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的进化与环境问题的提出

人类的进化与环境问题的提出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人类的进化与环境问题的提出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尽管美国采取了禁止DDT的行动,但环境危机仍然是严重的。所以,人类环境、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中的环境,就是指的人类为中心的、人类以外的所有物质条件的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再次证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人类早就意识到自身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进化与环境问题的提出_人类与自然界的进

第一节 人类的进化与环境问题的提出

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那么解决环境问题,就不仅涉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如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文明,文化的进步,观念的创新,制度的改革等。要力求使各种社会关系协调发展,各种社会力量充分调动,各种手段和措施有效配合,全民族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世界性问题复合体,是一项非常艰巨而长期的历史性任务。

1.“环境”一词的由来

“环境”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1907~1964年)提出的。她在接到一封来自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名叫奥尔加·哈金丝妇女关于DDT杀死鸟类的信时,她就构思出了《寂静的春天》一书。

img276

现代环保运动之母”蕾切尔·卡逊

1962年卡逊出版了她的专著《寂静的春天》,书中第一次公开发表“环境”这一提法。当时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为该书作了“序言”,并写道:资源保护——环境主义的前身——在1960年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的辩论中就涉及了,但只是目前才在有关国家公园和自然资源的法律条文中大量出现。过去,除了在一些很难看到的科技期刊中,事实上没有关于DDT及其他杀虫剂和化学药品的正在增长的、看不见的危险性的讨论。

《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地研究和雄辩地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在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的感召下,同年,美国阿尔·戈尔副总统写了《濒临失衡的地球》一书。

《寂静的春天》出版8年后,1970年,美国设立了管理环境的机构——环境保护署;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发表了《人类宣言》。从这时起世界各国政府都相继设立了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1973年,中国也设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从此,环境保护正式被纳入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尽管美国采取了禁止DDT的行动,但环境危机仍然是严重的。原因是“仅农场用的农药就加倍到每年11亿吨,危险的化学药品的生产增长了400%”。蕾切尔·卡逊在一次公众演讲中指出:“我们正遭受着暴露的化学药品的全面污染”,在环境行动中第一次应用了“污染”一词。

《寂静的春天》出版22年后,美国的法律、法规和政治体制都没有足够的反应。但“金钱与势力两大污染”,企业“追求无法律约束的工业界正从它们的努力中获利”,“有90万个农场和6900万个家庭在使用杀虫剂”。1998年美国环保署报告:32个州的地表水已被74种不同的农业化学药品污染了,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农田每年要喷洒7000万吨农药,有150万磅流入2000万人饮用的水中。

蕾切尔·卡逊说:“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的自然形态以及习性,都是用环境塑造的”。

2.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环境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明确“环境”的含义,有助于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人们取得共同的认识和研究语言。

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而言的,这个中心有它的内部界限主体,也有围绕着它的外部世界即环境。不同的中心,其环境内容不同。如果以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中心,那么这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环境将包括两个部分,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社会关系、社会风气和社会制度。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科学经常使用的概念,按其构成要素可分为家庭环境、道德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等若干方面。

自然环境是指围绕人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天然环境是指早于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又称原生的自然环境,按其构成要素为大气、水、土壤、岩石、生物等,可分别称为大气环境、水环境等。人为环境是指人改造天然环境后建立起来的物质世界,按其构成要素为:城乡建筑、交通设施、旅游场所、名胜古迹等,也可以分别称之为城市环境等。上述环境概念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各种环境概念或环境因素并不是截然分离的,它们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如人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政治环境和道德环境之间,大气环境与水环境之间,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之间,都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渗透的。

如果以整个人类或人类社会为中心,那么人类的环境就不再包括社会环境而仅仅指自然环境,如《人类环境宣言》中的人类环境就是指自然环境。所以,人类环境、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中的环境,就是指的人类为中心的、人类以外的所有物质条件的总和。

生态学所讲的环境,是以生物为中心的,是指生物以外的无生命的物质因子,而不是包括生物本身;而环境保护中的环境则包括除人以外的生物,这是两种环境概念和内容上的区别。有些自然科学方面的论文,习惯于把天然环境称为自然环境,把人为环境称为社会环境,我们在研究环境时应注意区别同一社会环境概念的两种不同含义。

自然环境这个整体可以划分为若干条条或若干块块,这些条条或块块均可以称为环境因素。从环境因素的物质性能出发,可以把自然环境分割为大气、水、土、岩石、生物等条条。从地理区域的观念出发,可以把自然环境分割为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两大类,也可以分成森林、草原、山岭、沙漠、江河湖泊、城市、村庄等若干小块。因此,我们在碰到各种环境概念和环境因素时,必须根据环境的逻辑概念,明确它的具体含义、内容和范围,避免因主体转变或内涵模糊而发生逻辑上的混乱或片面性。

3.环境问题的提出

环境问题由来已久,虽然在20世纪产生过几次大的“公害事件”,但环境问题在近几十年却显得尤为突出。环境问题的产生,再次证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人类早就意识到自身对环境的影响。意大利地质学家安东尼奥·斯托帕尼将它称为“人类世时代”。他的定义是:“一个全新的地球力量,世界将被这种更伟大的能量主宰”。1926年,韦尔兹基也把人类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称为“近代发展的自然方向,对周围环境有意识影响的交困越来越明显”。韦尔兹基进而使用“人类圈”——世界的思想——这个概念来说明,人类大脑对我们未来和环境不断增加的影响力。

img277

《环境保护与现代生活》书影

18世纪后半叶,第一次产业革命已经形成,煤炭、化工、交通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煤的燃烧和工业排放的大量废气使空气遭到污染。在1873年、1880年、1891年和1892年伦敦发生的可怕毒雾事件就是由于烟尘和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使空气污染引起的,每次大约都有上千人丧生。19世纪后期,日本足尾铜矿附近发生因氮气毁坏大片森林事件,这次污染使足尾周围24平方公里成为不毛之地,污染总面积达400平方公里。20世纪20年代,石油、天然气产量猛增,人类又面临着石油污染。石油的大量开采、运输和使用,使土壤、河流、海洋受到污染,汽车数量猛增,排放的废气使空气污染愈加严重。从1943年起,英国伦敦上空时常出现浅蓝色的光亮,后来的分析表明,这是由汽油蒸气和汽车向空气中大量排放废气在阳光照射下产生的,这些光化学烟尘和废气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

进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大工业的飞速发展,人和自然的关系更是发生急剧的变化。一方面人对自然的改造手段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环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日益增长的不利影响也更加明显。英国在20世纪以前,平均每隔十年左右发生一次烟雾事件,而20世纪以后,平均每隔四、五年就发生一次,而且污染程度和范围都在增加。50年代以后,污染程度更为严重,污染范围继续扩大。污染性的环境破坏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成了“公害”。例如,1930年12月1日~5日,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外排的工业有害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了综合影响,其中毒症状为咳嗽、流泪、恶心、呕吐,一周内有几千人发病,家畜的死亡率也大大增高。1948年10月26日~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持续雾天,而这里却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工厂排放的烟雾被封锁在山谷中,使6000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流鼻涕、头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死亡。这次烟雾事件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和金属微粒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了这些有害气体,以致酿成大灾。1952年12月5日~8日,伦敦城市上空高气压,大雾笼罩,连日无风。而当时正值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期,煤烟粉尘和湿气积聚在大气中,使许多城市居民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仅4天时间内死亡4000多人,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又有8000人陆续死亡。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发的城市烟雾事件。

20世纪80年代,日本富山县平原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实现现代化经营,成为从事铅、锌矿的开采、精炼及硫酸生产的大型矿山企业。然而,在采矿过程及堆积的矿渣中,产生的含有镉等重金属的废水却直接长期流入周围的环境中,在当地的水田土壤、河流底泥中产生了镉等重金属的沉淀堆积。镉通过稻米进入人体,首先引起肾脏障碍,逐渐导致软骨症,使人产生一种剧烈疼痛的病,也叫骨痛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亡。从1931年到1968年,神通川平原地区被确诊患此病的人数为258人,其中死亡128人,至1977年12月又死亡79人。

能源对工业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了许多不可缺少的服务,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然而近二三百年来,由于人类对能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不仅造成了能源的严重浪费,而且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极大危害。例如,1955年日本第一座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四日市上马,1958年在四日市海湾打的鱼开始出现难闻的石油气味,使当地海产品的捕捞开始下降。1959年由昭石油公司投资186亿日元的四日市炼油厂开始投产,四日市很快发展成为“石油联合企业城”。然而,石油冶炼产生的废气使当地天空终年烟雾弥漫,烟雾厚达500米,其中漂浮着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很多人出现头疼、咽喉疼、眼睛疼、呕吐等不适。从1960年起,当地患哮喘病的人数激增,一些哮喘病患者甚至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杀。到1979年10月底,当地确认患有大气污染疾病的患者人数达775491人。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污染,诱发“水俣病”,使一些人四肢麻木,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惨痛而死。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使人类找到新的能源,但也出现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如放射性元素锶若为杂草大量吸收,经过牛吃青草、人喝牛奶的途径进入人体,使人患白血病和骨髓癌,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1968年日本九州爱知县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由于当时把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用去做鸡饲料,造成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中毒死亡的事件。随后九州大学附属医院陆续发现了因食用被多氯联苯污染的食物而得病的人。病人初期症状是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后期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等,重者会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以致死亡。1978年,确诊患者人数累计达1684人。

从20世纪40年代起,已拥有大量汽车的美国洛杉矶城上空开始出现由光化学烟雾造成的黄色烟幕。它刺激人的眼睛、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等,还使植物大面积受害,松林枯死,柑橘减产。1955年,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人数达到400多人,这是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60年代以后,由于大量使用各种化学杀虫剂,如滴滴涕(DDT),六六六等各种有毒农药,它们残存的毒性几乎扩散到世界各个角落,连北极的鲸鱼、南极的企鹅都受到它们的污染威胁。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为,事实上每一次胜利,在每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人类能否迷途知返,开始认识到自己担负着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责任?须知地球已经历了40多亿年,而我们人类从出现到目前,在地球历史上也只不过是白驹过隙的一瞬间。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署,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由于此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4.环境污染与社会因素

环境污染的问题,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特别是60年代以来,各国都加强了关于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对环境的治理,许多国家政府建立了有关的行政机构来统一管理污染的防治,并设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各国政府还颁布和修正有关保护环境的法令、条例和措施,拟定长期防治污染的规划,使环境治理由单项治理逐渐走向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阶段。

阅读延伸·相关机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简称UNEP,成立于1973年,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将总部设在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机构之一。所有联合国成员国、专门机构成员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均可加入环境署,到2009年,已有100多个国家参加其活动。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全球环境状况及世界可持续发展前景愈加深切关注的21世纪,环境署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并且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1973年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环办”)。国环办的任务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大气”。

中国环境保护局 1982年3月,一直由国家建委代管的“国环办”,与国家建委、国家建设总局、建工总局以及国家测绘局合并组建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内设环境保护局。

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1984年5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 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由24个部门负责人组成,协调全国环保管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局) 1984年12月,国环办[1984]104号文件批准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1998年在机构改革中正式成立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正部级单位。20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组建环境保护部。

中华环保联合会 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国家环保总局主管,由热心环保事业的人士、企业、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的社会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的宗旨是围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的目标,围绕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充分体现中华环保联合会“大中华、大环境、大联合”的组织优势,发挥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中国环境事业发展,推动全人类环境事业的进步。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于1978年5月批准成立,是中国国内成立最早、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非盈利全国性非政府科技社团组织,是中国科协所属的全国一级学会,具有跨部门、跨行业、横向联系广泛的优势和特点。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环境保护部。

环保中国产业联盟 简称环保中国,是致力推进“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非法人、活动性、学术性民间组织。联盟由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主流媒体、领袖企业共同发起,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联盟宗旨:环保使世界更加美好。加速中国环保事业产业化发展,打造成熟环保产业链,整合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环保企业、主流媒体等各方资源,促进环保产业上、中、下游企业有效融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 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是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跨地区、跨部门、非盈利性质的全国性环境文化组织。该会由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新闻工作者、宣传教育工作者、企业家及社会知名人士等自愿加盟组成。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成立于1993年(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中国环境保护工业协会),是由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从事环境保护产业的科研、设计、生产、流通和服务单位以及中国境内从事环境保护产业的行业专家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是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全国性、行业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有团体会员46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环保产业协会),单位会员超过1100家,并通过省市协会联系着上万家企业。

1954年美国一些科学家、教育家和工程师发起成立环境科学学会,创办《环境科学》杂志。1968年第21届国际地理学大会,首次正式设立“人类与环境”学术委员会,发表了有关大气污染与防治的科学论文。1979年,美国科学院集中了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生态学和生物学等各方面科学家组成一个研究室进行海洋环境质量的综合研究……这些都为环境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img27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标志

环境问题不仅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同时与社会因素也密切相关。环境研究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许多方面;环境的防护与治理更与社会条件有关。

工业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人类为更好地生存又必须使变化了的环境不致危及自己,因此迫切需要对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是地球母亲的后代,人类既不是地球的主人,也不是地球的管理者,只是地球母亲的后代之一。

因此,人类应该热爱和保护地球母亲,并与其他生物和睦相处。近年来,有关的话题,不论是讥之为杞人忧天也好,或是视做大难临头也罢,温室效应对一般民众或科学研究人员来说,都令他们印象深刻。人们都在密切关注温室效应对气候带来的变化,以及可能给人类所造成的影响。

5.世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从1972年至1992年,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污染事件屡屡发生,其中著名的有10起,称之为世界环境污染“十大事件”。

(1)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美国受酸雨影响的水域达3.6万平方公里,23个州的17059个湖泊有9400个酸化变质。最强的酸性雨降在弗吉尼亚洲,酸度值(pH)1.4。纽约州阿迪龙达克山区,1930年只有4%的湖无鱼,1975年近50%的湖泊无鱼,其中200个是死湖,听不见蛙声,死一般寂静。加拿大受酸雨影响的水域5.2万平方公里,5000多个湖泊明显酸化。多伦多1979年平均降水酸度值(pH)偏高的区域达3.5万平方公里,其酸度比番茄汁还要酸,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周围1500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2)卡迪兹号油轮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满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公里长的海岸带。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海事本身损失1亿多美元,污染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却达5亿多美元,而给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3)墨西哥湾井喷事件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南坎佩切湾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钻机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层时,突然发生严重井喷,平台陷入熊熊火海之中,原油以每天4080吨的流量向海面喷射。后来在伊斯托克井800米以外海域抢打两眼引油副井,分别于9月中旬、10月初钻成,减轻了主井压力,喷势才稍减。直到1980年3月24日井喷才完全停止,历时296天,共流失原油45.36万吨,以世界海上最大井喷事故载入史册,这次井喷造成10毫米厚的原油顺潮北流,涌向墨西哥和美国海岸。黑油带长480公里,宽40公里,覆盖1.9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4)库巴唐“死亡谷”事件

巴西圣保罗以南60公里的库巴唐市,20世纪80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于世。该市位于山谷之中,60年代引进炼油、石化、炼铁等外资企业300多家,人口剧增至15万,成为圣保罗的工业卫星城。企业主只顾赚钱,随意排放废气废水,谷地浓烟弥漫、臭水横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过敏症,医院挤满了接受吸氧治疗的儿童和老人,使2万多贫民窟居民严重受害。

(5)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万公顷,到1983年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多,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被毁。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由于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枞树相继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肓。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枞、松绿得发黑而得名,是欧洲著名的度假圣地,也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其中46万亩完全死亡。汉堡也有3/4的树木面临死亡。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可见秃树、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6)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发生。午夜,坐落在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杀虫剂厂”一座存贮45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安阀出现毒气泄漏事故。1小时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市,形成了一个方圆25英里的毒雾笼罩区。首先是附近的两个小镇上,有数百人在睡梦中死亡。随后,火车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毒雾扩散时,居民们有的以为是“瘟疫降临”,有的以为是“原子弹爆炸”,有的以为是“地震发生”,有的以为是“世界末日的来临”。一周后,有2500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另有1000多人危在旦夕,3000多人病入膏肓。

在这次毒气泄露污染事故中,博帕尔市有15万人因受污染危害而进入医院就诊。事故发生后的第四天,受害的病人还在继续增加。这次事故还使博帕尔市的20多万人双目失明。

博帕尔市的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来人类最严重的因事故性污染而造成的一次惨案。

(7)切尔诺贝利核漏事件

1986年4月27日早晨,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组反应堆突然发生核漏事故,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带有放射性物质的云团随风飘到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等国,瑞典东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剂量超过正常情况时的100倍。核事故使乌克兰地区10%的小麦受到影响,此外由于水源污染,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大受其害。当时预测,这场核灾难,还可能导致日后十年中10万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

(8)莱茵河污染事件

1986年11月1日深夜,瑞士巴富尔市桑多斯化学公司仓库起火,装有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随着百余吨灭火剂进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警报传向下游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835公里沿岸城市。剧毒物质构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以每小时4公里速度向下游流去,流经地区鱼类死亡,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送水,接近海口的荷兰,全国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翌日,化工厂有毒物质继续流入莱茵河,后来用塑料塞堵下水道。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含有汞的物质流入莱茵河,造成又一次污染。11月21日,德国巴登市的苯胺和苏打化学公司冷却系统故障,又使2吨农药流入莱茵河,使河水含毒量超标准200倍。这次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

(9)雅典“紧急状态事件”

1989年11月2日上午9时,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大气质量监测站显示,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318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200毫克/立方米)59%,发出了红色危险讯号。11时浓度升至604毫克/立方米,超过500毫克/立方米紧急危险线。中央政府当即宣布雅典进入“紧急状态”,禁止所有私人汽车在市中心行驶,限制出租汽车和摩托车行驶,并令熄灭所有燃料锅炉,主要工厂削减燃料消耗量50%,学校一律停课。中午,二氧化碳浓度增至631毫克/立方米,超过历史最高记录。一氧化碳浓度也突破危险线。许多市民出现头疼、乏力、呕吐、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

(10)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

据估计,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期间,先后泄入海湾的石油达150万吨。1991年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空袭后,科威特油田到处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腊油田被炸,浓烟蔽日,原油顺海岸流入波斯湾。随后,伊拉克占领的科威特米纳艾哈麦迪开闸放油入海。科威特南部的输油管也到处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威特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长16公里、宽3公里的油带,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扩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烧黑烟遮没阳光,伊朗南部降了“黏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展宽16公里,长90公里,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两国架设浮拦,保护海水淡化厂水源。这次海湾战争酿成的油污染事件,在短时间内就使数万只海鸟丧命,并毁灭了波斯湾一带大部分海洋生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