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摇群努力学习我们提高的政治水平我们离开我们

周摇群努力学习我们提高的政治水平我们离开我们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敬仰的刘敬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敬之同志领导我们在 《辽东日报》 《辽东大众》 工作期间,他十分注意提高干部素质。敬之同志让周群去参加这一历史盛会, 经受了莫大的教育和锻炼。敬之立即派人送交洛甫, 晚上洛甫给敬之送来了他亲手改写的总结清稿。1950年7月, 周群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刘敬之、 郭允贤同志, 调到新华社东北总分社做记者。据此情况, 敬之托周群立即到东北局宣传部, 请李卓然部长指示。

周摇 群摇 于摇 英

我们敬仰的刘敬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 他的音容笑貌, 工作风范, 一如他生前那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

敬之同志领导我们在 《辽东日报》 《辽东大众》 工作期间,他十分注意提高干部素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各省报都派一名记者参加这个会议的报道。 敬之决定周群作为辽东省委机关报社记者赴北平参加这次会议。 大会记者团分配周群去采访邵力子。 因为他在当时颇有政治影响,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特邀代表。周群在国庆大典前挤时间去采访了邵力子。 他非常健谈, 如滔滔流水, 畅谈了他为实现中国和平的坎坷经历。 周群采写的 《访问邵力子》 一文发表在1949年10月3日的 《人民日报》 上。 敬之同志让周群去参加这一历史盛会, 经受了莫大的教育和锻炼。

国庆大典后, 周群带着敬之给张盘石同志的亲笔信, 请他帮助周群从北京物色一些大学生到东北工作。 周群先向熟悉的记者询问了张盘石的住址。 一个记者详告了, 并问: “找他干嘛?” 周群明讲了。 另一记者吃惊地说: “他是中宣部副部长啊, 这点小事……” 周群一听, 甚感不安。 但为了完成敬之交给的任务, 他壮着胆子把信送到张部长住处, 张部长接见了他, 在敬之那封信上批示: “请青联办。” 过了五六天, 周群得知已有好几位大学生报名。 过半月左右, 周群就带领5名 (3男2女) 青年大学生回了安东。 敬之责成周群办了一件重要的事, 对他既是信赖, 又是一次锻炼。

1948年末到1949年这一段时间, 洛甫 (张闻天) 同志在辽东省担任省委书记。 大约1948年12月的一天晚上, 洛甫召集安东市委书记、 市长吕其恩汇报工作。 吕其恩汇报了安东市各区建立民主政权、 恢复工商业情况后, 着重谈了谢荒田任书记的元宝区的工作和经验。 洛甫即席作了总结。 总结结束后问: “报社记者没来吗?” 周群站起来说: “来了。” 洛甫指示说: “请把我的总结全部整理出来, 送我审定后报纸上全文发表。”

周群急三火四地跑回报社向敬之作了汇报, 并恳切地表示:“以我的政治水平和写作能力, 绝难完成这个重要任务, 请敬之申请改由省委办公厅李澄同志整理。” 敬之思索片刻, 果断地说:“洛甫责成你整理, 你就坚决照办!”

周群无望了。 那时根本没有什么录音机, 周群参照不完整的笔记, 通宵达旦写出稿子。 敬之立即派人送交洛甫, 晚上洛甫给敬之送来了他亲手改写的总结清稿。 敬之即刻标了标题, 版面安排在一版头题, 通栏横排, 并安排印刷厂各工序的职工, 齐心协力, 印好这张有分量的报纸。 工作布置完毕, 敬之为确保一字不错, 不顾休息, 亲自去参加校对工作。 直至凌晨一两点钟, 校对组才送来洛甫文章的全文清样, 敬之聚精会神地反复审阅数次,确认文字、 标点全无错误, 才签字付印。 周群作为当事记者, 特别佩服他那种强烈的革命责任心。 敬之当时明知周群完成整理洛甫文章有一定的困难, 却果断地让他 “遵照洛甫指示办”, 这是为了激励和督促周群, 加倍努力学习, 更快提高政治思想和写作水平。 周群没有辜负敬之的期望, 从那以后, 他更加刻苦学社会科学理论了。

在提高新闻写作能力上, 敬之也悉心培养周群。 1948年8月, 他刚从台安县参加土改回来, 敬之立即派他到孤山县紧急采写该县贯彻省委、 省政府动员广大农民不啃青 (玉米) 指示的报道 (当时, 沈大铁路东侧各县刚从国民党涂炭中解放出来, 农民吃粮极端困难。 而且, 辽沈战役还没有完全结束, 敌人还占领着沈阳、 营口等几个城市, 辽东省要尽全力支援东北百万人民解放军吃粮。 因此, 对缺吃农民的救济, 只能尽力筹措一些豆饼、 土豆等, 火速分给农民, 仍是杯水车薪, 首先要把农民的情绪安定下来。 时值玉米已可啃青, 如果农民大量啃了青, 势必造成1949年严重缺粮)。 周群赶到孤山县时, 正值县委书记徐泳之召集区委书记、 区长开会, 布置深入贯彻省委发动农民不啃青的指示,周群参加了这个会议, 连夜写出新闻稿, 由县委派人送交 《辽东大众》 报。 而后, 周群又采写了寿星村不啃青度荒的新闻稿, 在《辽东大众》 一版大标题刊出。 敬之鼓励周群说: “省领导对报社不啃青度荒的报道很重视, 认为对各县有帮助。”

1948年隆冬, 大雪覆盖了辽东大地, 敬之又派周群赴辽东省通化地区柳河县, 采写土改中农民获得土地的新闻。 周群采访了柳河县政府在县城南部一个村丈量土地的试点情况后, 一气呵成写完了新闻, 立即返回安东。 周群向敬之交稿时首先询问: “写此稿是陈云同志指示的吧?” 敬之点头称是, 敬之深情地对周群说: “你太辛苦了, 快休息去吧!” 周群为敬之对干部这种诚挚厚爱, 极受感动, 眼流热泪回去休息。 次日早晨, 周群一起床就见屋门外放着一张报纸, 头版头条大标题刊登着周群昨夜交的那篇新闻稿。 而且和过去一样, 在新闻稿后面, 标明 (本报记者周群)。 这是周群给 《辽东大众》 写的最后一篇新闻。 从那以后,报社成立了以周群为科长的广播科, 专事对新华社发稿。

(二)

1950年7月, 周群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刘敬之、 郭允贤同志, 调到新华社东北总分社做记者。 约在8月的一天, 敬之亲自给周群打来电话, 大意是毛主席的 《实践论》 新华社已全文发表并通知马上见报, 但省委宣传部长认为 《实践论》 深奥难懂,不宜在省报上发表, 敬之和允贤则力主应在省报上全文刊登。 据此情况, 敬之托周群立即到东北局宣传部, 请李卓然部长指示。周群前去说明情况, 李卓然部长果断地说: “当然应在省报上全文发表。” 周群火速将李卓然部长的指示电告敬之。 从此, 周群更加钦佩敬之的高度的政治原则性和坚韧的斗争精神。

1975年, 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不久, “四人帮” 又要拿邓小平同志开刀, 开始了批林批孔。 周群有些迷惑不解, 便问敬之:“批林可以, 批孔何意?” 敬之极为愤慨地说: “批林批孔意在周公 (周总理)。 他们搞批林批孔, 在政治上是诬蔑周总理, 在行动上是再次打倒小平同志, 趁机夺权, 其险恶用心, 昭然若揭。”

我们最敬爱的老上级刘敬之同志与世长辞已经两年多了。 他培育我们的深情厚谊终生难忘。 他担任吉林省委书记期间多次到辽宁省参加会议, 都特意来鞍山探望我们, 畅叙同志情谊。 往事历历在目, 抚今追昔, 令人无限神驰。 他逝世的当天晚上, 郭允贤同志打电话到鞍山我们家告知噩耗, 我们不禁失声痛哭, 彻夜难眠。 敬之同志和我们的不寻常经历, 一时是写不尽的。 现谨写下几桩, 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1995年4月写于鞍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