还有一些表现是血虚的征象,因为他无血虚,所以就不会出现这些血虚的表现了;至于舌质较暗并呈现青紫色,这是血瘀的典型表现,所以他也具有瘀体的基本特点。中医认为,血瘀与气虚有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气虚的推动无力,才会造成血液的瘀滞。因此,这位先生的体质类型是因气虚为主,并和血瘀共同存在而形成的倦体和瘀体的复合型体质。

还要指出的一点就是:体质的类型是可以转变的。病理体质可以转为正常体质,正常体质也可以转为其他类型的体质,不同类型的病理体质也可以互相转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