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人民最需要的记者

做人民最需要的记者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写的新闻作品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广电总局抗震救灾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获“中国阳光记者”称号。人民最需要记者在重大灾害事件面前最快地传递信息,鼓舞信念。“5·12”汶川特大地震报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批派出了20多名记者,在灾情发生第二天进入重灾区采访。人民最需要记者在困难来临时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共战斗。时刻准备着,做人民最需要的记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孟 海

孟 海

1972年9月出生于贵州省平塘县一个布依族农民家庭。199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到贵州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7月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贵州记者站工作至今。现为贵州省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主任记者职称。采写的新闻作品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广电总局抗震救灾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获“中国阳光记者”称号。

15年的记者生涯,我参加过许多重大采访活动,经历过不少复杂的采访环境。做人民最需要的记者——这是我时刻记起的职业价值观

人民最需要记者去记录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勇敢无畏克服艰难险阻、创造美好生活的足迹——在“穿越三北风沙源”大型采访活动中,我深深感悟到了这一点。三北地区是我国抵御沙漠风暴的最前沿,在最大风口阿拉山口岸,常年刮着12级的大风,少有外人来到。踏入这儿的小镇时,我却被它的美丽迷住了——这哪里是人鬼不敢来的大风口,分明是一个美丽的现代化小城镇!当晚我制作了《西部最大风口阿拉山口今夜无风》的报道,这里的人们对着话筒,争先恐后地告诉外面的世界,他们如何在一个曾经只生长石头的大风口创造了美好的生活。那个时候,我深深感到,我们就是他们特别需要的记者。

人民最需要记者在重大灾害事件面前最快地传递信息,鼓舞信念。“5·12”汶川特大地震报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批派出了20多名记者,在灾情发生第二天进入重灾区采访。行走在灾区山路上,老百姓看到我们衣服上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几个字,拉着我们,话没说出就已泪流满面。那样的时候,他们太需要记者了。

人民最需要记者在困难来临时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共战斗。2008年2月,贵州发生冰雪凝冻灾害。黔南、黔东南、铜仁等地区,断水、断电、断路、断通讯近1个月,个别地方甚至断粮。我步行进入与外界完全隔绝25天的龙里县醒狮镇,这个8000多人、位于半山腰间的小乡镇,25天来第一次看到有外人进入,并得到了我带去的一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慰问的收音机和电池。乡场上,打开收音机,数百人围观收听,激动得流出了眼泪。这就是需要——困难来临时,不要离开群众,与他们一起共振,这就是记者最大的价值。

以上所述3次采访,我获得了各种荣誉10多项,而后续的困难,却还需要当地的老百姓去承担。

人民养育了我们,党培养了我们,又给了我们广阔的舞台和无上的荣誉。时刻准备着,做人民最需要的记者。这句话,送给我自己,送给所有的记者同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