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流装备保品质

一流装备保品质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一流装备水平保障产品高品质。近五年来,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共获得27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发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7项,参与制订了7项国家标准,获得国家及行业科学技术奖10项。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装备水平作保障,强大的科研力量做后盾,燕京啤酒不仅实现了产品质量的高水准,同时实现了品牌结构、品牌集中度的提高和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1+3”品牌销量合计达443万千升,集中度达88%。

食品安全,一个事关民生的大问题,一个事关企业发展的大问题,一个“两会”代表委员高度关注的大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福成说,真正解决此问题,要从发展高科技入手,取决于先进工艺与检测手段。

近几年来,燕京充分利用自身的管理、品牌、资金、市场优势,坚持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相结合,逐步完善全国市场战略布局,做大做强企业。

一谈到燕京,李福成代表的话滔滔不绝:公司先后在辽宁、新疆、四川、山西、云南建新厂,江西赣州公司、内蒙呼和浩特公司有条不紊地实施退城进园项目。同时,本着扶优扶强和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原则,对广东燕京、仙桃公司、玉林公司、衡阳公司、河北公司等追加投资,进行多项扩建或填平补齐工程。另外,先后收购塞北星啤酒、通辽啤酒厂、金川啤酒厂,使燕京在内蒙地区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同时,燕京在新疆、内蒙古赤峰两地分别建设了原料加工基地。这些新改建工程及收购兼并进一步完善了燕京集团的产业布局。

谈到燕京的快速发展,李福成代表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一流装备水平保障产品高品质。在发展中,燕京始终坚持“四个做强”的工作方针,将生产高品质的产品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所有新改扩建生产线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0年,集团公司工程项目总投资额近28亿元,其中完工项目10个,在建工程9个。燕京总部投入2亿元全面进行10万吨改造,其中投入7000万购进克朗斯易拉罐灌装线,灌装时速达72000听/小时,是目前国内啤酒企业中速度最快、最先进的生产线。

广东燕京的生产线配置全部达到纯生啤酒生产工艺要求,于2007年率先推出了纯生品质的燕京鲜啤,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公司对广东燕京先后进行了三期扩建改造。啤酒产销量四年实现四个跨越,从2006年的3.8万吨、2007年的8.3万吨、2008年的20万吨、2009年的31万吨到2010年的41万吨。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全国啤酒行业来说,也是值得称道的。随后,燕京又在四川、新疆、湖南、湖北等外埠企业引进纯生啤酒生产线12条,生产高品质的燕京鲜啤酒,产品结构和品牌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其次,国家级科研中心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自2001年12月燕京啤酒科研中心通过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后,燕京啤酒充分发挥设备领先、科研力量雄厚的作用,组织技术人员用近五年时间完成了与啤酒相关的所有关键物质指标的色谱技术研究,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现代啤酒酿造质量评价系统,多次获得行业科技进步奖,对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6年,燕京在科技研究和新材料应用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点开展了啤酒原辅料的研究、酿造工艺优化、微生物体系的研究、新检测技术的开发与新产品的开发等项目的合作。

2008年,燕京啤酒科研中心致力于集团化管理,对组织架构进行了优化,成立了品质控制检测室,全面负责集团下属所有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工作。2010年,为了提高抽检工作的客观、科学性,燕京啤酒还委托第三方中国食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产品质量定期抽检制度,有力保证了燕京啤酒清爽口感的一致性和风味稳定性。

近五年来,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共获得27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发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7项,参与制订了7项国家标准,获得国家及行业科学技术奖10项。

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装备水平作保障,强大的科研力量做后盾,燕京啤酒不仅实现了产品质量的高水准,同时实现了品牌结构、品牌集中度的提高和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2010年集团公司燕京品牌啤酒总销量达到300万千升,占总销量的60%。“1+3”品牌销量合计达443万千升,集中度达88%。

采访最后,当说到《食品安全法》的落实,李福成代表若有所思地说: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作为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全面提升全员生产、销售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必须建立完整的科学保障体系和强大的科研队伍作保障。

(原载《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3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