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放歌

“现代”放歌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年37岁的邢同和等现代集团的设计师们,追随当时的建设部副部长、工程院院士戴念慈,奔赴唐山,为灾后重建进行规划设计。现代设计集团上海院的30多位建筑师在80 000平方米的方案设计中昼夜思索、研究、奔走,仅仅24小时,就拿出了一套完整的原创规划设计方案,开创了国内甚至世界医疗建筑方案设计速度之最!但一旦发生,便会导致重大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从破坏现场来看,一般建筑物附属小塔楼最容易受到破坏。

现代设计集团以其独特的品牌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创造了盛世华章的磅礴;植根于强烈的历史责任之中,他们的爱心品牌也至善至美。

32年前,一场空前的地震把唐山市变成了一片废墟。时年37岁的邢同和等现代集团的设计师们,追随当时的建设部副部长、工程院院士戴念慈,奔赴唐山,为灾后重建进行规划设计。

2003年上半年,国内出现罕见的非典疫情。上海市政府确立市府重大项目一号工程——建立公共卫生中心。现代设计集团上海院的30多位建筑师在80 000平方米的方案设计中昼夜思索、研究、奔走,仅仅24小时,就拿出了一套完整的原创规划设计方案,开创了国内甚至世界医疗建筑方案设计速度之最!

1998年抗洪救灾,2003年抗击“非典”,现代设计集团捐款逾百万元;2008年初,南方发生冰冻灾害,现代集团又捐款60万……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噩耗传来;现代设计集团的品牌文化再次喷涌而出——

员工们争先恐后地奉献爱心,短短几天,集团就募集善款250余万元,送往灾区;

“我要为灾区做贡献!”特殊党组织生活会上,集团800多名党员热血沸腾,喊出了集团3 000余名员工的心声;元特殊党费、团费汇成了爱的暖流。

地震发生三天,现代设计集团成都办事处首席代表刘文彬自发牵头,购买了两车食物和水共五吨左右物资,组成了两辆货车、两辆小车的小型车队,深入重灾区赈灾;

得知灾区急需手套和口罩,上海院三所党员潘利、海南分院张蔚春即刻购置了1 000副劳动手套和600副医用口罩,以三所党支部的名义,打包快递送往四川灾区;

华东院部分党支部制定了灾后无偿规划建筑设计咨询计划、认养资助灾后孤儿计划;

上海院的部分单位承担了支援建设都江堰学校的任务;

环境院为抗震救灾大型公益行动——“凤凰工程”的活动设计了三套“凤凰乡村科教文化中心”的草图,以号召社会各界尤其是科技界以先进技术、最新材料为手段积极参与灾后重建;

现代都市院工会组织了“捐献一本绘本,点燃一份希望”的活动,为灾区的孩子送上生命教育的故事和关于生命、勇气、爱与希望的励志格言……

那一天,国家工程院院士、集团资深总师江欢成从灾区归来。他立即向集团领导和“集团赴川抗震救灾支援团”部分成员通报了都江堰、成都的情况。他无比沉痛地说:飓风、地震在没有发生时,其破坏性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地震,平时不发生好像不存在。但一旦发生,便会导致重大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从破坏现场来看,一般建筑物附属小塔楼最容易受到破坏。为此,他谆谆告诫:“对于层高较高的建筑,‘构造柱’的设计非常重要,它能起到很好的抗墙体变形、抗收缩、抗震的效果。”

集团资深总建筑师邢同和在深情捐助灾区人民币13 000元的同时,更十分关注灾区重建。根据自己参加唐山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他语重心长地提醒建筑师:临时性建筑设施要考虑尽量标准化、模数化,有利于照明,保证抗震前提下的轻型结构;尽量自然、通风、朝光,以防疫卫生;材料选择要轻,无污染、无害、环保,同时结合当地情况,就地取材。他还建议:在城市发展选址上要科学、适合城市发展,灾后不一定要在废墟上建,很多建筑垃圾不是短时能解决的,可以先在边上进行建设;要考虑城市使用功能、道路布局,把目前出现的这些安全隐患等考虑进去,把城镇的功能组织好。

集团结构分析与设计研究学科中心的员工则马不停蹄地查找相关资料,从房屋结构形式、建筑材料、使用年限等各方面搜集信息,汇编成了《四川灾区重建工作相关资料汇编》,内容涵盖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四川省“5.12”地震救灾临时安置规划导则、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震害分析、低层轻钢龙骨结构住宅体系、活动房技术资料、各国灾后重建经验等,并研究讨论了震害调查工作,力争使资料汇编更及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前方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信息支持。

但设计师们感到这还远远不够。那天,华东院的一位结构工程师不顾余震危险,特地赶到了遍体鳞伤的都江堰市,考察一栋栋被地震撕裂的建筑。他被一幢才刚刚造好的六层楼混合结构的拆迁安置房惊呆了——只见一根底框柱的柱顶,在本应加密配置箍筋的地方,竟然没有一根箍筋。柱顶部分混凝土由于没有箍筋约束,在柱顶弯矩作用下完全崩塌!在都江堰那一幢又一幢坍塌的建筑前仔细考察,痛心地拍下了一个又一个镜头。他要带回去研究,他要记下一个个惨痛的、真实的故事……

“我永远也忘不了地震后的废墟。”一位建筑师低沉地说。这份沉重,在现代集团这个创造过无数精品和标志性建筑的团队中定格成了永远的警示和力量。

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灾区人民做贡献的强大热情,在现代设计集团涌动、激荡、升华……

如果说,在城市的天际线,他们以智慧和不凡,演绎了海纳百川的恢宏;那么,在灾区的劫后余生中,他们则以建筑师的责任和爱心,与千千万万志愿者一起,托起了祖国的蓝天与不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