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失的十字路

消失的十字路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字路是一块红色土地。经过民运工作同志的教、传、帮、带,十字路村一批抗日积极分子被吸收入党。1944年5月,根据斗争需要,中共十字路村党支部建立,由本村王龙海任党支部书记,他家成为上级党组织的联络站,慈镇县工委正常在这里开会。1977年浙江省水利厅批准同意兴建十字路水库。

十字路在河头市境内,位于达蓬山与九龙山脚下,看似群山环抱,却是四通八达,往东翻蓑衣岭过河头市,沿山脚走到澥浦;往南行经长石、庄桥通宁波;往西翻山越岭经郎家坪、小洞岙、三圣殿、毛力达慈城;往北穿过横溪,翻桃花岭,通“三北”(旧镇北、慈北、姚北),故称十字路。

十字路是一块红色土地。旧有陈家、孙家、何家、严家、谢家、朱家、李家、下谢、顾家、溪坑头和高屋沈等自然村。村四周山上树木连片,柴草丛生,十分隐蔽。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这里成为中共慈镇工委的活动场所。

1938年初,共产党员蒋亦庭以教师名义在这一带活动,组织开荒和生产自救,进行抗日救国宣传。1942年春,中共龙山思敬小学党支部负责人戚铭渠和中共庄桥支部书记蒋子瑛来十字路村了解情况,走访了积极分子王龙海,决定将十字路作为慈镇地区的可靠抗日根据地。同年7月,中共慈镇县工委成立,建立抗日武装——慈东游击队,开展地方武装活动,年底,慈镇县工委派出民运工作组同志,安置在十字路村中积极分子家,发动农民减租减息,确保永佃权斗争,带动了周边村庄群众的抗日热情。

经过民运工作同志的教、传、帮、带,十字路村一批抗日积极分子被吸收入党。1944年5月,根据斗争需要,中共十字路村党支部建立,由本村王龙海任党支部书记,他家成为上级党组织的联络站,慈镇县工委正常在这里开会。当地人民为党的地下工作者作掩护,供食宿、送情报,站岗放哨。敌伪多次“清乡”“围剿”,县工委的同志在群众的掩护下化险为夷,被称为“红色堡垒村”。

1944年6月26日,农历端午节,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三支队第一、第四中队与慈镇县大队一中队,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在离十字路不远处的马家桥伏击伪军,经过约1小时的战斗,共击毙伪军官兵7名,伤5名,生俘排长以下官兵40名,缴获轻机枪3挺、马步枪36支、短枪3支、枪榴弹筒1只、支弹2000多发,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势力的嚣张气焰,增长了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马家桥战斗,受到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的传令嘉奖。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公然撕毁停战协议,命令其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开始。新四军浙东纵队和地方党政干部北撤后,将党委制改为特派员制,慈镇县特派员蒋子瑛没几天就牺牲,四明党组织与慈镇县失去了联系。1946年11月,陈爱中兼任慈镇县特派员后,通过抗战时期曾任庄市区委书记的陆子奇,与庄市区特派员沈宏康接上党组织关系,并传达了上级的指示。1947年4月上旬,四明工委在十字路召开重建慈镇工委,在这里先后建立县大队和县办事处,恢复慈镇地区的游击根据地。

1948年初,农历年关将到,中共领导的慈溪县大队和东区武工队护送十字路、横溪贫苦群众70余人,夤夜,赴沙河头外新屋国民党粮库,开仓放粮万余斤济贫。到1948年10月,慈镇县工委恢复和发展了11个党支部,打开了慈镇游击战争局面,达到了牵制敌人、配合四明山主力部队的作用。

1949年5月,宁波面临解放。21日,四明工委发出要求各地成立各级支前办公室准备好粮食支援支前。慈镇县工委接到通知后,在十字路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慈镇县支前办事处,沈宏康任主任,虞剑虹任副主任,下设民运、总务、供应三处,将支前办事处搬到骆驼桥,在短短几天内征集大米100多万公斤及柴草、马料,群众还自发宰杀了300多头猪,鸡、鱼、酒、馒头、布鞋等,支援和慰劳解放大军。

1952年3月,在十字路村的北侧建造镇海烈士公墓,让在这批土地上牺牲的21名烈士安息,并立高7米纪念碑一方,碑上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我在读小学时,每年清明节,老师组织学生到十字路烈士公墓扫墓,自带饭包,从早上出发一直到中午前到达,在烈士墓前听红色故事,每次回校后,老师要我们写心得体会。

1977年浙江省水利厅批准同意兴建十字路水库。原在“大跃进”年代曾动工后停建的十字路水库重新启动,经过六年多时间的奋斗,1983年十字路水库建成投入试运行,1988年正式验收交付使用。以后,镇海区人民政府开发旅游事业,将十字路水库改为九龙湖旅游景区。

十字路虽然消失,村落向外迁移,它的红色记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