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快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建设步伐

加快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建设步伐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中央决定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这是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继续和发展。加强经济立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堵塞漏洞,以保证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改革和开放的顺利进行。

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中央决定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这是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继续和发展。我们要总结经验,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加快步伐,把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内外交流,工农结合,城乡渗透,现代化、开放式的文明富庶的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是珠江水系的东江、西江、北江汇合的冲积平原,位于我省中南部,按照地理、水系和历史形成的经济联系划分,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包括8市、24县,称为“大三角”。现在划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称为“小三角”)的范围,除深圳、珠海和广州已列为特区和开放城市外,还有3市(佛山、江门、中山),13县(南海、顺德、高明、开平、新会、台山、鹤山恩平、番禺、增城、宝安、斗门、东莞),总人口951万人,总面积21,492平方公里。珠江三角洲是我省最富饶的地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土地肥沃,发展农业条件很好;地处沿海,毗邻港澳,交通便利,同港澳经济联系密切;是我省主要侨乡,华侨众多,对外开放比较早,信息比较灵通,利用外资、侨资有利条件很多。

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发展目标,初步设想是:(1)工农业总产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提前五年翻一番,提前十年翻两番。(2)大中城市,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骨干企业,基本上经过更新改造,引进技术,达到相当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国际先进水平。(3)扩大对外贸易,带动整个经济的腾飞。外贸出口总值在1984年的基础上,1990年争取翻两倍。(4)人民生活水平提前实现小康水平,1990年达到人均国民收入800美元。

为了实现上述设想,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鲜活商品出口。贯彻“贸工农”的方针,逐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和良种良畜,改造传统农业,把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建成为广东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和农副产品、食品出口基地,扩大内外销售,并逐步开拓国际市场

第二,调整工业布局,加快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有计划地把企业改造同对外引进结合起来,省、市、县对技术改造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通盘安排,分级实施。重点发展轻纺、食品、饲料、电子、建材、家用电器、石油化工以及微电脑的应用推广,尽可能采用国际技术标准,提高档次。工业还要发展为调整农业结构服务的企业,如鲜活商品的保鲜、包装、深加工等。

第三,搞好经贸体制的改革。对鲜活商品出口港澳直来直去,减少环节,降低消耗,逐步扩大出口。除外贸专业公司外,还要成立一批贸工农经济实体,在统一计划、统一政策的前提下,以县为单位,直接经营,或联合经营。同时,建立若干个行业协会,协助政府管理配额、管理出口限价、进行咨询和协调。

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方面,加快沙角电厂建设,加快黄埔电厂油改煤机组改造,加快广州至香港、广东至广西输变电线路建设。交通方面,加快京广铁路复线衡(阳)广(州)段建设,希望中央及早批复广东利用贷款、外资修建三(水)茂(名)铁路的请示。邮电方面,珠江三角洲拟在1990年建成程控电话网。

第五,继续执行信贷金融改革体制。建议批准广东继续在全省实行存贷挂钩,差额包干、多存多贷的信贷体制。建议允许部分外资银行在广州设立分行。请求批准建立广东省银行,允许地方发行债券、股票。

第六,加强领导和强化管理。要加强宏观指导,加强进出口管理和外汇管理。加强经济立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堵塞漏洞,以保证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改革和开放的顺利进行。

——1985年3月28日发表于北京《工人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