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做最用心的员工

做最用心的员工

时间:2022-08-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敢“想”、会“想”,用心去思考,善于总结,每天才会有进步。公司里最傻的员工:从前台做到了经理提起杨丽,大家无不惊叹于她创造的升迁神话。然而,就在杨丽忙碌了一天之后,下班前传来了坏消息,总公司紧急通知暂停招聘新员工。直到下班前,焦头烂额的部长才送走了最后一个愤愤不平的学生,回到办公室,却发现杨丽还在成堆的文件里忙碌着。

只有敢“想”、会“想”,用心去思考,善于总结,每天才会有进步。用心做事,要求我们做事之前用心规划、全面思考,以正确的思想动机和方法把正确的事情做出正确的结果。

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为什么相似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当的智力状况,有的人能出类拔萃,创造出骄人的业绩,交出优秀的答卷;而有的人则工作平平,始终不见有起色,公司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其实答案很简单,缺乏正确的思考方式无疑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正确的思考之所以能产生巨大作用,是因为它可以决定一个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经历过一番正确而艰苦的思考。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 “十年的思考”。他说:“学习知识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伟大的思想家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六年,不露锋芒。在这六年中,他以思为主,专研哲学。这平静的六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六年。牛顿从苹果落地提出了万有引力,有人问他有什么诀窍,他说:“我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做长时间的思考罢了。”

一天到晚只知道工作却不知道思考的人,他的工作不会做得很好。

【小故事】

三个石匠的故事

山脚下准备建一座教堂,有三个石匠在干活。一天,有人走过去问他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一边敲打石块一边说:“我在做石匠活。”

第三个石匠带着想象的光辉,仰望天空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十年之后,第一个石匠手艺毫无长进,被老板炒了鱿鱼;第二个石匠勉强保住了自己的饭碗,但只是普普通通的泥水匠;第三个石匠却成了著名的建筑师。在这里,我们不必为前面两个人的命运惊异,因为从他们回答问题的答案就可以看出,他们只顾眼前的利益,对于未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对待工作的态度与第三个人也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说,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遭遇,完全是因为他们对工作没有明确的定位,更提不上明确的目标。因此,第一个人对待工作毫无感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第二个人呢,对待工作缺乏热情,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第三个人呢,不仅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且充满激情,并且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干出一番理想的成绩。正是这种目标明确的激情和理想激励着他不断努力,不断实现自我,实现理想。所以,最终造就了他的成功。

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听过,给大家的感触也很深。其实笔者认为理想和现实没有什么界线,重要的是,这两者必须结合。

如果只有现实主义,人就会失去精神上的支柱;而只有精神主义的人,又容易陷入空想。所以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既有精神向往又能脚踏实地。

第一个人只知道干了眼前的活,能得到工钱,他看得太近,不知道自己工作是为了什么,只有眼前利益。第二个人是个无奈的职业谋生工作者,工作没有激情。第三个人看得最远,但又是最近的,既看到了自己工作的本质,又有自己的理想,他的脑海里已经有了教堂的样子,这是他的梦想。

流行的分析是:第三个石匠适合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培养,做管理者;第二个石匠适合向专业化人才方向培养,做专家、技师;至于第一个石匠,让其下岗,或者培训改造后再上岗。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人们通过他的行为方式就能看到他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精气神。

在现在的生活中,不敢说我们是在建一座伟大的教堂,但肯定不能是在混日子,我们每天都希望通过自己给客户带去更多的帮助,让他们能通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更大的提升和帮助。当你想着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值。相反,虽然你能赚到钱,却不能给客户提供帮助和带去价值,那等于骗了人家钱,成了“骗子”。骗子每天生活在提心吊胆、诚惶诚恐之中,哪能有很好的精气神呢?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你心里想什么,都会完全地表现在你的语言上和行动上。

每一位企业的领导都希望公司的员工能事事用心、时时用心、处处用心,把心放在工作上,把工作放在心上,用心把每件事做到最好。因为,只有员工用心并养成用心做事的习惯,领导才能宽心、放心、省心,不必劳心、操心、累心;员工只有用心,才能真正适应企业的高效管理、高效运作;员工只有用心,才能在工作中少犯错误,并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和效率,企业的整体做事效率也才会因此得以提高,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小故事】

公司里最傻的员工:从前台做到了经理

提起杨丽,大家无不惊叹于她创造的升迁神话。高职毕业之后,在本科生云集、研究生成群的大公司从前台接待做起,然后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在三年内登上了部门经理的宝座。是突来的神力练就了过人的聪慧,还是侥幸的好运?大家众说纷纭。从前台到经理,她一直是公司里最傻的员工。

1.机会青睐最傻的求职者

杨丽毕业那年,就业形势已经严峻到连大学生都人人自危的程度。在撒下了几十份求职信后,好不容易有一家公司有了回应,可是当杨丽兴冲冲地去面试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有40多人揣着本科学历和各种证书聚集在公司门前,竞争几乎激烈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闯过了初试和面试,杨丽进入了最后一轮考察:在人力资源部实习三天。部长留给杨丽一个任务,将公司去年的部分文件整理归类并在微机里建档保存。

然而,就在杨丽忙碌了一天之后,下班前传来了坏消息,总公司紧急通知暂停招聘新员工。“这不是耍我们吗!”参加实习的其他学生纷纷跑到部长办公室表示不满。直到下班前,焦头烂额的部长才送走了最后一个愤愤不平的学生,回到办公室,却发现杨丽还在成堆的文件里忙碌着。

部长很客气地说:“真不好意思,白让你忙活了一天。没办法,这是总公司临时的决定……下班了,快回家吧,你明天就不用来了。”

杨丽站起身来,说:“没什么,只是这些文件我都整理一半了,如果换成别人又要从头开始。活儿没干完心里不踏实,我明天再来,一个上午就足够了。”

同学们都说杨丽傻,与其给人家白干,还不如抓紧时间找别的工作。杨丽只是微微一笑,第二天中午离开的时候,留下的是一排排装订好的文件夹和一间整洁的档案室。

两个月后,求职屡屡碰壁,只能在小店打零工的杨丽接到了一个电话,是那位部长打来的,说现在公司有职位,想邀请她前去应聘。原来,部长在向公司经理汇报招聘情况的时候,特别提到了杨丽的表现。经理对这个“最傻的求职者”印象很深,指示部长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当公司完成调整,重新招聘员工的时候,部长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杨丽。就这样,在同学羡慕的眼光里,杨丽重新迈进了这家公司的大门。

2.在最没有前途的岗位上闪光

初入公司,学历最低又没有经验的杨丽被安排去做前台接待工作。在大家眼里,这是公司里最“垃圾”的岗位,平时接听电话,做个来客登记,从来没人干到两年以上,选择这样的职位毫无前途可言。

杨丽毫无怨言,微笑着去迎接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用她的话说:“前途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上班第一天,她就换掉了那本破破烂烂的登记薄,拉下了脏兮兮的部门电话联系表,取而代之的是16开的大本,封面是自己打印的公司简介,至于联系电话,她连续几个晚上熬到11点也就熟记在心了。有人不理解,说花上十秒钟查查通讯录不就知道了,何必犯傻去死记硬背。杨丽说自己的工作就要“问不倒,答得快”,不光是电话和房间号,有关公司的一切都要心中有数。

一次,几个新加坡客户来洽谈合作,杨丽安排他们在大厅稍等。客户们坐在一起,谈到对这个新合作伙伴的业绩不太了解,杨丽主动走上前去很有礼貌地说:“如果可以的话,占用各位一点时间,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杨丽把公司近几年的销售业绩、市场份额、运行情况说得有条有理。等到销售经理来迎接的时候,客户们赞不绝口:“你们公司了不得,一个普通员工对自己公司的业绩都能脱口而出,这是多么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啊!我们对这样的企业很有信心……”事后,经理问杨丽怎么记住那一长串数字的,杨丽回答:“公司年会和每次的例会,我把各个部门的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经理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很快,这个热情而细心的前台成了公司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实,杨丽的做法当初被很多同事嘲笑为傻帽。比如,为了保证电话铃响三声就接通,杨丽从来不带杯子到公司,最大程度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大家说公司不是上甘岭,而杨丽相信,每一个未知的来电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客户,也许百万元生意就开始于一次及时而热情的接听。再比如,午餐之后,杨丽总要把大厅打扫一遍。有人说别傻了,公司付钱给物业公司了。杨丽说:“物业公司的清扫时间比公司下午上班晚半个小时,中午时间进出的员工很多,地板上满是脚印,如果来了客户,肯定会影响他对公司的第一印象。”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优秀员工的称号和额外奖金破天荒地第一次落在了杨丽这个“最傻”的前台接待员头上。

3.把大家最敷衍的事情做到最好

公司规定,每到年末,员工们都要写一份年终述职报告,将自己全年的工作形成书面总结,既要总结经验,也要制订目标,提出建议。公司里近千名员工都把这个举动讽刺为最大的形式主义。

所以,当杨丽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键盘的时候,老员工们说:“别傻了,从网上下个改改就得了。上千份报告摞起来比老总的个子还高,老总会看?笑话,肯定最后当废纸卖了。”

杨丽没有理会,因为她工作了一年,确实有很多感受,也想借此机会提出建议和设想。以前杨丽的建议最多走到部门主管那里就石沉大海了,而以她的职位和身份,想要见到老总当面陈述,只能是一种奢望。杨丽有一种冲动,一定要借这次机会把自己对公司现状的看法和今后发展的建议详细而完整地表达出来,她认为没有什么比一份图文并茂的报告更好的了。

于是,杨丽每天晚上回到家,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冲到电脑前准备材料,绘制图表。一周之后,一本像时尚杂志般的年终总结报告送到了公司办公室。彩色封面上是公司的标志和宗旨,扉页上有目录和提要。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我的工作、我的看法和我的建议。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还用漫画形式展示了公司存在的不良作风和浪费现象。最后是态度诚恳的建议和充满激情的设想。

接下来的几天里,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在谈论这份不可思议的年终总结报告,都说真没想到年终总结也能这样写,杨丽一下子成了公司的热门人物。又过了三天,老总把杨丽喊到办公室,说:“无论是你第一次来应聘,还是这次写总结,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报告我看了四遍,你看问题很准,思路也很清晰,设想很有创意,但我更欣赏你对公司、对工作的那份责任感,你也许需要一个更合适的岗位,好好干吧。”

就这样,这个公司里“最傻”的员工走上了职业生涯的高速公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